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東林
職業教育改革研究應依托于產業和區域的發展趨勢,著眼于人才結構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改革的關注點不應是教學手段、教學環境及教學內容的自我想象,而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呈現出一系列的動態變化。教學對象置身于這一變化中,面臨著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教學團隊的相對固化的知識結構,教學內容與職業需要的矛盾,加之教學對象自身能力、素養、知識水平不均衡,惰性的傳遞效應,不利于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面對新時代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國的職業教育既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經驗,也不能像空中樓閣看著漂亮卻無法真正讓教學對象獲益。
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所承載的責任,不再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為公平而公平。本文所指的教學對象主要包括:“3+3”中職高職銜接、“3+2”高職與本科銜接、“4+0”應用型本科、軍轉人員、社會技師、企業員工等。涵蓋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教、職業、社會三項教育職能。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應當直面教學對象的分層現象,這一分層并非僅僅是教學對象來源,還應當考慮教學對象的真實能力與知識結構,打破傳統行政班級的劃分,班級規模可大可小,總體數量符合行政單位的要求。同時匹配適當的教學團隊,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分類教學。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產業結構的調整,適應教學對象的新變化新要求,設計一套符合專業特征的課程體系迫在眉睫。根據教學對象不同,分層分類,按照一定的原則完成課程體系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壓力。
由于教學對象本身的復雜性,完善若干套課程體系工程浩大,其涉及的內容繁多。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3種。
(1)分類調研。分類調研的依據為兩類,一是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對行業、產業、區域及政府等方面進行調研,以創業產業、就業崗位發展趨勢為導向;二是以教學對象為主體,中職、高職、社會人員等不同階層自身發展需要及內生學習動力為導向。以汽車營銷專業為例,包括以下兩類:汽車新車與二手車市場調研、產業區域發展情況、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件產業、汽車后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區域細分市場內企業發展現狀及人員需求結構變化趨勢等;中職教學結構及發展、中職學生學業完成度及評估、高中學業評估、文理科發展現狀、學生學習效率及生活、社會人員細分等。歸根結底要細致調查各類發展趨勢,3年~5年全面調研一次,使得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2)歸納演繹。將調研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理分析,結合各類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將總結的結果進行培養目標提煉,對提煉出的模型進行合理演繹,注意結合學校實際戰略需要和自身辦學條件。
(3)課程整合與重組。課程整合需要切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梳理,對現有教學流程進行分析,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盤點,對現有教學手段進行分析,尋找到適合的整合點。有條件的可以邀請往屆學生進行座談、調研,并在實施過程中邀請企業或其他相關人員隨堂聽課,以判斷課程整合是否合適。
本文從“教、創、賽、證”4個維度出發,將關注教學過程原則、效用評價標準,貫穿課程體系分層設計始終。
(1)“教、創”作為教學過程原則,滲透在教學的方方面面,所有教學活動與創新、創意、創業這“三創”密不可分,教學內容本身要創新,教學手段要創新,教學模式要創新,甚至教學環境、教學設施都要不斷更新??梢越Y合汽車產業特點,鼓勵教學對象模擬社會現實,融合其他專業,開發汽車廣告設計、汽車市場策劃、汽車文化營造等軟學科。
(2)“賽”,職業教育更多考量技能的專業度、熟練度、低誤差,從班級內、年級內、專業內、系部內開始,逐步到校賽、省賽、國賽。賽的結果評估可以是若干相關考查課的綜合成績,也可以是學校頒發的某項技能掌握程度的學科報告。
(3)“證”,從某種意義上說證包括賽的結果評估,但不局限于此,也是教學結果的評估,可以是學歷證明、技能等級證明,也可以是學校、系部的某項能力的證明。比如,組合若干學科綜合考核,達標后頒發相應系部蓋章的證明文件,系部電子備案。證明教學對象具備汽車市場策劃技能,其中市場營銷課程合格或者優異、消費者心理學合格或優異等。將每科評估作為附件,以供用人單位參考。
首先確定構建基本框架,課程主體部分如下: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評估、質量控制、教學資源、教學對象、教學模式等。課程文件如下:教材、教學資料、學習資料、資源庫等。課程運行機制如下:教學管理、評價反饋、動態調整等。課程保障:教輔工作、學業測試、心理健康、就業創業輔導等。
“X導向”即根據教學對象的差異設定。不同的教學對象課程開發模式各異。例如針對“3+2”應用本科課程開發,在遵循“學業提升導向、技能發展導向、人才需求導向”的基礎上,與本科教學課程體系貫通的同時突出技能培養,體現持續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內容設計。積極探索模擬教學開發平臺建設,借助互聯網+時代特征充分研究課內課后教學開發形式。根據課程實際探索全新的授課模式以適應。汽車營銷課程可以就4S店實際工作形態進行模擬教學,重構課程體系縱向剖析汽車產業營銷實際,既要立足市場也要結合客戶需求。
對現有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估,教學能力評估可以借鑒雷達圖標注,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學習特征安排授課教師,授課教師課程內容無需統一,同課程授課教師交叉聽課,初期動態調整教師結構,哪類教學風格適合哪類教學對象,然后逐步固化。分類教學小團隊組內深入研究授課對象變化,及時對接上行、平行、下行課程實際。做到課程銜接兼容度高、教學對象適應性好。其能力評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授課適應性、知識結構、教學模式、創新能力、課程兼容性、課堂管理能力、表現張力等。短期可以通過競賽選手指導、指導能力競賽等結果評估教師教學能力。
專家論證與研討論證相結合,了解其他學校該課程、該專業課程體系特征,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可以確立相應課題,支持教研小組完成相關論證性研究。充分了解課程體系構建、改革、完善的可行性,切忌邊走邊試,課程體系建設應有前瞻性,運用戰略管理相關理念、理論,并進行科學論證。汽車營銷無論從車型變化、品牌發展、產業發展趨勢上,還是從崗位能力結構變化上,都應前瞻至少5年,并有相應的數據研究結論支撐。
充分考慮“教、創、賽、證”原則,將競賽評分標準融入到實踐考核中,將理論競賽部分運用到筆試中,將批閱試卷給出得分的簡單形式過渡成核心課程給予維度評估。因此,課程內容設計需要考慮內容符合導向標準,符合教學對象的接受能力,首先課程結構需要“職業化”,既要新也不能為新而新。課程案例不能陳舊,闡釋的道理可以兼顧理論起源。實操不能假設,要基于生產經營實際,又要高于這一實際,這就要著眼于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內容要“理實創競一體”,讓教學對象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看到自身不足。
教學方法要結合教學能力評估,不同教學小組要求不同,授課教師在教法上創新需要立足自己組內教學對象特征,不能空想。傳統授課與翻轉課堂、多媒體與新型教學工具、分組討論與頭腦風暴等多種方法要在不同教學對象中尋求適合的,既可以再創新,也可以多元組合。
以質量控制為基本點,引入項目管理理念,將教學評估與考核從斷點式過渡到動態實時評估上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實踐技能型評估可以嘗試運用競賽多評委形式對教學對象進行評價。教師教學能力可以通過說課競賽的方式進行。
課程資源不能僅限于視頻資料庫的建設,應更多地通過模型固化,分章節分知識點進行模塊化改造,打包建設課程資源。形式上既有視頻又有文字甚至論文、表格、模型等。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有機整合起來,方便教學對象擴充學習。
根據教學對象分層現狀,運用“教、創、賽、證”一體化思維進行的課程設計能夠有效解決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對象復雜,教學效果不明顯的實際困難。核心思想是重視教學對象的分析評估,從結果考核真正轉變到過程考核,將分值評價轉變到能力結構評價上來,用人單位可全方面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判斷其是否能勝任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