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作志 單延楓
(1.甘肅天祝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2.甘肅天祝縣打柴溝鎮教育輔導站)
小學生道德養成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但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偏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實踐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性、貼近性、針對性,增進師生情感融合,把握好學生心理特點,用實際行動來塑造學生德育品質。
在小學生德育工作中,溝通與交流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班主任要想實現有效溝通,就要了解學生心理,走進學生生活。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接收能力強,但其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班主任要以心為本,準確把握學生心態,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事務較忙,但在處理學生問題時,首先要從心理層面來剖析,精準施策。如組織德育主題班會,設置不同的德育話題,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就某事展開討論與發言。這些話題要貼近學生身邊生活,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社會現象,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觀看、看圖片等方式,來導出社會現象。接著,由學生展開分析、辯論,可以融入分組討論,也可以展開正反對抗,來深化學生對事件、問題的多元理解。班主任通過主題交流,了解學生關注的根本點,把握問題的心態趨向,從而找準化解思路。因此,班主任要多學習兒童心理學知識,運用心理學來贏得學生的理解、信任,為營造良好班風創造條件。
面對班級管理中的學生問題,班主任最頭痛的就是調解學生糾紛。由于小學生心智成長不成熟,但又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對他人的觀點心理排斥較性強。因此,班主任在擺事實、講道理時,單純的說教往往無濟于事,甚至會誘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為此,班主任可以應用角色代入法,以第三人稱方式,通過故事編排與講演方式,來融入德育思維,開啟學生心智。如一些學生心理存在自私、不愿分享的問題。我們構建兩只小松鼠的故事情境,其中一只小松鼠,樂于分享自己采集的食物,而另一只小松鼠不喜歡分享。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好多天,小松鼠自己儲藏的食物被大雪掩埋了。那只愛分享的小松鼠,得到其他動物分享的食物,順利度過寒冬;而不愿分享的小松鼠,卻整日愁眉苦臉,艱難熬著。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懂得分享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在你分享的過程中,也會贏得他人的分享,而不愛分享的人,最終也得不到大家的關愛。所以說,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要積極地去分享。還有一些學生,不喜歡值日,我們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勸誡同學們要勤勞,樂于助人。這種以故事講演的方式,很好地保護了犯錯誤學生的自尊心,也讓他們更容易接受道德規范教育。
在小學生德育工作中,教師不能停留于言說層面,更要以身作則,為人示范。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對學生了解最深刻,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班主任在日常德育中,既要嚴格要求學生,還要嚴于律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為學生做好榜樣。如在班級衛生管理中,班主任也要負責衛生區域,將講臺作為示范區域,及時清理、打掃講臺,保護室內衛生環境。教師的責任感與率先示范,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催促其他學生做好值日工作。同時,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也要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多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班主任自己也要多讀書,和同學們分享讀書心得;要求學生尊重他人,自己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尊重學生;要求學生做到有禮貌,自己也要做到有禮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典范,班主任要強化自身道德操守,加強自我儀表、言談的規范,認真示范,為學生做好學習榜樣。
在小學生德育工作中,很多時候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與家庭生活具有較大差異。如一些學生,在學校很靦腆,但在家里卻很活潑;有的學生在學校很聽話,但在家里卻很任性。班主任要積極做好家校溝通,與家長展開多方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況,有的放矢地展開學生道德養成教育工作。考慮到不同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對不同年級、不同學段、不同學生的行為表現要進行個性化分析,班主任要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行為,幫助學生樹立道德觀念、行為準則。面對學生存在的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班主任要通過私下里溝通,多渠道、多方法地引領學生改掉壞習慣。對不愛學習的學生,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正向積極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心理自卑、不愛說話、不愛活動的學生,要多給予發言機會,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提升其自信心。
總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實踐中,要注重方法,以生為本,用實際行動來積極塑造學生德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