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平
(河南省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常見問題班級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成長狀況。從當前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還需要積極的探索班級管理的有效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班級管理效果。在小學的班級管理當中,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況、生活情況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便班級管理工作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使班級管理更具科學性和高效性,班主任是班級的重要管理者,需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品德等無私奉獻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級的建設中,根據學生的認知以及情感趨向對管理方案進行設置,確保學生能夠在團結和諧,健康的班級當中生活和學習。
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對小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強化非常關鍵。在日常工作當中,不但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關注和引導,還需要對學生的安全問題以及生活、思想等進行教育。因為學生數量的不斷提升,受社會教育當中的多元化思想影響,使得當前小學生的個性化非常強。所以,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面對全新的發展環境,對于小學班級的管理,已經不能使用傳統的模式化形式,需要應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系統,以便保障管理的實效性以及科學性。
2.1 管理模式單一。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班主任主要的任務便是監督學生的日常學習。這種管理形式使得班級管理工作沒有較強的針對性。如果班主任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而是應用的模式化管理的方法,會使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無法提高班級管理效率,限制了班級管理工作的完善。
2.2 班主任管理思想觀念落后。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特征、心理特征等特點,只是站在傳統的管理角度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形式,使班主任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所忽視,沒有針對性的制定班級管理模式,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系統的落實,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設計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堅持應用傳統的統一管理形式,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非常固化,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了影響。
3.1 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樹立責任心以及使命感等,用情感與學生進行交流。所以,在管理當中,班主任要應用鼓勵以及贊美的語言,構建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提升學習興趣。因此班主任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需要先了解情況之后進行引導和教育。此外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沒有較強的叛逆心理,所以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之間構建一些規則,小學生更愿意接受規則,并依照規則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等。例如:班主任在對規章進行制定之前,需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再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當中的一些表現,可以初步擬定規則,再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完善和改進,但是對于規則的制定,不能由班主任單方面決定,還要參考小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構建公平民主的班級氛圍。
3.2 結合學生的個性制定不同的管理對策。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比較小,沒有較強的自控力。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其學習造成影響的因素非常多。班主任需要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衡量,為了對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進行保證,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情況等,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能夠得以提升。例如:學生成績下降。針對這樣的問題,班主任可先找到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對其進行鼓勵,可幫助其找到相應的學科老師進行溝通等,盡快使學生恢復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會非常信任,并且會特別在意教師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對其進行鼓勵、關心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重視,從而愿意積極努力的學習,遵守班級制定的規則,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規范行為舉止,提升管理效率。
總之,班級管理是非常艱巨的一項任務,有很多繁雜的工作,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等。因此,在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班主任要有耐心、熱情、責任感對待日常管理工作,并站在學生的實際角度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后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使學生能夠在團結和諧、公平公正、健康的班級當中生活和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