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招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是學生客觀理性認識世界的基礎,是學生打開其他理化類科目學習的關鍵鑰匙,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應當把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利用不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僅僅把重點放在知識點上,而是要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校階段掌握數學內容只是表面上的學習,更加核心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本文基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19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終身學習的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知識每天都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生著巨變,未來社會中無法自行學習知識的人一定會被時代所拋棄。因此,學校在制定學生的培養方案時應當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一個指標納入其中,為學生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好準備。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點,不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刻認識到自學能力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來推進,為社會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一、課前進行自主預習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學習過程中需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逐步深入去理解數學核心內涵。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首先對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來深化理解,因此預習工作是初中數學學習的第一道關卡。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應將預習作為首要工作。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設計豐富的自學模式,督促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進行預習,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落實在數學學習的第一關。預習之所以對于數學學習如此重要,是因為學生在課前如果對于本課知識點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課堂教學中就會找不到重點和難點,錯失很多學習內容。但是學生如果在課前進行了良好的預習,就會對本課的知識點有一定了解,就可以知道哪些知識點比較難,可以在課堂上重點把握。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做到游刃有余。預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采用多種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導學案”預習法。導學案作為一種成熟的預習方法,目前已經在很多學校教學過程中得到了運用,反響良好,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巨大幫助。因此,教師要想利用導學案來兼顧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就應當對導學案進行一定的改變創新。以往的導學案大多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編制,其中涵蓋了本課的知識點和一些基礎性題目,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課本內容完成。這樣的導學案僅僅起到了預習的作用,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當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多布置一些自主思考的題目,用來啟發學生思維。在導學案中教師同樣不能放松基礎知識點的鋪設,但是基礎知識點預習應當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既對課本內容有一定把握,又能夠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自己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就應當突出導學案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作用。在導學案中教師不僅要首先布置一個問題:“請畫出兩個嚴格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尺子量出它們的三邊長度,觀察其中的規律”,然后教師將勾股定理發現的過程用故事描述出來,用來啟發學生思維,然后教師應當將勾股定理的基本內容和公式表達出來,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來對其進行解釋。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配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如在三角形中給出兩邊,求第三邊;又例如給出斜邊和一條直角邊長求三角形面積等等。通過這些練習題,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應用。在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道深度思考題目:“如果一個三角形三邊關系滿足勾股定理,那它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嗎?”這個思考題可以作為課堂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這樣完整的課前預習,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課堂教學中開展討論式教學
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深入思考,自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對于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也做到了心中有數,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合理安排內容,集中精力解決學生難以自我解決的難題。課堂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好的場所,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深入思考,結合預習情況,群策群力來攻克預習中遇到的難題。為了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個教學目標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規劃,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討論,自行解決相關問題。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一課時,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就在于證明兩個三角形如何相似。這部分內容在定理中反映很簡單,但是在題目中實際應用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多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綜合起來的時候就會讓學生感到頭疼。“邊邊邊”“邊角邊”等三角形相似判定原理看似簡單,但是如果多個條件重疊在一起就會形成迷惑性條件。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當首先讓學生針對難題進行充分討論,一般情況下大部分難題會在這個過程中解決掉。因為學生一個人做題時,思維受限,很可能無法全面觀察到題目中的條件,造成題目中關鍵信息缺失,無法正確解題。但是如果多人進行討論,就會形成思維碰撞,互相交流題目中的發現,形成“1+1>2”集體效應,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自己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果還沒有解決,教師就要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深入講解。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三、課后及時進行自我總結
數學是一門需要及時進行課后復習鞏固的學科,僅憑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很難將所有知識點全部掌握,因此教師要合理設計讓學社在課后進行及時總結。當然,課后總結回顧應當讓學生發揮自身積極性進行復習,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課后復習也可以運用不同形式,如習題、結構框架總結等。教師在布置課后復習任務時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后復習中既做到知識鞏固,又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時,教師在課后要及時設計題目,讓學生進行總結。題目設計要圍繞本課內容開展,讓學生在做題當中進行總結。除了要及時做題進行復習之外,教師還要布置任務讓學生及時進行知識結構框架梳理。例如,在本課教師應當讓學生及時將課本中講到的各種位置關系總結成思維導圖,方便日后及時進行回顧。通過完整的總結復習體系,學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課后復習是學習數學時十分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學生進行知識升華和自學能力培養的載體,因此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程度的重視。
四、完善學習評價體系
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后復習,教師還要及時完善評價體系,形成學習的風向標,推動學生自覺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數學評價體系都是以試卷得分情況為重,用得分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成績只能反映其學習的數量,無法反映質量,對于整體的教學目標提升和改進沒有幫助。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納入評價體系中,并逐漸提高其占比。在初中階段,教師如何進行評價可以視作是學生學習努力的方向,教師如何進行評價可以用來倒逼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通過設計評價體系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學能力在對其評價過程中的重要程度,自覺提高其通過自己能力學習的意識,在上課之前的預習、上課時的提問、課后的總結等多個環節中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數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時自覺提高自學意識,通過深入思考來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胡建中.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8(8).
[2]楊小英.運用“導學案”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
[3]黃小霞.芻議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方式和手段[J].才智,2018(23).
[4]刁慶.信息技術對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的效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5]張書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探究[J].教育革新,2012(10).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