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進行方法指導,“授之以漁”,并且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優(yōu)秀的圖書給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1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18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推動閱讀探索性
創(chuàng)設情境是營造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增加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是幫助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作為學生,要明確自己的天職就是勤奮學習。如果一個人在學習的時間不去努力閱讀,不去充實自己,慢慢地就會被淘汰,就會失去許許多多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失去參與與展示自我的機會。當大家為閱讀中的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展開激烈爭論時,你因沒有閱讀而像聽天書一樣,當一名看客,當一名聽眾。在此情形之下,你就會發(fā)自內心地敦促自己積極參與閱讀,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提高閱讀意識,為他們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和氛圍,為學生設置一個閱讀問題,讓他們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活動,辯論會、搶答賽等有獎活動。在學校開展的海量閱讀活動中,全班共讀一本好書時,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目的性、針對性地閱讀。閱讀活動要持久化、常態(tài)化。閱讀的關鍵是要有成效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是重中之重。關注學困生閱讀,小組討論式閱讀,把學困生要推到前臺,從不會閱讀到會閱讀,從不會說到滔滔不絕,讓他們獲得自信心,想閱讀,愛閱讀,給閱讀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二、指導閱讀,促進閱讀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閱讀雖然是學生個性行為,別人不能強行改變他們的意愿,但教師也不能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理解和主觀意識,用一味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讓學生在一知半解中成長。知識可以傳授,但不可包辦代替,對語言文字和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主要靠學生自己的實踐,教師的教在閱讀中雖然重要,但不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只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才能有利于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閱讀中,首先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所展現(xiàn)出來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然后仔細品讀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內容,作品中吸引你眼球的地方在哪里等。在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時代,手機4G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尋找相關閱讀資料打開了快捷之門,對掌握了解一些背景知識提供了方便。在閱讀中,要有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去發(fā)現(xiàn)問題,所有的新鮮事,一段精彩情節(jié)的描寫,一句精湛的話,一個詞,一個生字,只要是不懂的內容,只要是感興趣的內容……都把它們認真地記錄下來;把問題積攢起來,分組開展討論,一次性解決不了的問題再進行交流討論,逐步深入。討論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積極推動和鼓勵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更進一步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推薦好書,強化內外結合性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是學生優(yōu)秀的導航人,小學生應讀什么書,不應讀什么書,都應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設計方案,這樣才能讓學生們不走彎路。在教學中把課內和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課外閱讀為課內閱讀提供相應的服務,從閱讀中感受文學的語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感受文學作品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把有價值,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采取演說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演說是促進學生理解的一種極為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演說是向人們表明自己對某件事或某一事物的觀點,再加上肢體語言,更加完美地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價值觀表達給人們,獲取他們的支持。這種表達形式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光在當下教學中,在我國古代的教學中也一直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尤其在大型公益活動中它的表現(xiàn)形式尤為突出。英國首相丘吉爾,二戰(zhàn)時期在英國軍隊明顯處于劣勢的情形下,曾以其精辟的演講振奮了英國人民的士氣,促進了英國軍隊和人民的勝利。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推廣演講比賽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演講活動,在演講中理解,在演講中發(fā)展,樹立學生閱讀演講自信心。其次學生在為自己準備演講稿時,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閱讀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閱讀,“授之以漁”,推薦好優(yōu)秀課外讀物,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婉燕(1983.8— ),女,漢族,甘肅漳縣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