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得到了普遍應用。微課作為新的教學形式,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新時代背景下,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教育平臺,為學生擴展的教育資源。新課程的改革,微課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新的教育平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今的資源,不斷踐行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13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30
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化為我們的日常學習提供了較多的資源。微課程的出現,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以一個更好的平臺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教育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微視頻的運行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來說,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從而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
微課程,是指運用某一知識點為目標,具體闡述某個知識學科所闡釋的重要內容。它改變了傳統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各個知識點更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一、開發教學微課程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它是一門特別枯燥乏味的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很多數學概念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許多定義和原理大多都非常的抽象,難以理解。而通過微課程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個重點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日益進步的知識水平
當今社會對全面人才的渴求愈來愈強烈。而教育的目的也是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對于我們現在的課本來說,課本編制時間早,所以對于知識方面無法及時作出更新。微課程的開展有效地將知識與現在社會情況相結合,及時對知識進行更新。將社會發展和學科內容的變化及時反映在課本上,對課程內容來說是一種補充。可以適應不同階段,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三)對數學課型的轉變
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來說,一節課往往控制在45分鐘左右。而且教師會在45分鐘之內,將盡量多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因此學生往往會感到疲憊,從而使得注意力不集中,這樣對學生來說,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微課程模式下,學生掌握了學習的自主權和主動權。然后及時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將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進行傳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也增加了教學中的互動性。
二、信息技術微課程的設計制作
(一)微課程的設計
大部分微課程的視頻時長都較短,但卻有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對于相關知識點來說,從導入到講解,再到題目的練習全部具備,從而保證能在這幾分鐘之內將全部的知識點進行輸出。對于教師來說,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保證課程的連貫性。對于各個環節的導入,應該做到自然連貫。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有效地對知識點進行記憶,更好地為這節課的內容進行鋪墊。微課程教學模式和常規教學相輔相成,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參考教育改革的目標,將書本知識與視頻相結合,更好地貼近教育目標。
(二)微課程的制作
對于大部分概念講述型的微課程來說,制作過程可以通過拍攝錄制的方法,把需要的課程錄入視頻中,然后再由專業人士對視頻進行剪輯處理。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對視頻內容進行更改,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因此,在視頻制作的過程中,圖像更加的清晰,并配合其他插件進行視頻制作,從而具有豐富的感染力。
綜上所述,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手段,開始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目前的教學方式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點,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行性和發展性,具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對于微課程來說,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會與現代的傳統教育模式格格不入。
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其優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結合當地實際教學情況,開展微課程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提高視頻制作的能力。制作出更加優良的視頻內容,真正使微課程服務于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參考文獻:
[1]王志強,蔡平.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教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2]黎標.基于微課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4.
[3]劉長海.微課程: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教學新途徑[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霍延芳(1979.8— ),女,漢族,河北沙河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信息技術助力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課題《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改革,探索開展“微課程”的研究》(編號:17010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