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摘 要】 本文基于《個人理財》課程問卷調查結果,得出該課程的優勢與需要改進之處。根據改進之處,提出課程改革建議。
【關鍵詞】 《個人理財》課程 問卷調查 課程改革
1 問卷調查目的與內容
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是:調查學生對《個人理財》課程的滿意度、課程期望和建議,同時調查現階段實施的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小組協作學習等效果如何。
問卷共有10個問題,內容包括學生對課程興趣度、感興趣之處、喜歡的授課方式、學習收獲、課程建議與期望、學習難度之處、實訓環境、教師授課情況等。
2 問卷發放與回收
《個人理財》是金融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2016級金融管理是第一批上此課程的年級,課程安排在大二下學期。問卷發放的對象為我院2016級金融管理全體學生(132人)。問卷發放日期為2018年6月25日,回收日期為2018年6月30日。問卷調查時間段是學生基本上完該門課程的時間。問卷發放和回收均采用藍墨云班課的測試功能。
問卷共計回收103份,回收率為78.03%。回收的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
3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3.1 問卷結果
(1)學生喜歡的教學授課方式
僅有26.21%的學生喜歡教師直接授課的方式。79.61%的學生喜歡生活案例植入課堂,64.08%的學生喜歡參與課程任務中,42.72%的學生更喜歡圖片、視頻植入課堂。由此可見,學生并不喜歡教師直接講授這類枯燥乏味的課堂,更喜歡課堂內容與生活案例結合起來,再加入視頻或圖片,讓課堂鮮活起來。與此同時,學生很在意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2)學生在課程中的收獲
83.5%的學生認為學到了理財要考慮風險,76.7%的學生認為0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增強,69.9%的學生學會了excel中的函數調用這種高階技能,60.19%的學生理解了理財規劃要提前進行的原因,57.28%的學生學會了編制家庭財務報表,50.49%的學生學會了如何選擇理財產品。44.66%的學生認為增強了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
(3)學生對課程的建議
57.28%的學生認為,教師應多推薦相關書籍、公眾號、視頻等課程資源。34.95%的學生認為實訓與實際結合還不夠,希望有更真切的理財職業體驗。24.27%的學生認為課程進度稍快,28.16%的學生認為課程難度需要降低,20.39%的學生認為授課方式還不夠靈活。
(4)學生對實訓環境的滿意度
11.65%的學生對目前的實訓硬件配備非常滿意;51.46%的學生對目前的實訓硬件配置比較滿意,但需要提高電腦運行速度和網速,28.16%的學生認為缺乏一個與實際場景相似的理財模擬軟件。由此可見,現階段個人理財實訓軟硬件的配置,大部分學生較為滿意,但仍需要在專業理財模擬軟件、電腦運營速度、網絡速度上予以加強。
(5)學生認為課程的改進之處
65.05%的學生認為課程應增加個人理財專業軟件,53.4%的學生希望有綜合性的案例,41.75%的學生希望教師分享更多的課程資源或微信公眾號或視頻,41.75%的學生希望有本實用性較強的實訓指導書,37.8%的學生認為教學手段的靈活化應增強。
(6)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的評價
78.64%的學生認為個人理財課程內容的知識、觀點等與時俱進。81.55%的學生認為案例切合實際。75.73%的學生認為用辦公軟件做輔助,實用性很強。64.08%的學生認為,個人理財課程訓練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讓學生有更深入的思考。由此可見,學生對個人理財課程的案例實際價值、知識與觀點的與時俱進性、辦公軟件的應用、學生批判思維的訓練非常認可。
3.2 個人理財課程需改進之處
課程不足且需要改進之處:第一,應豐富課程資源,包括公眾號推薦、視頻和圖片的豐富、指導性較強的實訓指導書、綜合理財案例;第二,授課靈活性需要增強;第三,應加強學生認為難度較大的編制家庭財務報表、保險規劃、稅收籌劃環節的訓練,或適當增大這三個模塊的課時,或增加這三個模塊的課程資源,以便解決這一問題。第四,教師采用了小組協作方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沒有特別明顯。
4 課程改進建議
4.1 加強課程資源建設。需加強的資源包括:視頻、實訓案例庫、實訓指導書、理財方面的微信公眾號(如房幫幫、七分鐘理財等)
4.2 加強教學手段靈活性。通過公開課學習、文獻研究法等方法實現
4.3 多元化鼓勵教學。教師采用語言鼓勵、作業肯定、物質獎勵等,多方式激勵學生。
4.4 針對班級差異化教學。在教學目標、課程進度與難度、教學方法及手段上,都應根據班風、學風不同,進行不同的設計
4.5 縮減小組協作人數。將小組人數設置為3-4人,要求每人必須加組。
4.6 深化產教融合。通過教師掛職鍛煉、與企業共同開發個人理財課程、聘請企業專家做理財規劃師等相關職業規劃講座等單個方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