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 要】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市政交通事業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了滿足交通運輸業不斷增長的發展需求,在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對施工質量的整體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市政道路施工依舊存在著一些質量方面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探討了相關問題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質量;質量控制
市政道路施工一定要注意保證施工質量,只有當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符合要求時,才能夠減少道路后期的養護難度,才能夠保證道路的使用安全。
一、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的意義
1、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有效的控制道路的施工技術和質量,可以使工程的整體質量得到有力的保證,不僅能有效的降低后期道路維修的成本,節約資金投入;還能促進公路交通的暢通,延長市政公路工程的使用壽命。
2、增加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有效控制道路的施工技術和質量,可以有效的節約工程的施工和維護成本,增加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高品質的工程質量,提高施工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增加企業后來的項目承包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市政道路常見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1、路基壓實不足導致病害的發生
在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中,對壓實度有明確的指標要求,但在實際中常常不按技術標準進行操作,導致了路基的壓實質量不足,容易產生多種病害。最典型的就是在填前處理時,規定要對原地面或拓寬部分設計開挖土質臺階,進行分層填筑并壓實,但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趕工程進度,對這一質量問題不予重視,經常不開挖土質臺階就填筑,使得臺階寬度不夠或臺階坡度達不到要求,有的甚至進行一次性超厚度的填筑,使得壓適度根本無法得到保證。
另外,要保證最大壓實度,必須在填料接近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壓實。這就要求在進行路基填筑時,當含水量偏高時需要翻曬填料,而含水量較低時則需要灑水碾壓;但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時常出現干壓導致難以壓實,或者是由于含水量過高而造成了“彈簧”路基現象,對今后公路路基的穩定性留下了安全隱患。
其次,在路基壓實后,要及時的檢測壓實度,要求以試驗檢測為準側來指導生產。但施工單位在進行檢測時,通常不按規范要求的標準或頻率實施,在施工中存在一出現檢測壓實度達不到要求就繼續上一層填筑施工的現象,有的甚至編寫密實度試驗數據。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嚴重違反了施工管理程序,使得公路路基的壓實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造成了安全隱患的存在。
2、高填土工后不均勻沉降現象的存在
在公路施工中,常出現高填土路基、橋頭引道高填土在通車一段時間后下沉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單位對壓實的控制不好,使得分層過厚,填土標高時沒有按路面平行線分層進行控制;在新舊填土的銜接處,沒有嚴格按照填土接茬臺階的最小長度要求進行控制,導致接茬處超厚而壓實不足。在進行公路路基填土時,一定要防止漏壓或壓實不足的情況,在機械難于壓實的地方,可以選擇使用適當的小型機具進行補充夯實。在冬季施工時,應當在土在未受凍的情況下進行回填壓實,避免填土壓實密度嚴重不均勻而造成的土體下沉。
3、路面混凝土開裂、起砂、蜂窩麻面
出現這些問題的因素有很多:路基強度不夠,密實不均勻,產生路基局部沉陷。環境不適合,溫差較大,尤其是工期推遲到秋冬季以后的,施工完畢后保護措施跟不上,路面被霜凍。嚴重影響路面的強度,一經使用磨擦就會出現破皮起砂石現象。原材料技術指標不合格直接影響路面的強度。混凝土配比不合格。混凝土在攪拌過程中水灰比過大,降低了表面強度,施工完畢一經使用磨損易起砂,出現蜂窩面。漏振或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及時排除,影響路面強度。后期養護不到位。
4、瀝青路面早期破損
瀝青路面早期破損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車不久即出現多處或大面積裂縫、破損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有: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視壓實度的要求;材料到場及終壓溫度偏低,甚至在低溫情況下過度碾壓;材料配合比不當,基質瀝青未達標;路面基層甚至路床、基底承載力不足,彎沉值過大。
三、市政道路常見質量通病的應對措施
1、健全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體系
建立適合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通過有效開展情況調查,對當前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改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的不足。綜合公路施工的技術力量,針對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流程進行合理的規劃,構建起實用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工作程序,使其適用于每一個項目。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培訓,設立質量監控的專門管理人員,進行實時質量控制,嚴格遵守質量監控制度,以有效的提升對施工質量的控制水平。
2、嚴格落實質量管理的制度
工程施工準備,要針對設計圖紙預測質量隱患類型,進行質量難點和重點分析,針對本工程的特點、圖紙、規范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做好質量預控,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將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項、質量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質量要求等進行明確。在工程施工階段,要做到按設計圖紙施工,嚴格的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檢查驗收時遵守質量標準。施工人員要做好施工工序的交接,完成每道工序后,只有在檢查合格之后才能開始進行下一道工序。落實自檢和互檢工作,在完成每道工序之后要先進行自檢,在自檢完成后進行互檢,并由質檢員進行抽檢工作。施工檢查后要做好交接記錄的工作,檢查者和施工者都要簽字,以落實責任。針對出現的質量問題,必須進行嚴肅地處理,并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以及時改正,對事故責任者要進行相關處理,對事故的教訓進行總結并吸取教訓,避免再次發生。
3、針對質量控制工作的目標開展質量控制措施
要實現對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的有效實施,需要在工程施工前針對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與論證,并根據施工設計方案進行質量控制點的制定。以施工質量控制點來有效保障施工質量控制的科學開展。針對質量控制點進行嚴格的施工過程管理,以施工技術人員、現場質量管理人員的巡檢與旁站等有效保障施工質量控制點的控制效果,保障施工的質量。在施工前,也要充分考慮與分析可能會引起施工質量問題的因素,通過科學的施工質量控制與分析、論證確保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工作的科學開展,保障其質量控制效果與目的的達成。加強對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的管理控制,有助于提升道路工程的整體質量,保證交通運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施工中要以科學的管理理論作為指導,并制定相關的施工管理體系與措施,以確保施工的各項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開展,從而保證道路施工工程的質量,實現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只要能夠分析出市政道路一般都會出現哪些方面的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控制,對于質量通病而言是可以進行預防和消除的。在具體的道路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其質量上進行管理和控制,確保在施工中不會出現這些常見的道路問題,從而保證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實現高標準和高要求。
【參考文獻】
[1]王達力.探討道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J].房地產導刊,2016(12)
[2]李順令.淺談路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J].建筑與發展,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