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雪 王旺海 朱力
【摘 要】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和促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對安徽省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安徽省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數量龐大,他們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本文基于蚌埠市懷遠縣龍祥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闡明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響應國家加強農村貧困地區兒童早期教育的號召。
【關鍵詞】安徽省;留守兒童;教育
城鎮化發展中,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從鄉村地帶流向城市與發達地區,而城鄉二元制阻礙了廣大農民工帶著孩子進行人口轉移,這就導致了一個特殊群體的形成——鄉村留守兒童。安徽省位于中部經濟區,是一個勞動輸出大省,大量農村留守兒童滯留在家鄉,只能由祖輩或親屬代為行使監護權。而這些監護人的文化素養較為落后,教育理念往往與現代教育方式脫軌,承擔了主要教育責任的學校被地區經濟水平所制約,使得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無法順利解決,本文以懷遠縣龍祥小學為例進行了分析。
一、徐圩鄉概況
徐圩鄉地處蚌埠市懷遠縣西北部,全鄉下設14個行政村,總人口達47395人,地區經濟結構仍以農業耕作為主,但人均耕地只有2.1畝,地塊零碎,故收入水平與生活水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是安徽省脫貧工作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
2017年徐圩鄉開始逐步推廣實行“大塊田”土地改革,將村組土地進行集中種植,解放了部分勞動力,但鄉中近三分之二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由于工作流動性大以及農民工子弟異地入學難問題等,大部分孩童只能留守家鄉,成為留守兒童。
二、龍祥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角色的缺位、越位與錯位給留守兒童帶來了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傷害,許多留守兒童缺乏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行為和認知容易出現偏差,甚至有少部分群體表現出極端性性格。具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教育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嚴重缺位
龍祥小學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比例高達32%,大部分父母有一定的教育意識,但距離、經濟等現實因素阻礙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往往無法及時地做出有效果的回應,最終只能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還有少部分父母仍秉持著給予一定的物質條件就是好教育的錯誤觀念,與孩子連最基本的交流溝通都沒有,這種以家庭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教育觀念使得父母過于忽視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即使已經出現不良現象,也不進行關愛與引導,而是以經濟為補償。代為行使監護權的一般是祖輩或是親戚,一是由于家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自己便成為了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難以兼顧孩子的教育責任,只能養而難以育,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漠不關心;二是文化素養落后,讀書無用論與男女不平等觀念仍根深蒂固地存在著。此外,部分寄養家庭害怕管得過于嚴格而引起孩子的父母的不滿。即使校方積極聯系監護人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寄養家庭淡薄的文化氛圍與落后的教育觀念也難以與學校教育合力。家庭教育的嚴重缺位讓留守兒童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形成好逸惡勞的功利性價值觀,典型表現就是沉溺于網絡游戲與網絡短視頻,期望通過簡單復制網紅主播的成功路徑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角色缺位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龍祥小學5%的留守兒童表示在心情低落時無法解決,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性格逐漸變得封閉孤僻,不愿與外界進行情感上的聯系。
(二)學校教育后力不足
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學校教育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育人責任,但目前學校教育現狀也不容樂觀,這其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師資源緊缺。懷遠縣徐圩鄉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濟條件落后,教師流動性大,許多老師將鄉村教學經歷視為一個跳板,基層工作經驗期滿便馬上離職。龍祥小學穩定的教師團隊多數年紀較大,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學培訓,教學方式與教學思想較為古板落后,“唯分數論”之風盛行,對待后進生的態度較為嚴苛,留守兒童本身心理狀態脆弱,被老師冷眼對待后極易產生厭學情緒,輟學比例較高;二是學校難以和家庭進行配合教育。教育的整體功能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合力推動,老師的工作只有在得到學生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時,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寄養家庭往往無法有效地與學校老師合作,不能形成從家庭到學校,再從學校到家庭的良性循環互動,導致學校教育成果有限。
(三)社會關懷不夠
鄉村秩序并非井然有序,留守兒童本身年紀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且缺乏強有力的管教,更加容易被引入歧途,此時社會的關懷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為留守兒童成長保駕護航的組織、機構數量較少。多數公益組織以短期支教的方式發揮社會教育作用,但留守兒童的成長更需要長期穩定的社會關懷。學校設立的留守兒童之家缺少專業的社工人員與心理咨詢師,大量老師邊進行教學活動邊在其中工作,但由于時間難以平衡且專業限制過大,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許多留守兒童在周末與假期時沒有可供活動的場所,沉迷于網絡世界,既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們的長期發展。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近年來,公眾對留守兒童問題持續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解決這一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各界長久且系統的努力。
(一)各級政府落實貫徹教育政策
教育脫貧是安徽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戰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省政府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問題的幫扶力度。在教師資源支持方面,2016年全省定向培養鄉村教師名額開始向貧困地區傾斜,要求每年招聘特崗教師不少于3000名,力求切實解決教師難問題。此外,鄉鎮政府多次組織走訪活動,調查當地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居住情況、心理狀況,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只要保證政策的切實落實貫徹,政府就可以有效處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二)推動戶籍政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