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智
摘? 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自從頒布以來,幾乎受到了全社會的一致好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也掀起了不小的熱潮,反響頗大。本文以體育改革為基礎,回顧和反思了我國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大學在體育方面的教學上需要一個有效的改革,重在發揚大學生的個性,本文以大學生體育課的個性化為出發點對如今體育改革的現狀和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必要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本文進行了總結,主要觀點為:體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創新原有的傳統體制;發揚大學生不同的個性,對當前體育課程的教學價值價值作一定的改變,這是如今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創新的重點之一,體育課需要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做一定的延伸教學,教學形式要逐漸開放起來;大學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仍然是競技體育;另外,要提升大學生體育老師們整體的教學水平;使大學體育課更加傾向于社會型的全面體育。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體育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c)-0073-02
高校體育的基礎在于,相比之前的中小學,首先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了,這就要求教師們做好相應的課堂教學提升工作。雖然大學生已經逐漸步入社會,但對體育課的興趣依然是教學的目標之一,競技體育是進一步目標,同時回歸體育課程的開展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初心,從興趣愛好與鍛煉身體的層面提倡學生身心合一的全面與健康發展。既然是我國的高校改革,那我們的體育應該變得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符合我國人民的發展需要,以時代發展變化為前提,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文化素質過硬、身體素質也緊跟步伐的大學生。
1? 體育課程結構改革
體育課程改革將重點放在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類型上,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基本開設的體育類課程有:多數大學生可以共同選擇的的普修課,特殊照顧一部分學生的特色課,還有對一些身體機能不太正常的學生的養身保健課等,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選擇既滿足了不同的大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需求,又使各種不同身體的大學生共同達到強身健體,是經過縝密思考和大量討論得出的結果。各高校由于條件不同、軟硬件設施配置不一等問題,使得這些課程不能夠廣泛開展普及,這類課程還需要更多、更大的努力,這是體育教程改革的大方向。
比如,有接近90%的大學在一年級并沒有選修課學習,其中不在少數的內容和中小學教學并沒有差異;少數高校在低年級開設了體育選修課,全面進行選修課教學;超過8%的高校已經開展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即給學生提供不同的上課時間和授課老師,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情況自行選擇。少數高校在給本科生開設的同時,對研究生也增加體育課的選擇,填補了一直以來在研究生體育教學上的不足之處。對于一些有特殊身體狀況的學生高校要適當開設體育保健課,使他們在身心上得到保健恢復性的體育鍛煉,也不會產生自卑心理。經過大量的調查顯示,在運動肌肉疲勞方面的知識授課率接近9成;至于其他課程,例如,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行測評、如何在開展體育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此類課程的授課率與其他教學內容相比,僅占1成左右。
2? 開設開放性綜合課
高校體育學生和老師是體育共同的文化載體,主要空間就是大學校園。主要表現形式為以各種各樣的體育競技和體育方面的娛樂活動為基礎的中國體育精神。當然,這也是我國的體育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發揚與熏陶下,運動場上的各個健兒每個動作都體現著人體構造和自然的美妙,有體育的地方,不管是健身房還是體育場,都少不了人與自然交相輝映的閃光點。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要提升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各高校需要開設各門類的體育課程,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開放型綜合課程。這樣一種課程與其他相比,在自主活動與傳統教學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體育課的組織形式都在于開放式的管理和實施,體育課程是把學生多個方面的身體需求綜合起來,達到共同提升的效果,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是這種課程在普通高校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種授課形式是有著廣大前途的,是順應著時代潮流的。都說時代發展會改變一切,因為時間會改變一切,但不管怎么變,對高校學生的體育教學,教學興趣是首要的培養目標,在體育教學中,利于體育課程的多樣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很有效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我國全國為大學生舉行的橋牌比賽中,中國科技大學的橋牌社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手球隊赴臺灣進行兩岸體育文化的交流;安徽農業大學的手球隊在全國手球錦標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此外,在其他體育俱樂部中,其組織建立與高校的合作不在少數,雙方共同組織舉辦的體育方面的交流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們取得了這些成績,這種形式新穎的教學方式借助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潛力和體育熱情。對校園活動的豐富,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培養大學生終身的體育健康意識都離不開這門課程高效、及時的開展。
3? 多樣實用的體育課程內容
通過查閱各個高校的教學大綱我們會發現,按照國際比賽規則制定的競技運動項目依舊占據著各大高校的主要體育課程內容,而那些具有鮮明時代性的項目,如說,體育舞蹈、保齡球、游泳、網球和定向運動等,各大高校并沒有開設。這種情況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如,這種運動一般對場地的要求比較高,而高校正好缺乏場地和器材,在教學方面也缺少專業的老師。但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深入推廣,漸漸地對這類體育課程的發展和創新也有了起色。學校應該開設更多順應大部分學生意愿,受到很多學生歡迎的項目。
比如說:對如今體育中一些傳統性觀念比較強的體育項目,學校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原有的體育運動基礎上,對這類體育進行適當的改革。如今非常流行的街舞,跑酷等,完全可以與定向越野融合,轉到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它們的改造也能夠適應當代大學生的興趣觀念。例如將籃球排球足球和田徑運動等娛樂化、游戲化。在人力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原始人類為了解決他們與自然環境斗爭中的生存問題,發展了許許多多在自然環境中才能開展的體育運動,比如攀爬、極限平衡等。運動項目的多樣化中完全可以加入這類運動,與我們當今的體育改革融合到一起,真正實現大學生體育的全面發展。這也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當然,實際情況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各高校不要開設因場地教師等原因無法真正教授的空課,不要做花架子,要真真正正把體育課程改革落實到實處。
4? 結語
目前教育部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正式發布,而且自實施以來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對老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體育課程的有效改革已經掀起了新一輪的高潮。作為體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其有效的實施不僅說明國家對高校大學生們嚴謹負責,也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各高校要相應教育部號召,以《綱要》為指導把體育課程改革一步步落實,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大學生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蔡志堅.試析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J].體育函授通訊,2002(1):20-21.
[2] 林恬.論新世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2(4):24-25.
[3] 王琨,張德智,李燁.論素質教育觀念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J].教育與職業,201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