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標水平及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10日至2018年1月10日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肝硬化患者90例和健康體檢者90例,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將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肝硬化患者的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轉移酶(GGT)、膽堿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總膽汁酸(TBA)、甘膽酸(CG)生化指標同對照組進行比較存在高度差異(P<0.05),且肝硬化不同分級患者之間數據對比差別較大(P<0.05)。結論:血清生化檢驗項目的檢測對肝硬化疾病的臨床診斷,療效判斷及病情發展有重要意義,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肝硬化疾病;生化檢驗項目;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1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慢性肝病,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繼而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結果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逐漸被改建,使肝變形、變硬而形成肝硬化[1]。擇取2016年1月10日至2018年1月10日期間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0例及健康體檢者90例開展本次研究,進行TBIL、DBIL、ALT、AST、ALP、GGT、CHE、ALB、PALB、TBA、CG測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研究對象: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各90例。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精神障礙、溝通障礙的患者排除。觀察組:男68例,女22例;對照組:男59例,女31例;平均年齡(60.21±6.62)歲。兩組間各項資料相對比差異較小(P>0.05),則組間對比具有意義。
1.2 方法 接受生化項目檢驗的100例研究對象在檢查前禁食,保持空腹狀態12h。在檢查當日清晨,抽取靜脈血5mL,置于真空管中。將每份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以3500轉/分鐘的速度離心7分鐘,取上層血清,測定TBIL、DBIL、ALT、AST、ALP、GGT、CHE、ALB、PALB、TBA、CG等生化指標。儀器為美國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杭州康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質控血清為英國朗道RANDOX。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的生化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下表格
對比發現,觀察組的TBIL、DBIL、ALT、AST、ALP、GGT、TBA 、CG同對照組相比數據均更高(P<0.05),觀察組中不同分級的肝硬化患者數據對比TBIL、DBIL、ALT、AST、ALP、GGT、TBA 、CG,A級B級>C級, 觀察組的CHE、ALB、PALB同對照組相比,數據均明顯更低(P<0.05)。
3 討論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為主[2],其次為酒精中毒、免疫紊亂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病死率較高的一種[3]發病高峰在35-48歲。
因肝細胞破壞,其攝取、轉化和排泄膽紅素能力降低,血清中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含量會升高,一般情況下肝損程度與膽紅素含量呈正相關[4]。
GGT廣泛分布于肝細胞的毛細膽管一側和整個膽管系統,當肝內合成亢進或膽汁排出受阻時,血清GGT升高[5]。血清CHE由肝實質細胞合成,合成后迅速釋放入血,肝實質細胞損害時,酶活力下降,其下降程度與肝臟損害程度相平行[6],它可較好反映肝臟合成、儲備功能,肝實質細胞損害和肝纖維化程度[7]。
綜述,生化檢驗項目的應用能夠促進肝硬化疾病診斷準確率的提高,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對病情發展進行積極控制。血清生化檢驗項目的檢測對肝硬化疾病的臨床診斷、療效判斷、病情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楊光華.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
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
王軼.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6)
彭文偉.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9
陳文彬,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5
王寶思,肝臟病學進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6
劉峰,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膽堿酯酶與肝纖維化血清標志物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