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禎發 程啟文 龍建林
【摘 要】本文觀察分析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治療高位肛瘺的效果。在2018年1-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瘺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分組的方式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行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治療,為觀察組(40例);另一組行切開掛線術治療,為對照組(40例);觀察比較兩組的切口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住院時間、手術前后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肛管靜息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在高位肛瘺的治療中采用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治療;高位肛瘺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2
高位肛瘺一般治療難度較大,手術過程比較復雜,選對手術方式十分重要。本文為研究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治療高位肛瘺的效果,現在2018年1-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瘺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詳細的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瘺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排除了伴有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心肝腎等功能損傷、惡性腫瘤及有肛部既往手術史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分組的方式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45.2±6.7)歲。對照組(40例)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4.7±6.1)歲。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顯示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行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治療:取患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采用超聲刀在肛瘺外口處沿肛瘺走行作潛行切除,同時沖洗創面,分離正常括約肌組織,完整切除瘺管至直腸黏膜下內口,若內口不明顯則切至黏膜下層,采用可吸收線對根部行結扎切除;支管行隧道式潛行切除,同樣伴隨沖洗創面;將引流管一端穿入合適泡沫敷料的隧道內,同時填入創面,然后自基底部逐層縫合創面,從附近正常組織引出未包裹的引流管并固定在肛周皮膚,連接負壓引流瓶,行持續吸引。
1.2.2 對照組 對照組行切開掛線術治療:取側臥位,指診探查內口位置,若有外口則以探針探查,對低位管道沿探針行放射狀垂直切開,將壞死組織徹底搔刮清除干凈;對高位管道以探針從內口引出,掛入橡皮筋,修剪創面,以油紗填塞創面,外敷料包扎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切口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住院時間、手術前后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肛管靜息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別用率、表示計數、計量資料,采取X2、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切口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住院時間 兩組在切口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住院時間等方面的比較顯示觀察組均顯著短于/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手術前后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肛管靜息壓 術前兩組在肛管最大收縮壓和肛管靜息壓方面的比較顯示均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觀察組均無顯著變化(P>0.05),對照組均顯著降低(P<0.05)。詳見表2。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比較顯示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高位肛瘺是一種肛腸外科難治性疾病,常會波及肛門周邊器官,給患者造成極大不便。并且若因肛瘺而排出的膿液穿透肛門括約肌,還有可能會產生惡變,帶來更大危害。
臨床治療高位肛瘺的傳統手術方式是切開掛線術,但因其手術操作復雜、創傷大、容易造成括約肌功能損傷,因此已漸漸被臨床淘汰。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是一種更為科學的手術方式,其可在不用剖開括約肌的情況下有效清除局部炎癥、閉合創面,既療效顯著,又損傷小。
根據本文臨床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在高位肛瘺的治療中采用瘺道切除閉式引流術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儲正達;潛行刨削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