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倩蕓
【摘要】一個人的字如一個人的“門面”,可以表現人的性格氣質、學識修養。一手好字,總能令人賞心悅目、嘖嘖稱贊;而每當看到歪歪扭扭的字,頓覺交流受阻。本文主要談從低年級抓寫字練習,培養學生認真的寫字態度,練就扎實的寫字技能,寫出一手賞心悅目的漢字來。
【關鍵詞】低年級;寫字水平;提高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強調寫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而寫字教學的評價猶如動力和杠桿,指引著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充分展示著漢字的形體魅力,而且年級越低,評價功能越大。
一、評價要及時,滿足學生的期待
及時的評價猶如矯正器,能不斷督促學生朝最理想的期望方向發展。因此,近年來,許多學校都格外重視學生寫字成績的評價,期末素質報告單中就單列一項寫字成績。然而,作為老師,對學生寫字成績的評價卻不能只等到期末,不能只停留在期末成績的評價上,否則就“鞭長莫及”了。應該時時處處對學生的寫字結果做出評價,及時引導學生明白字除寫“正確”外,還要注意“工整、整潔、美觀”。
其實,學生的寫字貫穿于每一科、每一項學業學習中,可以說,師生的交流有一半來自書寫。學生寫字無時不在,老師的評價也就無處不在。如果老師對學生所寫的字不能做出及時的評價,那么學生的書寫容易出現隨心所欲、字跡潦草的現象。因此,對學生的任何一樣寫字作業,老師都要重視,及時做出反饋評價,真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
低段的《課堂作業本》與課本中的識字緊密結合,可以在課堂中配套使用,每一課生字要從字的筆畫筆順、折筆頓筆、間架結構等指導與要求學生規范地書寫,下課前面批完成。在面批交流中讓學生了解自己書寫的快與慢,優點與不足,起到個別指導的作用。如在學生寫得漂亮的字旁打個小小的“★”;不夠美的手把手合作寫一個,以示榜樣。省教育廳教研室編寫的專供描摹和臨帖用的《寫字本》中要求寫的字按筆畫或部首歸類,較有系統性,再加上有“小博士”的技法指導,便于學生掌握書寫秘訣,找準精要之處。如:“在寫短橫和長橫這兩個筆畫時,既要區分它們的長短,又要注意行筆平穩,不要抖動。短橫要寫得左低右高;長橫要寫得略呈弧勢。”因此,借助《寫字本》,讓學生在“小博士”的指點下精工細描,再加上課堂中教師的巡回指導、隨機批改,在對比感受中,能很快讓學生找到書寫秘訣。另外,在練習測試中或加或減幾分,或寫一句欣賞、鼓勵的話更讓學生明白,漂亮工整的字令人欣賞,丑陋歪斜的字令人討厭,所以,一提筆就要注意給字一個美麗的外形。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學生以后每每下筆,筆尖流淌出的每個字定會令人身心愉悅!
二、評價多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
學生寫字能否寫得漂亮,用壓分的方法是不夠的。除評價細致、形象外,還要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同自己上一次書寫相比,有進步就好,用發展性評價來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和自信心。
筆者班上曾有一個男孩,發現他后半學期寫字成績提高很快,后從其家長處得知轉折點就緣于一次得“棒”經歷。家長告訴筆者:“因為一次作業,老師給他打了個‘棒,以后寫字他都跟這次比,認為寫得不好的便會主動擦掉重寫。他給自己定下目標,爭取次次得‘棒……”很欣慰這種鼓勵為主的方法顯現了實效。是的,如果說學生是一棵棵幼苗,那么老師的鼓勵性評價就是春雨,沒有春雨的及時滋潤,一定不會有幼苗的茁壯成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空洞的說教是乏味的。因此老師還可以定期將學生的寫字作品張貼在教室“露一手”欄目中,署上學生姓名,供學生評價、模仿。有時,通報一下今日得“棒”同學的名單,向他們祝賀;有時,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書寫漂亮的字,在一片“哇”聲中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暗暗下決心“我也能寫得這么漂亮”!
低段孩子喜歡紅星、紅花之類的,而且年級越低越看得重。我們還可以和學生約定,一本作業本中累計有10個“優★”,就能換一本帶“獎”字的本子。當然,有些孩子努力了,但總和別人有差距,得不了“優★”,所以還可以特別約定:“與昨天的我進行比賽!與自己比,努力了、進步了,老師照樣獎勵小星星。”這樣,每次發下數“優★”便成了課堂中的風景線,有的還迫不及待地宣布:“我馬上可以獎本子嘍!”
三、評價有差異,掌握寫字的技巧
語文學科每本作業本都是寫字訓練的好陣地,只有把握住每一個陣地,才能獲得豐收。低年級教學以識字寫字為主,通常主要用好《課堂作業本》和《寫字本》,但不同本子,評價要求不一。
《課堂作業本》要求在課堂中完成,下課前批閱。因為是面批,所以允許學生有改正的機會。一次批閱后對不滿意的、沒打上“★”的字可擦掉再寫,只要學生愿意,可以一直改寫到打上“★”為止。當然為了使書寫整潔,要提醒學生盡量少擦,擦模糊了,就沒得“★”的希望了。等有了一定數量的小“★”,作業才有機會得“優★”。
《寫字本》由于書寫技巧指導較多,學生需要細細琢磨,因此課堂上的書寫不規定數量(通常只要完成一課作業的一半就算保量了),把重點放在字的“質”上。批改一般只考慮“質”,也在寫得好的字上打小“★”,但寫字總評等級較多:“優★★★棒、優★★、優★”,“良”就是不太滿意的等級了。“優★★★棒”最好,每本本子累計有10個“棒”也可得到一本帶“獎”字的本子。只要愿努力,一學期學生通常可得到好幾本帶“獎”字的本子呢,這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學生能在老師的指點與評價中細細體味漢字的形體美、運筆方法與書寫技巧,也便擁有了把字“寫漂亮”的底氣了!
四、評價多元化,激發最大的潛能
寫字的評價者大多是老師,但也要賦予學生評價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寫字的評價者,除了老師,還可以是學生,甚至是家長。一是教學生自評。自己認為挺滿意的字可學老師的樣,在字下打個小“★”;自己認為不滿意的字可以再改寫一下。這就要求老師平時范寫也要精益求精,為學生樹立榜樣:“看看老師寫的這個字,哪里再改進一下更漂亮?”“這個字一橫寫砸了,老師吸取教訓,重新寫一個……”二是教學生互評。用實物投影儀投出學生的寫字作業,說說哪幾個字寫得漂亮,哪幾個不夠漂亮,哪里需要改正,只有找出了不美的癥結才能創造美。
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得到帶“獎”字的本子時異常開心,總想讓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為了滿足學生的愿望,我們可以將每次得“棒”同學的名單以“喜報”的形式貼在教室門上,并注明已得到的“棒”的數量,寫上日期。這樣,當天寫字誰漂亮,一目了然;班中學生的寫字成績也一清二楚了。數“棒”便會成為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曾有家長告訴筆者,孩子哪次寫字作業沒得“棒”便會難過得要命。因為寫字得“棒”的“喜報”是貼在班級醒目位置上的,再加上低段家長來校次數較多,一抬頭便能看見自己孩子的寫字成績。這無形之中讓家長們也自覺加入到寫字評價者的行列。在筆者班級,家庭作業字跡潦草的現象幾乎不存在,因為在家也有評價老師——家長的督促與指導呀,家長也希望“喜報”中次次都有自己孩子的名字!期末結束評定寫字成績的時候,我們只需數數展示得“棒”的數量,最真實、最科學的寫字成績便呈現在眼前。再按得“棒”數評比出班級“十大寫字明星”,頒發獎狀,并利用校訊通發短信給家長,孩子能樂上一陣,寫字的興趣也濃濃的!
也許因為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越來越重視了,所以班中書寫漂亮者也越來越多了。但與其說學生那手漂亮的字是練寫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評”出來的。的確,在寫字評價中也存在“皮格馬利翁效應”。相信久而久之,每個孩子都能練就一手好字。
參考文獻
[1]黃志華.課堂穿插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