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新世紀長篇小說的“中醫”敘述及其文化政治

2019-11-28 13:15:00雷鳴
江淮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中醫

雷鳴

摘要:自五四以來,文學賦予“中醫”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功能,對“中醫”的想象呈現出明晰的演變軌跡。新世紀以來,小說對“中醫”想象蔚為大觀,且全然為正面敘述。新世紀長篇小說的“中醫”敘述呈現為迷魅智者型、異域文化征服型、傳統文化守護型、民族史詩鏡像型四種理想化類型。中醫形象的“卡里斯瑪”化,不僅是回應傳統文化熱,還內蘊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政治,即建構地方性知識,以標示文化差異性;通過跨文化對話,重塑文化自信;為傳統復魅,以確立文化主體性地位;喚醒文化記憶,以凝聚文化身份認同。也正是基于上述文化政治的旨歸,“中醫”作為一類文學形象的塑造,偏于單向度的完美化,引致理性批判精神與審美張力的缺失。

關鍵詞:新世紀長篇小說;中醫;文化政治;身份認同

中圖分類號:I207.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19)05-0159-007

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醫”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固有的醫學”,一是“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1]前者是醫學的學科門類,后者指醫生群體,當然兩者互相依存。本文研究對象所指 “中醫”,是指小說塑造的一類人物形象,即“中醫生”或曰“中醫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中醫”這類人物形象,不僅是漢族身份之中醫,亦包括少數民族用本民族醫學治病的醫生,如藏醫、壯醫、彝醫等。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集中載體與典型符號。如樓宇烈所言:“中醫在實踐的層面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抽象的理念體現出來,它的理論和實踐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觀念和思維方式。”[2]正是基于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當作家意欲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思,或者寄寓民族國家焦慮、透視社會心理與時代癥候時,“中醫”便成為了一種工具性話語為作家所借用。本文單獨將“中醫”析出,作為一類人物形象來研究,也正是因為小說中的“中醫”形象被賦予了復雜的價值蘊含與意義承擔。這對于考察文學的敘述機制以及文學與時代政治、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均具切片意義。事實上,從五四新文學至當代文學,小說塑造“中醫”形象,賦予其隱喻、象征功能,已然成為一種文學傳統。

在此文學傳統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學現象:從五四新文學至當代文學的20世紀80年代,作家敘述“中醫”形象的作品數量極少,在價值取向上以否定、批判居多。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在21世紀,情形發生大逆轉,當代作家對“中醫”的文學想象蔚為大觀。不但小說中設置“中醫”類人物增多,而且以“中醫”作為書寫中心的作品亦激增,且價值取向層面全然為正面肯定,即便有個別反例,亦是為襯托某一“中醫”作為中心人物的完美。究竟何以如此?本文以近二十年長篇小說中的“中醫”形象作為考察對象,細察各類“中醫”形象之特質,在此基礎上,揭示其內蘊的本土化與全球化、同質化與差異性、被動客體與主體性意識、文化記憶與傳統延續等文化政治維度。

一、現代的誘惑與中醫批判書寫

有關文學中的醫生與疾病隱喻研究,成果已經繁多。(1)這里,只是從文學史的醫學話語中,單獨析出“中醫”形象予以推闡,以呼應論文開頭所作的判斷,故這部分對“中醫”形象的梳理,時間節點為五四新文學至當代文學的20世紀80年代。

在前現代語境中,西醫尚未傳入中國,中國古代文學的醫生形象皆為中醫,如華佗(《三國演義》)、蔣竹山(《金瓶梅》),此時文學想象的“中醫”,僅為人物所事之職業身份表達,無隱喻內涵;如有臧否,亦只是從道德層面評判,謂“良醫”與“庸醫”之別。即便到了晚清,劉鶚《老殘游記》中的游方郎中形象,雖然開始寄托救治民族存亡危機的思考,但也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春秋筆法”,無現代性視野下書寫“中醫”所隱喻的文化內涵。

如所周知,在五四新文化啟蒙語境中,中國社會氛圍就是對西方現代性的吁求,渴盼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拔鞣结t學進入中國之后曾經促使中國社會重新界定身體、疾病、衛生觀念和行為,這個過程往往和政治局勢、文化思潮、社會形態、民族國家糾葛成錯綜復雜的曖昧關系?!盵3]本此而言,“西醫”傳入中國,確然是一個“現代性事件”。那么“中醫”很自然地被視作守舊、腐朽的傳統文化的象征體,不可避免地當作“現代性”逆向力量而被批判、否定。于是,西醫代表著先進、文明、科學、現代性,中醫代表著落后、愚昧與傳統性,這成為五四知識分子的定見。梁漱溟、蔡元培、魯迅等都發表過文章,對中醫持否定與批判態度。

在啟蒙立場的文學敘事中,作家視“中醫”為傳統文化的糟粕與負面,乃是被批判、撻伐的對象,最典型者莫過于魯迅。他在散文《父親的病》中,以諷刺筆調敘述家鄉紹興兩位中醫要么漫天要價,要么故弄玄虛。所謂“名醫”,在作者筆下是一幅貪財、昏庸、愚昧的丑陋嘴臉。小說《明天》的批判立場亦如是,中醫何小仙是鎮上唯一的“醫生”,可實際上是裝神弄鬼的騙子,他不但與賣藥的賈家勾結騙取了單四嫂子的錢財,還以所謂的“保嬰活命丸”,治死了單四嫂子唯一的兒子。在另一篇小說《兄弟》中,中醫白問山的荒唐、愚昧嘴臉,盡露無遺。張沛君見弟發熱,欲請西醫診治,但西醫一時沒找到,猶豫中請來白問山,通過診脈、觀察,白判之為“紅斑痧”,即西醫所說“猩紅熱”。張沛君求救治之法,白問山竟然回答要看府上的家運。魯迅對中醫的情感立場如此深惡,一方面與其成長經歷相關,父親曾被昏庸中醫醫死,而識得中醫之荒唐與愚昧;另一方面與他的啟蒙立場相關,由于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關聯,“中醫”自然被賦予了傳統、封建的舊文化內涵,在五四啟蒙的歐風美雨影響下,“中醫”順理成章地成為批判之鵠的。

自魯迅以降,書寫醫生形象的小說不少,舉其要者有穆時英《白金的女體塑像》、沈從文《若墨醫生》、丁玲《在醫院中》,但明確為“中醫”形象書寫卻極少。就筆者視野所及,唯巴金的《寒夜》,且“中醫”作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模糊、淡化的。汪文宣患肺病,母親主張中醫治療,妻子曾樹生傾向于西醫治療。在婆媳的僵持纏斗中,汪文宣最終接受中醫治療。自此,家里彌漫著中藥氣味,汪的病情也不見好轉,卻日漸嚴重而走向病亡。不難看出,巴金對中醫的思想立場與情感態度與魯迅一脈相承,“中醫”于此也是文化隱喻,代表著中國傳統、守舊文化,西醫則意味著先進的現代文明。

可以看出,現代文學三十年對“中醫”的文學敘述,其實寥寥。已有的文學呈現,亦都是把“中醫”固化隱喻為傳統、守舊文化,是展示反傳統精神的靶子。原因不必絮論,自五四以來,啟蒙與救亡思潮交互糾纏,啟蒙之于人的覺醒與時代進步而希冀全盤西化,故中醫被視為傳統文化的包袱,須決絕地拋棄;救亡則出于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激憤,轉向對國民性批判的文化追根溯源,中醫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劣根文化之源頭的“替罪羊”。

在當代文學時期,如研究者所言:“醫生形象不再像現代文學過多地糾葛于中醫與西醫之間,醫生形象變得模糊和同一?!盵4]確然,在十七年至20世紀80年代文學中有關醫生敘述盡管很多,如楊嘯《紅雨》、諶容《人到中年》、王蒙《名醫梁有志傳奇》、宗璞《三生石》、劉恒《白渦》等,但人物身份明確標示為“中醫”,并以此為書寫中心的作品罕見。就筆者視野所及,唯余華的中篇小說《難逃劫數》(《收獲》1988年第6期),小說敘述多起陰謀與殘殺,但都在老中醫的視線之內。長得帥氣的東山因為一個引人聯想的女人褲衩,看上了丑女露珠。露珠唯恐失去東山,在其父親老中醫的安排下,以一小瓶硝酸作為嫁妝令東山毀容。遭毀容后的東山又殺死了露珠。老中醫在貌似平靜之中,又讓東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心甘情愿地喝下了導致陽痿的藥。子輩們個個在劫難逃,皆在老中醫的掌控之下,受其撥弄。“一部真正的小說應該無處不洋溢著象征,即我們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們理解世界并且與世界打交道方式的象征?!盵5]“老中醫”在這里象征著無處不在,無可抗拒的,具有傳統、歷史感的惡魔性力量之存在。

不難看出,在現代文學三十年與當代文學四十年(1949—1989)中,文學之“中醫”敘述有幾個特點:一是直接以“中醫”為敘述對象的作品數量少。二是“中醫”形象的文化隱喻呈現為明顯固化,即傳統文化之象征。三是中醫多為反面形象,是否定與批判的對象。

二、新世紀“中醫”再造想象的幾種類型

20世紀90年代以降,尤其在21世紀,文學的“中醫”敘述,情況發生大逆轉。長篇小說中不但出現了大量中醫形象,而且直接以中醫作為書寫中心的小說亦呈潮涌之勢。更值得注意的是,文本中的中醫形象皆是理想化的形態存在,形成了將中醫全然“卡里斯瑪”(2)化的潮流。綜觀之,筆者總結出幾種類型:

其一是迷魅智者型?!懊憎取币辉~,源于查爾斯·泰勒的觀點:“但我在這里所援引的‘迷魅,正是韋伯的‘祛魅(disenchantment)這一表達的否定含義。韋伯的表達乃是對現代境況的描述……所以我打算用其反義詞作為描述前現代境況的一個關鍵特征。在這個意義上,那個‘迷魅的世界,正是我們祖先生活其間的那個充滿種種神靈、鬼魔和道德力量的世界?!盵6]就此而言,所謂“迷魅的智者”,是指這類中醫除醫術高明之外,還氤氳著神秘氣息,具有神靈般的先知與預測能力,同時亦有澄明、超越、看透人生與歷史的大智慧,其醫術與言行,似乎很難用現代理性話語去考量?!懊憎戎钦摺鳖愔嗅t形象,賈平凹在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土門》中就已有之,云林爺醫術高明,能治乙肝,又有神諭般洞透世事的智慧,是仁厚村的守護神,被稱為仁厚村的“甘地”。在201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山本》中,賈平凹再次塑造了此類中醫形象,陳先生同樣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具有預測歷史、看穿世道的智者。當有人為峪里牲口死亡,老人腿腳走不了路,請其出診時,他能迅速判斷原因是蛇蟲之毒。井宗秀頭沉,服了陳先生的藥,很快就感覺神清氣爽。不僅如此,陳先生還有神秘的感知力,當要出診時,就能預知剩剩要來??床∫渤錆M天人合一的自然神秘感,比如麻縣長胖,陳先生一眼看出其肚里有大瘤子,讓麻縣長回去看樹上的疙瘩,說樹上有疙瘩,那就還有救,“人和樹是感應的,樹身上慢慢長了疙瘩,人身上的瘤子就會慢慢消失的”。[7]270更突出的特點是,面對渦鎮上你來我往的爭斗,陳先生超然物外;渦鎮毀于炮火,陳先生已經未卜先知,這頗類《白鹿原》中能預測到幾十年后 “文革”情形的朱先生。周大新《湖光山色》中的梅老大夫,亦是一位洞若觀火、通達的智者。詹石磴當村主任時幾番欺辱暖暖,下臺后還是劣性不改。暖暖本想反擊,梅老大夫以預測口吻告訴暖暖,詹已有中風之癥,還會惡化,犯不著與其生氣。下面一番勸慰,更是體現了梅老大夫參透人生、充滿寬恕之道的智者風采:“人哪,犯不著為一點權呀利呀的事就生氣記仇的,能活多長時間?到最后還不都是躺進土里,說不定幾十年幾百年后,兩個人的墳被風刮雨淋的一平,后人們再犁地種莊稼,會把兩人的骨灰都摻攪在一處,誰還去給你分清楚?”[8]

其二是異域文化征服型。這類中醫形象,先是遭遇來自異域(通常為西方)人士的輕蔑、貶抑,爾后在中西醫沖突(兩種文化的碰撞)過程中,異域人士態度逆轉,對中醫表現出傾慕、膜拜的姿態。范穩《碧色寨》中的彝族畢摩獨魯,就是一位令異域人士歸服的中醫。小說寫修建滇越鐵路的故事,來自法國的露易絲是有行醫執照的醫生,在鐵路診所工作,雖然她有基督徒的博愛精神,對碧色寨的彝族人充滿愛意,但總覺得他們是落后、生活方式是不衛生的,看病的方法更是可笑的。一次,她鼓起勇氣拜訪了當地的畢摩(祭司,也是當地的醫生)獨魯,不禁深為折服?;貋砗螅猿湟缰澴u的語氣,敘述自己的神奇經歷:那個畢摩,既沒有給她測體溫,也不用聽診器,更沒有對她做任何檢查,就能判斷出她身體的不適。在她看來,彝族人的中藥,劑劑都充滿神奇的傳說,而且那些植物藥名都非常好聽,藥效還很奇特。無獨有偶,傅澤剛的《東方血線》同樣寫滇越鐵路的故事,亦有中西醫對比的敘述。工地上的勞工染上了鼠疫,來自法國的醫生璐蔓絲,給患者注射鏈霉素沒有療效。中國女孩童女紅向巫師莫里黑救助,莫里黑給了童女紅的秘方,并帶人上山采集草藥,勞工喝了湯藥,身體逐漸恢復,疫情得到控制。當洋人問童女紅是什么靈丹妙藥時,她神秘且自豪地說,“這是中華民族的醫藥寶典,是祖傳秘方,不可外泄”。[9]這里,作者借童女紅之口,表達了對中醫的推崇與愛戴。

其三是傳統文化守護型。除醫術精湛之外,中醫們身上集中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魂的守護者,其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無不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知道,在《白鹿原》中,朱先生作為關中大儒,深得程朱理學之真義,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白嘉軒講仁義,重人倫,求禮節,是傳統文化的捍衛者。事實上,除這兩個人物之外,中醫冷先生也是一個浸染著傳統儒家文化色調的人物,他亦循倫理綱常,尤其在守護傳統文化秩序方面,幾乎與白嘉軒無異。冷小姐因為名存實亡的婚姻,長期遭受性壓抑,對男歡女愛存有渴念不得而變瘋癲,冷先生認為有辱門風,竟然下毒致使親生女兒變成啞巴。不得不說,冷先生作為《白鹿原》中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承載者之一,與白嘉軒同樣有著殘酷、冷漠的一面。21世紀以來,不少小說出現了類似彰顯傳統文化精神的中醫形象,但徹底濾除了“雜色”,成為民族文化的完美守護者。老藤《刀兵過》塑造兩代中醫王克笙、王明鶴父子即如是。王克笙出身中醫世家,少年時代受一位茶商的影響,萌生闖關東之豪情,漂泊輾轉至遼河口濕地,在名叫“九里”的小村莊扎根。此后,王克笙在這開設“酪奴堂”坐診行醫,普濟世人,深受“九里”鄉民愛戴,遂被推為莊主。他定鄉約,行儀軌,改良風化,設立供奉著孔圣人、藥王爺、達摩的三圣祠,]以“治學師圣人,行醫師藥王,篤定師達摩”[10涵養、教化鄉民。去世后,其子王明鶴立志父業,延續傳承這種文化精神。正是王氏父子堅守儒道釋的民族文化精神,盡管九里遭受歷史風云裂變,不斷罹患兵禍,但都得以幸存。類似的還有青斗的《大中醫》,宋浩肩負著復興中醫的使命,在他成為一代名中醫的過程中受盡磨難。為學醫術,年幼便寄人籬下;為練就針灸所需指力,竟刺破了萬卷書;還遭多方打擊與排擠。成為名醫之后,堅守醫者本色,濟世救人,設立“天醫堂”,招攬各地民間中醫,以弘揚中醫文化。宋浩身上閃耀著儒家文化之“仁義”與“兼濟天下”的精神光芒。同樣,黃詠梅《八段錦》中的老中醫傅少杰,堅守醫德,寧愿關閉自己的“寶芝堂”,亦不甘向唯利是圖的現實屈服。

其四是民族史詩鏡像型。多見于以中醫藥為題材的家族敘事小說中,中醫世家的“家族”史詩紐結“民族”史詩。中醫家族的興衰沉浮、家族成員的悲歡離合、搖曳多姿的人生走向、世代薪傳的中醫道統,對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風云變遷。幾代中醫命運的起伏變化,折射著歷史/時代的進程。因此,中醫形象充當了民族史詩的鏡像功能。易言之,中醫“家族史”成為“民族史”的一個縮影。李亦的《藥鋪林》講述祖孫三代中醫在20世紀中國特定時空下的人生選擇以及與中醫相連的命運遭際,從而關聯起20世紀中國宏闊的歷史場景,如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祖父李蘭英秉持醫者仁心,在抗日戰爭中為祛除瘟疫而殞命;父親李明真深感國家落后,試圖以西醫的方法改造中醫;李純堅守醫學道統,救治任何病人,哪怕是仇敵。祖孫三代的人生道路,昭示20世紀中國歷史波瀾跌宕;李氏中醫家族的興衰榮辱,亦如切片見證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苦難與悲壯。楊曉熊、張永和的《大清藥王》也是“家國同構”的敘事方法,小說書寫同仁堂第十代掌門人樂宏達的傳奇經歷,以及同仁堂所經歷的種種劫難。樂宏達的人生歷程置于晚清時局之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等歷史事件在小說中得以展現。孟憲明的《大國醫》寫中醫正骨醫生郭一山及其妻子云鶴鳴(同為中醫)的命運波瀾,展示了民國初年至全國解放近40年歷史的大變遷。

三、“被發明的傳統”與認同政治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中醫”這類人物亦多元駁雜。但新世紀長篇小說所敘述的“中醫”,全然為理想化、完美化的形象。很顯然,這只能是一種“被發明的傳統”?!氨话l明的傳統”一詞來自于E·霍布斯鮑姆等人編著的《傳統的發明》一書?;舨妓辊U姆等指出,“那些表面看來或者聲稱是古老的 ‘傳統,其起源時間往往是相當晚近的,而且有時是被發明出來的,往往都是為了相當新近的目的而使用舊材料來建構一種新形式的被發明的傳統”。[11]亦是說,受現實訴求的驅動,傳統會被重新闡釋或建構。“中醫”形象在新世紀長篇小說中被重塑,毫無疑問也有著強烈的現實訴求。

在詹明信看來:“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來好像是關于個人和力比多驅力的文本,總是以民族寓言的方式來投射一種政治:關于個人命運的故事包含著第三世界的大眾文化和社會受到沖擊的寓言?!盵12]“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身份的標示符號,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徽章”。很顯然,新世紀長篇小說 “中醫”敘述的完美化,有著民族寓言的特征。上述四種理想形態的“中醫”形象,確然是以民族寓言的方式表達著文化政治的訴求:20世紀90年代以降,尤其新世紀,伴隨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以及國家地位的提升,新的民族國家敘事逐漸成為許多作品的新主題。作家從文化焦慮與身份認同出發,書寫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卓異性、合理性的價值內涵,以此緩釋全球化語境下民族文化身份迷失的焦慮,或者重拾文化自信,表達建構文化共同體認同的意愿。故“中醫”自然成為了民族文化書寫的對象,亦是表達中國文化身份認同政治的適切符碼。于此,竊以為,新世紀長篇小說對“中醫”之理想化敘述,除了傳統文化熱以及人們關注養生、健康等表層原因外,還有更深層的文化政治之邏輯歸因,細究之,有以下四端:

一是“地方性知識”書寫與文化差異性。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提出“地方性知識”的概念。在格爾茨看來,“地方性知識”,是指知識總是在特定情境中生成并得以辯護。對此,盛曉明闡釋道:“所謂的‘地方性知識,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識,而是一種新型的知識觀念。而且‘地方性(local) 或者說‘局域性 也不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義上說的,它還涉及到在知識的生成與辯護中所形成的特定情境(context),包括由特定的歷史條件所形成的文化與亞文化群體的價值觀,由特定的利益關系所決定的立場和視域等?!盵13]不難看出,“地方性知識”有特定地域性以及所形成的特定情境與歷史條件,是對普遍性知識的一種“矯正”與“顛覆”,也是辨識不同文化之間差異性的方法。恰如有學者所言:“只有從各個地方知識內部去學習和理解,才能找到某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找到我文化與他文化的個殊性?!盵14]

按此邏輯,中醫根植于中國傳統和本土化的情境中,只有在中國本土的情境,才能得到合法性辯護,故其是一種“地方性知識”的典型范例。新世紀長篇小說之“中醫”敘述,正是對“地方性知識”的操演。而在當下全球化與現代性語境中,重視與強調“地方性知識”,本身即是關注文化的本土性與特殊性。賈平凹的《山本》寫秦嶺、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寫丹江口,這兩部小說自有鮮明的特定地域性?!爸嗅t”陳先生、梅老大夫,呈現為“迷魅的智者”形象,不但折射出了特定地域性,也展示了這類中醫的生成,有著特定情境與歷史條件,當是建構一種“地方性知識”的旨趣所歸。唯以“地方性知識”為依托,方能展現中國文化,賦之以獨特性,從而應對文化同質化,凸顯本民族文化獨特差異。如賈平凹在《山本》的后記中所言:“大的戰爭在秦嶺之北之南錯綜復雜地爆發,各種硝煙都吹進了秦嶺,秦嶺里就有了那么多飛禽奔獸,那么多的魍魎魑魅,一盡著中國人的世事,完全著中國文化的表演。”[7]284事實上,近年來,長篇小說熱衷于采用“地方性知識”創作不在少數,如莫言《檀香刑》之于貓腔、孫惠芬的《上塘書》之于方志、葉廣芩的《青木川》之于蜀道皆如是。這種“地方性知識”寫作潮流,正是基于特定時空下的文化書寫,其“地方性”,根植于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中國語境中,由此表明了作家對全球化時代文化同質化潮流的反抗。

二是跨文化對話與重塑文化自信。自晚清以來,西醫傳入中國,便有了中西醫之爭。這種論爭與沖突,意味著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亦寄寓著民族主義情感與知識分子的啟蒙精神,如唐小兵所說:“中西醫之爭的背后,所隱含的絕不僅僅是醫療手段與醫療方式的選擇,而是牽涉到古老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盵15]于是,以中西醫沖突表征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話與沖突,是現代文學慣常采用的敘事模式。前面提及的魯迅、巴金的小說堪為適例,在他們看來,中醫象征中國傳統文明與價值,已經不能適應古老中國的現代轉型要求,故他們飽含著落后國家的民族悲情,對中醫呈現出決絕的批判姿態。這種否定與批判姿態,亦可窺見五四知識分子因對民族國家現代性的追求,而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來的認同危機與文化自卑心理。正如胡適所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盵16]

與此不同,新世紀長篇小說雖然也有中西醫沖突的模式,但“中醫”在小說中不再是批判對象,而是令西方文化傾慕的“勝利者”?!侗躺分械囊妥瀹吥Φ尼t術令法國醫生露易斯膺服,《東方血線》中莫里黑的神奇草藥也讓法國醫生璐蔓絲著迷。我們知道,五四知識分子文本中的“中醫”與“西醫”對比,中醫的診治往往是無效的,這里恰好相反,一般是西醫束手無策之時,中醫卻見神奇療效。把“中醫”重塑為令西方文化傾倒的對象,作家對中醫推尊與捍衛的意圖明顯。于此可見,新世紀作家不再抱持以往作家那種文化自卑心理,而凸顯對民族文化的自信與認同。誠如范穩談《碧色寨》的創作體會時所顯露的對民族本土文化的欣賞之情:“那些來到東方的殖民者,他們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迎面相遇時,將會演繹出什么樣的命運?……在云南,不但它的氣候是立體的,植被是立體的,地形是立體的,文化也是立體的。它常常在我們的想象力以外,像個美人一樣,嫣然展現出她風姿綽約、精美絕倫的天地大美?!盵17]

三是傳統文化復魅與文化主體性確立。自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一直被視作現代化的阻礙因素,在與西方的對視之中處于客體地位,目為審視與批判的對象。對此,文學亦是如影隨形的回應,五四新文學自不待說,僅就當代文學而言,傳統文化在小說中作為批判對象延續至20世紀80年代。十七年小說在革命意識形態規約下,傳統文化被視為腐朽、反動的文化,如有傳統文化修養的鄉紳,常被塑造為地主惡霸的形象。在文革文學中,傳統文化一律被視作封建、反動的東西。新時期的傷痕小說、反思小說,多把批判、反思的矛頭指向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與文革的發生難脫干系。尋根小說亦是對傳統文化持審視的態度,故多把視野投向富有邊緣活力的邊疆地帶。改革小說更不例外,認為傳統文化的滯重,乃是改革的阻抗力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全球化對民族文化的碾壓,以及西方文化的現代性危機亦凸顯于中國大地,加之中國自身實力的增強,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中國傳統文化,始作為一種矯正與反撥的力量,顯示自身的魅力與價值,中國社會與知識界重新找回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與價值自覺。不斷興起的“國學熱”即是此種文化氣候的表征。文學正面書寫傳統文化亦隨之興起,陳忠實的《白鹿原》、唐浩明的《曾國藩》、趙德發的《君子夢》為這類代表作。21世紀以來,正面書寫傳統文化魅力的小說更顯繁盛,如表現傳統鄉紳魅力的小說就有葉煒《福地》、張浩文《絕秦書》、陶少鴻《百年不孤》。老藤的《刀兵過》、青斗的《大中醫》、黃詠梅的《八段錦》之所以把“中醫”敘述成為踐行中華文化要義的“卡里斯瑪”般的人物,也正是旨在重新發現、激活傳統文化的豐盈魅力,凸顯中華文化的主體性。誠如老藤自己所言:“我想到了文學,就是通過塑造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鄉賢,讓讀者去觸摸、體驗和感悟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如玉之身。”[18]

四是喚醒“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不少小說在重塑中醫形象的同時,綿密書寫大量中醫文化方面的知識,涵括中醫典籍的闡釋、中醫醫術的傳承之道、中醫診治之理、中藥的藥理、民間偏方的挖掘等等。尤其專門以中醫世家為題材的小說,在此方面更加明顯。如《藥鋪林》,就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陰陽論》予以了學理性的闡釋,介紹上百個中醫藥以及民間偏方,作者還以疑難雜癥作為小說每一章的標題,涉及數十種病例?!洞笾嗅t》則在文本中直接抄錄中醫典籍的諸多精彩片段?!洞笄逅幫酢窌鴮憽巴侍谩钡呐d衰變遷,喚起人們的集體記憶。德國學者揚·阿斯曼指出:文化記憶是“每個社會和每個時代所特有的重新使用全部文字材料、圖片和禮儀……的總和。通過對他們的‘呵護,每個社會和每個時代鞏固和傳達著自己的形象,它是一種集體使用的,主要(但不僅僅)涉及過去的知識,一個群體的認同性和獨特性的意識就依靠這種知識”[19]。由此,“文化記憶”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過保存代代相傳的集體知識確保文化的連續性,并以此建構起后人的文化身份;另一方面,通過創造一個共享的過去即集體記憶向社會成員提供一種整體意識和歷史意識。[20]簡言之,文化記憶對于凝聚文化共同體,建構身份認同具有重要價值。中醫藥文化知識是中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方面,小說作為“文化記憶”的媒介,其對中醫藥文化的密集表達,喚醒了中華民族集體的 “文化記憶”,從而激發讀者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論,新世紀長篇小說把“中醫”敘述成四種理想化形態,蘊含了表征文化差異性、重塑文化自信、確立文化主體性、喚醒文化記憶等文化政治認同的維度。也正是出于尋求文化身份認同的政治,小說竭力把中醫“卡里斯瑪”化。與此同時,也使得“中醫”作為一類文學形象的塑造,缺乏理性批判精神與必要的審美張力。如“迷魅智者型”中醫的塑造,人物似神似妖,無所不能,無所不知,表現出對神性文化無選擇的認同與美化。由此,情節獵奇性、人物形象的玄虛不可知性,缺乏生活邏輯支撐,而成為此類“中醫”敘述令人詬病之處。“異域文化征服型”亦是神性滿盈,同時,以中西醫二元對比方式展現中醫魅力,敘述結構過于簡單、直白,亦導致不同文化的交往對話時缺乏深度自審。至于“傳統文化守護型”,多醫術高明、積德行善之類描寫,不少人物缺乏性格張力,無人性沖突與糾結,幾乎淪為了傳統文化的一種符號?!懊褡迨吩婄R像型”,旨為喚起人們對中醫文化記憶,而繁密敘述中醫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又稀釋了作品的文學性。

注釋:

(1)代表性成果有:逄增玉《百年中華 醫者何為——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醫生”形象》(《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12期)、姜彩燕《疾病的隱喻與中國現代文學》(《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古爐>中的疾病敘事與倫理訴求》(《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從魯迅到賈平凹——中國現當代文學疾病敘事的歷史變遷》(《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8期)、劉傳霞《身體治理的政治隱喻——1950—1970年代中國文學的疾病敘事》(《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宮愛玲《現代中國文學疾病敘事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度博士學位論文)、譚光輝《癥狀的癥狀:疾病隱喻與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卡里斯瑪是早期基督教詞匯,最早見于《新約·哥林多后書》,原指蒙受神恩而授予的天賦。后來,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擴展了卡里斯瑪的含義,用它來指具有神圣感召力的領袖人物的非凡體格特質或精神特質。文學中的卡里斯瑪人物,是指具有堅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質和強大的感召力的人物。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6.

[2]樓宇烈.中醫的人文內涵及其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2018(夏之卷).

[3]楊念群.再造“病人”——中西醫沖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7.

[4]宮愛玲.現代中國文學疾病敘事詩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101.

[5]余華.虛偽的作品[J].上海文論,1989,(5).

[6]查爾斯·泰勒.世俗時代[M].張容南,盛韻,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6:32.

[7]賈平凹.山本[J].收獲·長篇小說專號,2018(春卷).

[8]周大新.湖光山色[J].長篇小說選刊,2009(卷5特刊).

[9]傅澤剛.東方血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82.

[10]老藤.刀兵過[J].長篇小說選刊,2018,(3).

[11]霍布斯鮑姆,等.傳統的發明[M].顧杭,龐冠群,譯.南京: 譯林出版社,2008:82.

[12]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陳清僑,嚴鋒,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477.

[13]盛曉明.地方性知識構造[J].哲學研究,2000,(12).

[14]納日碧力戈.格爾茨文化解釋的解釋(代譯序)[M]//[美]克利福德·格爾茨.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6.

[15]唐小兵.文化與文明視野里的中西醫沖突[J].南風窗,2015,(24).

[16]胡適.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亞東圖書館,1930:16.

[17]范穩.1910 年的火車承載的歷史與傳奇[N].文藝報,2011-9-5.

[18]老藤.久違的鄉賢[J].長篇小說選刊,2018,(3).

[19]哈拉爾德·韋爾策,編.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M].季斌,王立君,白錫堃,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4.

[20]趙靜蓉.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5.

(責任編輯 黃勝江)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中醫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引產術后胎盤殘留的中醫治療方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3:45
云想衣裳花想容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上海醫藥(2016年20期)2016-11-09 21:19:04
美國黑人女性戲劇的文化批評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6:02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芻議中醫養生理念在瑜伽教學中的融入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27: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草视频|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99热|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99性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久久综合激情网|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爱爱网|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国产一级小视频|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一级不卡毛片| 综合久久五月天| 欧美啪啪网|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白丝av|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无码 在线 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免费黄色网|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韩欧美91| 欧美黄网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日韩第八页| 亚洲区一区| 熟女日韩精品2区| 青草视频久久|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婷婷五月在线|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毛片手机在线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色综合狠狠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