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黨建工作是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傳統模式下的黨建工作無法引起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這不利于黨建工作的開展。而當代大學生黨建工作要想做到與時俱進,用黨的理論思想武裝大學生的大腦,就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文章以大學生黨建工作為核心,探討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黨建工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應該及時作出改變,積極運用互聯網開展黨建活動,抓住機遇的同時也要認清挑戰,不斷豐富黨建工作的內容,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質量,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內涵
對于大學生來說,黨建工作既屬于學習工作的一部分,也屬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主要為大學生的黨組織建設,為黨組織做人才儲備服務。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學生主要活動分為兩種:(1)黨校學習活動;(2)志愿服務活動。在傳統模式下,大學生對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這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不利。然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大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勇于接受新事物,如果高校黨建工作能夠加入互聯網的元素,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踴躍參加黨建工作。從學生入黨的角度來看,網絡黨建能夠簡化繁瑣程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營造輕松的黨建氛圍,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更好地成長為黨組織的儲備人才。從高校黨建工作成效的角度來看,網絡黨建有利于高校開展黨建工作,在保障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使校園更加富有青春活力氣息。
二、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一)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機遇
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平臺。高校黨建工作一般需要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所以及黨的理論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這些都限制了黨建工作的開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祖國未來的棟梁,應該要時刻做好接受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準備。而“互聯網+”時代下,通過搭建黨建工作網站,各種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以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傳遞到全國各地,無論在何時何地,學生們都能及時受到黨建文化的熏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能夠自覺地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去;(2)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內容。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黨建資源遲遲沒有得到更新,以致于學生沒有及時收到新的黨建信息。在“互聯網+”時代,黨建資源不會受到地域限制,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接班人,能夠及時受到黨的思想政治教育;(3)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工作陣地。“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學生黨建工作可以建立網絡工作陣地,同時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黨建工作當中來。以往大學生認為黨建工作是事不關己的事情,通過建立網絡工作陣地,進一步縮短了黨建工作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形成一種具有親和力的氛圍,能夠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了解并參與黨建工作;(4)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方式。在“互聯網+”時代,黨建工作的工作形式不再限于線下,而線上交流將會變成黨建工作的主流。學生可以通過視頻通話在線與黨員進行溝通交流,在學習他們的精神的同時,也能對他們進行關心與鼓勵。在學生入黨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黨員在線教育學習,了解黨員應該做的事情。類似的還有網絡志愿服務工作、網絡黨校等等,以網絡工作方式進行黨建工作,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工作質量。
(二)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挑戰
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環境的挑戰。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上充斥著色情、暴力、血腥等方面的內容。大學生普遍對于新鮮事物保持一定的好奇,但大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對這些不利信息的甄別能力有待提升;(2)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們仇視已久。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未知事物好奇心強,但他們的經驗少、閱歷單薄,容易受到網絡上流傳的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傷害,這無疑對大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學生傳播正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抵御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3)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有待提高。在大學階段,黨建工作隊伍成員數量較少,不足以面對整個大學生群體,這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同時,網絡工作平臺的建設與維護也一定的專業性人才,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隊伍分身乏術;(4)網絡黨建工作平臺缺乏吸引力。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建立黨建工作網站,但網站的主要內容是通知與新聞,內容形式單一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雖然工作增添了網絡元素,但實際上卻沒有突破傳統黨建工作的格式。
三、“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應對策略
(一)凈化網絡環境與主導網絡陣地相結合
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相關工作者應該重視網絡環境的影響作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及時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凈化大學生網站的網絡環境。針對學生上網情況,學校應成立相關的組織團體,對網絡黨建工作進行研究與規劃,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要防止負能量的侵入。為進一步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還應對學校網絡進行有效監控,一旦發現不健康的網絡行為,及時糾正并引導其向正確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在進行網絡行為時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傳統黨建工作與網絡黨建工作要保持緊密聯系
在進行網絡黨建工作的同時,不能忽視傳統黨建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黨建工作建立在傳統黨建工作的基礎之上,傳統黨建工作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與真實性,能夠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而網絡黨建工作傳播性強,大學生黨員或預備黨員能夠通過微信、郵箱等網絡形式向黨組織進行匯報工作,能夠彌補傳統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網絡黨建工作是傳統黨建工作適應時代所作出的改變,二者的本質都是為了黨組織建設服務。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黨建工作要不斷發展自身優勢,與學生保持良性互動,這樣才能在黨建工作中大放光彩。
(三)擴大黨建隊伍規模與提高黨建隊伍素質相結合
目前階段來說,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培養的,這同時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影響很大,同時也影響著黨建工作的開展,因此高校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隊伍建設,使他們能夠有利于黨建工作的展開。
然而,在大學生黨建隊伍中,依然有一些黨建工作者無法正確對待網絡技術,因此,我們必須要對黨建工作者進行網絡知識與技術培訓,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網絡技術,并提高自身的網絡技術水平。對于網絡黨建工作來說,網絡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著發布黨建信息的閱讀量。因此,還要培養黨建工作者的網絡意識,使他們能夠及時把握時代的脈搏,迎合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使學生主動參與黨建工作的目的。
(四)加大對網絡黨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借助一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才能更好地發展,因此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要切實做好網絡黨建工作的后勤保障。在相關制度與政策上,減少網絡黨建工作的阻礙與壓力;在黨建工作人員的安排上,提供專業性人才,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在資金調度的安排上,在合理范圍內,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財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財力都充足的情況下,網絡黨建工作就能更好地展開。
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得到多當面的支持與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減少它的不利影響,充分發揮它的優勢,讓它更好地為網絡黨建工作服務,更好地高校師生服務。
參考文獻
[1] 戎淵.手機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滁州學院學報,2018(03).
[2] 趙巖.以“互聯網+”打造智慧黨建新平臺[J].人民論壇,2018(14).
[3] 汪培南.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1).
[4] 高緒國.淺談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J].傳承,2010(18).
[5] 張玉新.淺談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0(11).
作者簡介:孔源(1988.05- ),女,漢族,四川攀枝花人,研究實習員,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理論研究、大學生黨建與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