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生態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順應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是全社會自覺形成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今天的終身教育觀。當我們面對今天教育的功利性時,生態教育能夠改變我們所有為人父母的人的教育價值觀。而幼兒教育作為一個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次正式、系統的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是一種基礎奠定式的教育,更是足以影響孩子人生軌跡的教育。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生態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關鍵詞:幼兒生態教育;師生關系;創新理念;生態環境氛圍
中圖分類號:G42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5-0004-02
引? ? 言
生態教育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需要,而將生態學思想、理念、原理、原則與方法融入現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態學過程[1]。其旨在強調教育的內外統一,即知識教育與行為習慣和道德養成相結合,理論接受與思維能力培養相結合。幼兒階段的教育應更加注重對幼兒思維的培養,引導幼兒認識世界,改變原有的僵化的灌輸式教育,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環境氛圍對教育的影響力。本文將分析我國現階段幼兒生態教育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
一、生態教育內涵及特點
生態教育作為一種現代社會主流式的先進教育理念,將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與現代全民性教育相結合,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涵蓋教育的各個方面,具體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國家教育、職業教育等,面向整個社會所有人群,包括幼兒、中小學生、大學教育甚至軍隊人員和科學工作者。其教育方式和理論也得到了很大的創新,一改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如科學實驗、實地檢驗等,讓受教育者親身體驗,著重培養思維,而非知識的強迫性接受。其教育內容也與傳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再一味追求理論知識,而是講述生態理論、生態價值、生態倫理、生態文化、生態工業等。生態教育旨在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人生觀、生態價值觀、生態世界觀,從而從根源建設一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2]。
關于生態教育的特點筆者做了以下三方面總結:第一,開放性,不同于傳統教育的封閉僵化的教學模式,生態教育讓學生去走出去,自己去感受總結,去實踐書本上的知識;第二,創新性,在中國幾千年固有模式中大膽創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目的、過程以及追求的結果都有極大的創新;第三,范圍性,生態教育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對象都將范圍擴大了很多。在教育內容方面,不再局限于科學文化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生態思維、生態價值觀,將教育面向的對象擴展到了整個社會的所有人群。
二、當前幼兒生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無論是幼兒園數量、教育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現代生態教育的大背景下,現階段的幼兒教育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師生關系和環境氛圍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方面,師生關系不和諧。雖然現階段的幼兒教育師資力量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學前教育已經作為一個專業被納入大學本科教育,但大多數幼兒教師尤其是私立幼兒園的教師仍是專科學校畢業。他們大多在課堂上仍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由教師掌握教學節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個性的發展。同時,由于工資待遇的問題,幼兒教師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而年輕教師往往缺少經驗,且幼兒年齡尚小,更需要生活上的照顧和對世界認識的引導,所以年輕教師的幼兒教育工作難度較大。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缺少感情的溝通可能導致師生關系惡化,甚至出現教師不喜歡個別幼兒或者有的幼兒極端厭惡某個幼兒的情形,這樣往往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
另一方面,缺乏潛移默化的環境氛圍影響。盡管大多數幼兒教育機構在娛樂設施和電子技術設備等硬件設施的配置已經很高,但幼兒教育不是安裝幾個滑梯、購買幾個多媒體設施就夠的。在涂刷的紅紅綠綠的園中,教師帶領幼兒玩的游戲再多,看的動漫再多,若沒有真正建立生態教育氛圍,就無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正確的生態引導。這種脫離實際內容的教學,哪怕是繪畫、音樂等興趣教學也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使用現代教學設施卻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對統一采購的書進行統一的講解,然而很多教學內容卻與幼兒實際年齡脫節。幼兒正處于對世界的認識階段,更重要的是學習生活化的內容,幼兒教育的重點是基本技能的教學,但是這方面很多幼兒園沒有做到。
三、幼兒生態教育和諧氛圍營造策略
1.建立和諧互動的師幼關系
和諧互動的生態師幼關系是旨在將傳統課堂的教師主體地位向幼兒主體地位轉變,意在找尋教師與幼兒兩者之間的平衡點[3]。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幼兒處于主體地位而非主導地位,教師要讓幼兒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讓他們知道“彎彎的月亮不只是像小船”;同時增加對其生活知識技能的教學,如垃圾分類、交通規則等。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有必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讓其體現出對幼兒的關心與關愛,以和諧的師幼關系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2.在環境創設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
讓生態教育理念滲透在環境建設中,意在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體會最基本的生態理念和原則,讓幼兒對大自然有基本的了解。幼兒園可以在園內多種植花草樹木,在墻上描繪出一些小動物的圖案,甚至將設施如滑梯、餐桌、床等改造成動植物的樣子,努力營造自然的氛圍,讓幼兒充分認識自然生物,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3.在區域游戲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
游戲在每所幼兒園教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6歲的幼兒玩心比較重。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將娛樂設施改裝成動植物的樣子,并在上面貼上愛護生態的標語,甚至可以將其融入游戲中,如將幼兒的投籃游戲與垃圾分類回收相結合,將障礙游戲與不能踐踏花草樹木相融合,讓幼兒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4.營造生態環境氛圍,提升幼兒生態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環境創設與區域游戲中,讓幼兒在認識自然、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學會保護環境。例如,在幼兒園中的道路兩旁種植花草樹木,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認識到不能踐踏花草樹木;再如,幼兒園還可以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幼兒進行澆水、施肥的活動,讓幼兒在潛意識里埋下保護環境的種子;又如,讓幼兒自己想辦法發現并認知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利用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特點,誘導他們主動認知自然,感受生態。
結? ? 語
綜上所述,生態教育的本質一方面是改變以往的古板僵硬的教育教學方式,讓教育做到和諧、可持續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幼兒的好奇心與想象力,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其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將生態理念融入教學內容,讓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態觀念,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習慣。我們應該堅信:在生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幼兒教育將取得實質性的變革。
[參考文獻]
陳宏珠.幼兒園綠色生態式教育——淺談幼兒環保意識的養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46.
宗吳萍.加強生態教育促進幼兒園文化建設研究[J].成才之路,2019(01):68.
潘曉燕.幼兒園生態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221.
作者簡介:張興利(1979.7—),女,重慶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重慶市市級骨干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