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要:中職學校的學生處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教育應當充分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心理發展。積極心理學作為現代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內容與表現,將積極心理學科學合理的應用到中職教育中——采取“教師先了解整體的學習氛圍與個性化心理特征—確立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目的—設計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層層落地的教學邏輯——有利于教師采取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從而有利于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學業與人格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職教育?教育應用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著的,在學校教育上,傳統“填鴨式”教育方式,讓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反而給學生增加了不少學業壓力,因此科學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顯得迫切而必要;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從傳統教育過渡到當下的素質教育,其實與積極心理學亦是“遙相呼應”,現代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理念強調的是幫助一個人充分挖掘、發現并發揮、發展她(他)自己的潛在潛能與生命生活的可能性,因此二者具有共同的精神實質。以上兩點便是應用積極心理學到我國校園教育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積極心理學與現代教育的關系
積極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重要發展表現,目的是幫助每一個人充分意識到并實現自己的潛能、品質與價值意義。現代化素質教育強調的是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培育,從而促進其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二者具有精神實質上的相通性。在現代教育強調跨學科、交叉學科相融合的多元視野下,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中職學校教育學習本是“題中之義”,表現為針對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的心理特征,幫助其發現與發揮自身學習與成長的潛能與可能性,確立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目標與設計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內容。
二、積極心理學在我國中職學校教育中的應用
(一)針對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的心理特征,幫助其發現與發揮自身學習與成長的潛能與可能性
在課程教學目標確立與內容設計之前,依托并進一步發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了解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與人際關系,并爭取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征、人格特質與潛能(可以通過寫周記的方式來獲得與學生真誠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更好、更持續的了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近期心理情況,并及時給予其積極的反饋與鼓勵,當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培育學生的健康人格),考慮到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轉變傳統填鴨式、整齊劃一式的僵化刻板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觀念上,要有意識地把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精神傳授到教學課堂實踐中,在確立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內容時,主動與學生所學專業、認知能力相結合,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有意識地選擇積極語言,發揮自己的教育機制,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和諧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
(二)確立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目標
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目標的設立,核心是用積極性語言鼓勵學生、幫助學生自我發現學習的快樂動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目標應同時內含認知與行為、理論與實踐、動與靜相結合的幾大特征。首先,認知與行為相結合,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從確立積極的心理認知,到積極主動的采取行為進行實踐這樣一個獲得學習能動性的“知行合一”的過程。其次,從理論到實踐、從內容到實質,都以學生為重點,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教學目標設立始終將人文關懷的理念注入其中,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文化和社會的全面和諧。最后,動與靜相結合,始終關注學生心理與學習過程的動態發展,教師要近距離接觸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并采用積極心理暗示的語言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個體心理狀態的細微之處,教師更要務實,不能為了鼓勵而鼓勵,說一些假大空,或者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到的語言,而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當下狀況來靈活應對。
(三)設計具有積極心理體驗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設計應基于教學目標,以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因此,教學內容設計應當始終穿插積極心理學理念,如“羅森塔爾效應”,用期望激勵學生,巧妙地應用心理暗示,看似無意卻有意,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們健康的心理人格,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與成長潛力。教學內容應注重與學生成長相關的現實案例,采用豐富而有趣的情景體驗,并讓每一位學生都盡量參與其中,如面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權責分擔,從而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有利于教師采取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從而有利于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學業與人格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芝.淺析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6(21):125—126.
[2]劉秀蘭.探究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應用[J].才智,2016(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