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音樂教學的新指向,教師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要做到巧設計、精安排,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和技能,更能享受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儲備經驗;聚焦兒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兒童核心素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發自學生內心的自主需求,兒童所獲取的知識來自于自己的體驗,他們在音樂學習中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能夠體會音樂的美感與藝術魅力。音樂教學設計朝向兒童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的指向。讓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能夠主動表達,具有主動審美意識,融入自己的情感,感悟音樂的魅力。
一、立足兒童儲備的經驗
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不要僅僅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教師要走進學生心靈,以兒童的視野,從兒童的視角看帶音樂的學習,學生到底需要什么?能達成怎么樣的能力?學生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教師了解這些的內容再去設計,這樣就具有針對性,才更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此,課前分析是教師上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當然,教師針對學情的分析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興趣,甚至對本科涉及到的內容有哪些經驗或者不足之處等等,針對學生的情況,教師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
例如筆者在教學《螢火蟲》這部分的內容時,筆者認為孩子的年齡較小,可能很少有見到過的螢火蟲,但是我在課前了解,大多數學生都見過螢火蟲,而且還知道當地螢火蟲最密集的地方是哪兒。學生還知道螢火蟲的外形與特征。經過分析學情,筆者知道學生的對螢火蟲了解的程度,對歌曲中“點起一盞小燈籠;好像星星滿天空”這樣的歌詞,學生就能明白是什么樣的意思,而且還能產生共鳴,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但是學生剛剛接觸到三拍子,對三拍子的韻律掌握都不是很好。針對學生這些特點,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就以開放式趣味性的音樂情景,通過韻律表演,樂器演奏的形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三拍子的韻律感。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能積極的參與,幸福地隨著韻律能歌能舞。
二、聚焦兒童的音樂素養
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內在的潛能,核心素養傾向于內在,以及三維的目標傾向與內化。音樂的核心素養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具有音樂的知識和實踐能力,而是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核心素養就是對三維目標的深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般都是從給學生的認知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等三個方面確定。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制定就是要突出本節課中,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過程與方法的制定就是凸顯本節課的學習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制定,就是彰顯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例如筆者在設計《美麗的黃昏》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時,便是這樣設計的。
知識與技能。讓讓學生能夠用優美、富有三拍子韻律感的聲音演唱歌曲,來表現歌曲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營造意境,從音樂感受入手,結合聲勢,圖形譜開展輪唱活動,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歌唱,欣賞等音樂活動,體驗聲部合作的樂趣,體會歌曲所傳達的雅致、寧靜的美好意境。
三、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
學生的能力基礎源于音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學生應具有較豐富的歌唱和聆聽經驗積累,學生能夠熟悉經典音樂的內涵,應該熟悉各類常用的音樂活動的形式。教學甄選的再好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學的內容要為學生服務。教師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對教材的內容重新整合,讓學會能夠較快地掌握、思維的拓展及能力的提高,這樣才能到預期的效果,實現教學的最優化。整合教材時,教師要系統地、多角度、多層面周密地考慮,這樣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是把教材簡單的重組,這樣依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例如蘇少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夏天的池塘”,欣賞的曲目有《聞著荷花的香氣》《青蛙合唱》《夏之夜》,演唱的內容有《螢火蟲》《愛唱什么歌》,音樂游戲《亮火子蟲》等這些內容,筆者就根據音樂的節怕、情感,具體分內容和教學需要、學情的特點進行整合。這節的課內容更豐富多彩,不至于一節課單調乏味,導致學生聽覺疲勞。
四、啟發兒童的創新思維
教學設計中重難點的把握,也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重要的內容。掌握了這部分的內容,對于鞏固知識和學新知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學的難點就是對教材中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在突破難點的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也有很大的幫助。在突破難點的時候,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筆者經常采用游戲法,在玩中就能把握教學的難點,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筆者經常采用音樂創編、音樂想象,掌握知識的難點。
例如筆者在教學低年級《螢火蟲》這節課的內容時,難點的突破就是用游戲的方法:
師:孩子們,你們看螢火蟲一會落在草叢中,一會落在草地上飛來飛去,你們看這些螢火蟲分別落在哪里呢?請你們認真地聽,一邊聽一邊畫,畫出他們飛舞的旋律。
師:孩子們,你們有手勢的形式劃出表現旋律高低起伏的線條,形象感受螢火蟲造空中飛舞的姿態。
……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教學的重點就包括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教學的知識點并不存在教學的難點,教師在設計教學的目標要能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能夠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從重點和難點上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智能,課堂的是實效性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五、促進兒童能力的發展
教學的實施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落實目標,能夠完成教學的任務,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心中更要明確哪些是學生來表演,哪些是教師示范的,哪些能用樂器等,這些教師都要有個細致的安排,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符合教材的單元的特點。做到完整、系統化。教學的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學的目標,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選擇性,環節清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例如筆者在教學《蒲公英》這節課內容,筆者就采用“動靜結合,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你做過夢,你夢到什么呀,能和老師一起交流嗎?
生:老師,做了很多的夢,可是都忘了。
師:孩子們聽聽這樣的音樂,想象自己會做什么夢?播放《夢幻曲》學生開始閉上眼睛欣賞,聽完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就感覺很好聽,但是夢的內容還沒有想起來。
生2:老師我感覺特別的美,仿佛我自己就是一個小傘兵隨風滿天飛
師:既然你們也有自己的感受,就是不知道如何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那你們都用舞蹈形式表現這段音樂嗎?……
六、結語
音樂教改的主題就是核心素養。以核心素為導向推動該教學的改革。一篇教學設計就能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深入思考,能夠結合自己的實踐,設計的策略具有可操作性。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朝向兒童的核心素養出發,這教學設計上巧構思、精安排,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習到音樂的技能,更能享受著藝術的魅力和快樂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吳斌.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杜宏斌.學習新課標,明確新要求——2011年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簡析[J].中國音樂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