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無法避開的一項重難點,是學生都深感頭痛的內容。然而文言文的學習不僅對于中考、高考意義非凡,對于傳承傳統文化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為此,教師必須要不斷探索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更為高效地開展文言文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0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62
現如今,生活中的文言環境不復存在,很多現如今的語句表達與幾百、上千年前的語言表達是有著較大差距的,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到比較吃力,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有著很大的困難。其實,文言文的教學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只要教師能夠把握文言文的特點和中學生的特點,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使文言文教學更為順利。為此,筆者將結合自身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探索,對文言文教學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在誦讀文本的過程當中,體悟中華典籍的意境之美
1.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內容更好地理解和領會,因此,授課教師應當采取為學生示范朗讀,以便借助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掌握文言文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組的正確發音。
2.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應當對文言文進行精細化閱讀,并通過教材中給出的注釋,幫助學生實現的文言文中詞義的精準理解。具體而言,授課教師應當先行為學生進行示范朗讀,再為班級學生播放音頻,使學生能夠實現對文言文的準確通讀,其后,授課教師應當利用教材中給出的字詞、典故釋義,以及通過對各種工具書的利用,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內容的準確理解。為了突出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主體地位,授課教師應當讓學生自行完成對文言文含義的理解,教師自己應當為學生進行有效的之上引導。當然,授課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含義理解的過程中,應當教會學生正確的方法。其一,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中字詞含義的積累。在理解識記字詞時,可以歸納出幾種特殊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其二,句子翻譯。先讓學生明確翻譯的基本要求:信(準確無誤)、達(通順暢達)、雅(語句優美)。然后對學生強調:翻譯句子時,除了要注意關鍵詞語解釋正確、句子通順外,還要學會必要的留、刪、補、調等方法。
3.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應當組織班級學生對所學習的文言文進行多次朗讀,以便讓學生通過這一方式,領會文言文的含義以及思想內涵,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洞悉作者在文言文中所表達的獨特情感。借助反復朗讀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文言文閱讀感悟,如此一來,學生的語感將得到有效的養成。
二、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興奮節點
從以往語文文言文教學活動的實施情況來看,多數教師會強調對文言文的識記,尤其是一些字詞的含義,或者是一些古今異義的辨析,教學方式比較陳舊,內容也比較死板,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并不感興趣,在于學生看來乃是一種負擔,因為為了完成教師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對文言文進行死記硬背,如此一來,學生無法從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之中獲得人文情懷的浸染,而且還會讓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之下,學生極易會在語文課堂上自暴自棄,如睡覺、溜號等。中學生個性鮮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他們的特點,來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來呈現相關的音樂、圖片、視頻等,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關注。又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來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比如角色扮演類的活動、辯論賽類的活動,或者是其他有趣的游戲活動等等。這樣一來,課堂原本沉悶的氣氛就會變得比較活躍,學生原本比較厭煩的情緒就會變得比較輕松。他們會逐漸興奮起來,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就更加容易。
三、語文教師應當在文言文授課過程當中給予拓展遷移問題以足夠的重視
語文教師在堅持課上教學的同事,應當給予學生的知識拓展遷移問題以足夠的重視,具體而言,語文教師應當在課上向學生進行優秀文言文閱讀素材的推薦,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所推薦的閱讀書目,在課下自行找來文言文素材進行自主閱讀。由此將讓學生的閱讀半徑變寬,知識視野也將得到擴展。如筆者帶領班級學生學習《陳涉世家》這篇課文,向學生介紹了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產生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學習《〈論語〉十則》,可以引導學生課余閱讀《論語》;學習《三峽》時,引導學生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進行對比;學習《桃花源記》,可以補充《桃花源詩》的閱讀等等。
四、結語
對于中華民族的瑰寶——文言文,語文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故而,語文教師要帶著一顆探索的心,細心研究教材和學生,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斷創新文言文的教法,有效開展文言文教學。
參考文獻:
[1]郭仕康.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
[2]李海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J].文存閱刊,2017(12).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牛勝國(1982.9—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