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 ?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分析,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結合實踐,進行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潛能高效開發的閱讀課堂構建,力圖為閱讀課堂教學探索出一條道路。
關鍵詞: 學生潛能? ? 小學語文? ? 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學生進步的關鍵環節。不僅有利于學生基礎語文知識的積累,而且有利于學生思想的提升[1]。閱讀教學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2],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會對語文整體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有效性是語文教師長期關注的問題[3]。盡管新課改實施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了重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教師仍然存在閱讀教學熱情不足、備課不充分、教學目標與任務定位不清晰、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典型現狀的分析,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力圖為閱讀課堂教學探索出一條道路。
一、語文閱讀課堂現狀分析
(一)部分教師熱情不足,備課不充分。
備課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一節課的開端。實踐中發現,在備課過程中,部分教師熱情不足,認識不到位,投入精力不夠,只是按照一些參考資料或文獻,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比較片面,備課內容比較機械或不充分,沒有深入了解課文內容要旨,備課質量不高,導致在課堂實踐中效果不好,影響語文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不清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和方法、個性和文化底蘊[4],使學生會閱讀、愛閱讀。但實踐中,一些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定位不清晰,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語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套話”;忽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過去和未來,在教學活動中只關注本部分內容的目標達成,教學墨守成規,教學體系不完整,缺少連貫性;忽視對學生行為潛能的開發,片面強調知識的傳授,重視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忽視能力的提高,教學培養目標有所偏離。由于缺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一旦離開老師的指導,自行閱讀理解能力就會降低甚至不會閱讀。
(三)教學方法不靈活。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滯后,忽視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課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仍然片面注重把漢字、句子等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授課一味依靠教師講解,忽視根據閱讀教學的特征開展相應的教學方法研究,特別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建構,忽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感受,無法發揮閱讀教學的實際意義。課堂上只是把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角色,片面注重“滿堂灌”或“滿堂問”,學生主體性缺失,或問題設計不到位,滿堂充斥疲勞式提問,讓學生疲憊不堪,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閱讀積極性不高,欠缺主動思考,使語文閱讀教學陷入相對比較困難的局面,效率低下。
二、開發學生潛能的策略
(一)做好課前預設,找準學生興趣點。
精彩的課堂源于認真、精準的備課。真正的備課必須永遠服從于課堂教學的需要。備課時,教師要放低身段,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教材,從學生的角度看已知、未知與難易程度,從學生的角度看怎樣學才有趣,從學生的角度看如何點撥和引導。不要過多考慮課堂上怎么教,而要考慮學生在課堂上怎么學、學什么、用什么方式學。備課要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要為學生的發展而設計,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以“走近英雄”為主題,布置學生找一找當時的時代背景;講一講英雄的故事,學一學英雄不朽的詩篇,寫一寫想對英雄說的話,引領學生走進課文,以課文內容為起點,確定主題縱向延伸,既激發學生興趣,又鍛煉學生梳理歸納資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如學習了《赤壁之戰》后,可以以“我對課文人物的了解”為主題,指導學生讀《三國演義》相關章節,組織學生對人物進行討論,認識一個個豐滿的人物??傊?,備課時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整節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診斷者、促進者、評價者與補救者,能夠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發展。
(二)精巧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適當提問,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推進學生智能發展;相反,則啟而不發,成了教師自問自答。因此,小學語文課堂問題應精心設計,注意目的性,講求效度。問題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化難為易,深題淺問;如果問題難度過大,就會導致學生冷場卡殼,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切記盡量避免單純的判斷性提問,可以設計發散性、開拓性提問,讓學生受到啟發,在提問中創新。
怎樣設計課堂提問呢?教師在授課文前應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根據教材特點和訓練要求,由淺至深,緊繞教學目的,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問題要少而精,有啟發性,語言淺顯易懂。如,四年級閱讀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記敘了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為大陸青年小錢捐獻骨髓的故事,贊揚了中國臺灣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及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課上,我圍繞課文中心,設計了“大陸青年小錢身體狀態是怎樣的”“你從課文哪些句子能感受到”“中國臺灣青年是在什么情況下捐獻骨髓的”等問題,并適時出示課件,展示骨髓運送的過程時間表。通過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情感得到了升華。同時,教師提問時,應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面向全體學生,有目的地選擇提問對象,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加思維活動,用心回答問題。
(三)精準及時評價,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學習激情。
學生進行自主的、生動活潑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學有所得,應該是一節好課的主要標志。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通過肯定、激勵性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評價要及時精準,多元化,缺乏針對性的激勵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摒棄以往單純的“好極了”“對”“是”等含糊的回答,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精準表揚。對學困生,哪怕問題再簡單,也要及時鼓勵,如生詞認讀準確,可說“讀得真準確,一字不差”,使他們有充分的獲得感,提高學習興趣;對優秀生,可鞭策鼓勵:“你的視角新穎,有獨到見解”“回答很有條理”,等等。
我們要從學生的不足背后發現其閃光點,更要對其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例如即使學生朗讀得不流利,但可能聲音洪亮;語言組織得不流暢,但可能思考角度獨特,思考問題的方式別具一格;寫得結構不完整,但可能內容具體翔實,等等。相信只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就能在激勵評價中真正燃亮孩子們的閃光點,開發潛能,激發學習激情。
(四)適當角色扮演,活躍課堂氣氛。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樂于展現自己的特點,閱讀課堂可采用“也當小老師”的教學方法。把講臺讓給學生,前期可選擇表達能力、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讓“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后期可采取“小老師”輪流制,做到培養一個帶動一批,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機制與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可由學生扮演課文中的適宜角色,進一步活躍學習氣氛。如學習《白鵝》和《白公鵝》時,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男女生分別代表俄國的白公鵝與中國的白鵝,比外形、曬本領,看誰講得繪聲繪色,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這節課上,學生不知不覺積累了課文中生動的語言描寫,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閱讀課堂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注定不受學生的歡迎。從學生“學”的角度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而不是僅從“教”的角度,進行精準備課是一堂“精彩”課的基礎;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是思維的推動力,“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要積極開拓學生思路,注重啟發,了解學生的疑問,適當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課上,及時、精準的評價與肯定,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是非常重要的;適當采取角色扮演,對于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三、結語
語文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效果直接影響語文學科整體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和中心,師生互動,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思路和模式,更新閱讀教學理念,注意合理運用傳統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采取更加貼近學生的方式,創設閱讀情境;要從高效課堂構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著手,精心設計閱讀課堂問題,活躍課堂氣氛,積極探索利用問題教學、適當角色扮演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根據學生表現,結合精準和及時評價,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學生的獲得感,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金燕.以生本理念為引導? 構建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J].名師在線,2019(7):68-69.
[2]任艷麗.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分析[J].教育研究·小學時代,2011(04):89.
[3]王楠.構建高效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5):5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基金項目:泰安市泰山區教研課題(201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