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皓
摘? ? 要: 在深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不僅是高職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高職學生存在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精神弱化、勞動素養缺失等問題,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勞動精神、提高勞動素養等措施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青年學生? ? 全面發展? ? 新時代? ? 高職勞動教育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明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1]。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式和規格指明了方向,明確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在深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作為高職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青年學生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勞動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兩者結合能夠擺脫現代社會分工為人的全面發展所造成的片面性,毛澤東同志提出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必要性[3][4]。“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勞動教育的闡釋和定位,是新時代高職院校立足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勞動教育工作的方向目標和行動指南[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高綜合素養六個方面下功夫,“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高職院校扎實開展勞動教育,既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具體探索,又是對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生動實踐。
(一)開展勞動教育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客觀具體要求。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勞動教育既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勞動哲理,又體現黨的教育方針與核心主張。青年學生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職青年學生在面對多樣觀點和多元價值觀念時,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參加勞動教育相關活動,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斗的信念,堅定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心。
(二)開展勞動教育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題中之意。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勞動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既創造了人本身,又創造了人類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成功,需要高素養勞動者的努力付出和辛勤勞動。勞動教育的開展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必要途徑,與“德智體美”教育融合并進共同培養高素質勞動者[6]。從某種意義上說,開展勞動教育事關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建設的成效,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題中之意。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提高面對大是大非問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開展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動力源泉。青年應該肩負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馬克思指出:“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勞動過程首先要撇開各種特定的社會形式來加以考察。勞動者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材標,這個目標是他所知道的,作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方式和方法,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7]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既要一以貫之,又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變化,教育引導他們參與社會主義勞動體會樂趣與幸福。學生應該自立自強、肯吃苦能吃苦,把理論學習與客觀實際結合,將個人價值、社會發展統一的青春夢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樹立遠大理想,做到知行統一,積極勤奮學習,不斷增長本領。
二、高職學生勞動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高職學生不僅富有活力和創造性,而且渴望進行“體面勞動”[8]。但是受到傳統思維、社會觀念和家庭環境等的制約和影響,高職院校青年學生的勞動教育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勞動觀念淡薄。“0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上大學前深受父母的悉心照顧,以致部分學生獨立自主觀念淡薄、能力較弱,有的甚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思想的影響,社會上和家庭中對于體力勞動的簡單化、碎片化和片面化的認識,客觀上造成部分大學生不會勞動、逃避勞動甚至輕視勞動,沒有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
(二)勞動精神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勞動教育的概念在不同時期經歷過演變,但勞動精神在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在誘惑的增多,出現了一些關于勞動精神扭曲的認知,如“以自我為中心”,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強,過于強調個人的滿足;“不用勞動就能獲得”,缺乏辛勤勞動的精神,不愿意腳踏實地學習;“沒有好處就不去干”,做事嫌苦怕累,心態浮躁而消極,不積極到“一線崗位”歷練。
(三)勞動素養缺失。高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培養目標決定了對青年群體勞動品質和勞動能力的“高標準”,也集中體現了高職學生形成綜合勞動素養的“嚴要求”。當前部分學生自我管理和面對挫折能力不強,遇到矛盾不會及時處理解決;自主勞動能力和方式方法缺乏,不知道如何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基礎技能掌握不夠扎實,難以適應企業對于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意識和創造水平有待提高,對工作技能的鉆研程度和探索能力不足;艱苦樸素作風、工作的責任意識、迎難而上的韌勁等勞動素養的缺失,這些均提醒我們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勞動素養。
三、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可提升的途徑
高職院校應站在學生全面發展角度對勞動教育進行更高層次的引領和強化,以職業規劃課程、創新創業教育等為抓手,構建完善育人體系,建立健全聯動機制,培養學生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勞動品質,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成就自我、創造未來。圍繞價值實現和途徑提升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覺悟。高職院校要積極完善機制體系,大力拓展勞動平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勞動教育投入力度。作為新時代的高職青年學生,不僅要有堅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的政治覺悟,而且要在對勞動教育熟悉熟知和認同支持的基礎上,內化為價值準則并外化為規范行為。既要善于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人文素養精華,把提高勞動教育思想認識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勞動者緊密結合起來,又要堅持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使勞動教育觀念、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專業課相輔相成,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勞動的熱情,努力形成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和文化信仰,讓青年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
(二)弘揚勞動精神,深化勞動品質。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身邊優秀榜樣、勞動模范學習,認識到弘揚勞動精神對于自身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意義。目前,社會上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及創新應用等能力,可定期開放專業工作室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性勞動品質教育;可在學校通過網絡、廣播、講座等載體,開展演講、征文等文化活動,利用QQ群、微信群等媒介鼓勵學生在勞動中收獲尊嚴與快樂,搶占網絡勞動教育平臺;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要注重家校合作,整合實踐資源,突出項目管理,發動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與變化,讓學生在勞動實踐與合作中獲得升華。
(三)提高勞動素養,厚植勞動情懷。勞動素養既是高職院校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保證,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的重要因素。從廣義的角度出發,強化勞動意識,增強勞動能力及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都可以成為提高個人勞動素養的途徑:一是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艱苦奮斗,淡泊名利[10],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厚植實干興邦的勞動觀念和家國情懷,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二是學會學習,熱愛勞動,學校可結合志愿服務、勤工儉學、實習實訓等環節主導融入勞動教育,在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統籌規劃和協同合作中讓學生深度參與社會實踐并積極搭建育人格局;三是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在誠實合法勞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實踐勞動技能提高效率,創新創造新思維新方法,強化生活工作意識行為。
高職教育是造就勞動者、提高生產力的教育,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的高職青年學生應當通過不懈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針對當前高職學生存在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精神弱化、勞動素養缺失等問題,可從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勞動精神、提高勞動素養三個方面探索勞動教育提升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綜合的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2.13
[3]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姚博.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3.
[5]孟國忠.高校勞動教育價值實現的機理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85-87.
[6]邵長威.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的途徑探索[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4):98-101.
[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202.
[8]熊惠平.“體面勞動”的高職教育解讀[J].高職教育,2012(1):141-143.
[9]蘇周媛.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探討[J].才智,2015(4):162.
[10]張雷,劉睿博.習近平勞動觀的辯證維度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9,33(4):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