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對一個國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提升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加速國家的產業轉變,而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同時也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的途徑,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在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還有很多的不足,相應工作人員不能滿足實際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在文化創意背景下培養該方面的人才,提高實踐,從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本文主要以河北地區美術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高校創意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文化創意人員培養實踐的措施,從而為該行業培養出更多,更加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實踐
文化代表著國家的軟實力,不再單純以經濟發展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因此當前我國越來越文化的發展,在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注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以往很多人認為文化與產業兩個完全沒有關系的名詞,但是近些年我國將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了國家戰略發展的一個方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文化創意產業逐漸發展,該產業是促進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在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現狀不是很好,存在許多問題,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所以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需要找出合理的人才培培養與實踐模式,推動該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本文選取河北地區美術類專業學生為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及市場調研和企業訪談,剖析企業職業崗位技能和素質要求,了解創意人才的培養等狀況,分析目前傳統教學所存在缺陷,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文化創意人員培養實踐的措施。
一、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介紹及其特征
(一)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介紹
文化創意產業從本質上來說它是需要在文化產業中創新出新的知識、技術等,該產業的發展需要依靠人力資本,只有具備相應的文化創意人才,才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要具備很多的專業知識、技術,同時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文化去創造出更多具有價值的東西,從而形成一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有很多的種類,在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以工作內容和屬性的差異為依據可以劃分為創意人才、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人才層次結構為依據可以劃分為高端人才、中端人才、低端人才。但是為了更高的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出具備核心競爭力,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創新,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
(二)文化創意人才特征
1.創新性。文化創意人才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創新性,只有自身具備創新性,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意,從而創造更多的產品,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專業性。專業知識與技能是作為一個文化創意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特征,他們只有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才可以將一個創意轉化為現實,使其成為一個產品。
3.開放性。文化創意人才具備開放性,一方面是體現在它沒有嚴格的限制的,并不會因為學歷、教育或者職位而不能成為一名文化創意人才。只有你具備新奇的創意,可以將其轉變為現實,并實現它的價值,都可以成為一名文化創意人才。另一方面,該產業是融合了不同領域的知識,在吸收其他領域的知識后進行創造。
4.具備文化個性。一名優秀的文化創意人才需要具備文化個性,不僅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有所見解與認知,還需要對世界文化有所了解與領悟。
二、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人才培養與實踐的意義
在文化創意背景下進行人才培養與實踐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創意產業是促進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符合時代發展,因此進行人才培養與實踐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更加重要的是創新精神。綜上所述,為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所以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進行人才培養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以高校及高職高專院校作為人才培養陣地,精準定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功能價值,量化、細化其培養標準,拓展創意人才培養的廣度和深度,轉變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養教育理論,打造新型的創意人才培養體系模式,為今后開展創意人才培養研究提供參考,有利于摸清目前高校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現狀,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其綜合能力、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不僅利于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亦推動了人才價值體現與提升。
三、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觀念不夠先進
高校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教師只注重理論教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不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高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存在很多的矛盾,并且在缺乏社會及政府的支持,導致文化創意人才的匱乏。
(二)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目前在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中對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很多高校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積極培養更多的文化創意人才,但是沒有具體落實。
(三)創意不足
創意是文化創意人才產業的核心,因此文化創意人才最重要的要具備創新能力,能夠有好的創意,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將其轉化為具體形式如圖書、影音劇、多媒體等。但是目前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問題是創意不足,沒有生產出很好的產品,阻礙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四、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人才培養與實踐的措施
(一)高校重視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
高校是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的重要地方,并且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實行了很多的政策去支持該項工作的進行,所以高校一方面是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強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涉及到的領悟很寬泛,所需要的人才應該具備高素質,較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因此高校應該針對該產業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去增加學生的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搭建實踐平臺,加強校企合作
在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時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增加是不夠的,與實踐結合是最重要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應該止于高校,其實企業才是鍛煉文化創意人才的真正地方,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需要依靠每一個人,充分發揮他們創意的價值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高校可以通過與相應文化創意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進到企業中進行實習,使他們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且增加了他們的工作經驗。教師應結合美術專業的特點,與當地的文化創意企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同時,學校可以與企業共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如創意產業園等,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
(三)開設文創課程,注重能力培養
對于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要有明確的目標,文化創意產業包括了很多的領域,在不同的領域需要學習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安排專業課程時要科學合理,不單純是要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還要進行除了技術以外的素質培養,盡可能避免學生只會制作不會創意,只懂技術不懂文化的問題,文化創意人才不但要會制作,懂技術,還要會創造,懂文化,才能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四)搭建信息化平臺,打破時空限制。
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用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搭建微信群、創客空間等師生實時交流溝通的平臺,打破時空限制的學習模式。
(五)改進培養模式,提高教師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要求了,所以需要對其培養模式進行改進,如加大創造教育,完善學生評價體系,在傳統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創意能力和創新意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量,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加強師資隊伍,不能閉門造車,應該吸收其他成功的經驗去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一方面通過培訓、調研等方式提高現有教師綜合素質,還可聘請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中的創意階層、高級管理人員等,擔任兼職教師或者開展專題講座,豐富師資隊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這個知識時代,國家的發展需要依靠知識的創新,在融合知識、文化與技術的背景下上,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雖然在其發展中有許多的問題,但是高校、企業應該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采用合理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與實踐模式,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推動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搏,吳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下我國高校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大眾文藝 ,2016(03):242-243.
[2] 王雪野,王穎聰,顧小慈.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現代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4(02):105-110.
[3] 周寧,王琦.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長江叢刊,2017(5):194-194.
[4] 盧紅,文麗珍.企業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研究——以萬達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7(04):50-53.
基金項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文創+”時代背景下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課題編號:JRS-2019-3197。
作者簡介:蔣麗(1982.07- ),漢族,河北唐山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 :藝術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