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更加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認識,引領他們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政治方向,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方式、方法、內容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現狀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當下社會,全球各個國家間的競爭與日俱增,在如此的國際環境下,科教興國、人才興國的戰略口號被提出并積極實踐開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國家關心的重點。
高校對“教書育人”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也為培養社會主義優秀人才肩負了重大的責任,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實現高校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教育應跟隨國家戰略發展的大方向,同時促進大學生的內在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應不斷利用“互聯網+”策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通過網絡貫徹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隨著時間推移,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在高校教育中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及培養已經逐步開始走向成熟,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也在不斷地完善,大學生更應該不斷地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展現風采與品質,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積極貢獻力量。[1]
二、新時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策略分析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要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在高校中,要注重對大學生的馬列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清醒的認識自己所要承擔的偉大歷史使命,成為優秀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身處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結合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探究,力爭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的教學和實踐方式
通常課堂教學被認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院校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思想政治的理論教學與時代特征進行有機融合。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樹立現代的教育理念,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的約束,促進師生多渠道討論及交流,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等。利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改變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將理論及時的應用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真理。通過課堂所學進行充分實踐,創建多種形式實踐平臺,如社會調查,社會公益,志愿服務,提升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二)思政教育要發揮資源優勢
院校應該結合自身條件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合理有序的開展工作。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應積極彌補自身的不足,發現并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其最大的優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勢,思政教學場地優勢等。
(三)創新思政教學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也至關重要,它是提高學生參與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學校優勢,將創新點子融入到教學中,例如:在假期內組織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在課堂上可采取翻轉課堂、情景劇角色扮演的方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結合起來,例如建立微信公眾號,推送有關思想政治的文章,提高師生的思想覺悟水平。另外,院校應重視實踐形式的創新,并給與大力支持,將專業技能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注重合作,已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提升教師團隊的思想素質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院校應著重打造教師團隊,鼓勵并支持教師開展學術性的研究,為教師創建合理的學術研究平臺。另外,院校應加強教師良好品德與良好風范的建設,定期對教師進行階段考核,不合格者給與警告的處分,嚴重者給予開除。為了加強思政教師專業素質,院校還可聘請教育專家舉辦有關思政專業的講座與培訓,增強思政教師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政教育者與也應積極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明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具有創新和學習新進教學方式的理念,真正成為學生們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
(五)建立并不斷完善思政的評價機制
院校應改變傳統單一的思政評價機制,將科學性方法融入進去,建立創新性的思政評價機制。還可建立與之相關的評價跟蹤機制,例如利用互聯網將學生參與的相關活動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對得出的結果進行相應的匯總與整理,作為學生評價的參考數據。與此同時,此環節的設置還可保證評價環節的公正透明性,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出現。
三、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策略
大學是學生接受專業素質教育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新時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覺悟較高,院校應深刻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培養具有良好品德,思想政治覺悟高的學生的神圣職責。院校應積極主動組織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真正樹立思想政治理論,從而有利于思政工作的開展。
(一)改革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個人興趣愛好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著重培養學生們的興趣特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高校應從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對其文化思想點滴滲透,通過合理的途徑解決學生們存在的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教師應積極推動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豐富化、多元化。
(二)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高校應重視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目前,高校內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僅僅停留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為了調動學生們學習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應該將思想政治理念投入到實踐當中去,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出不同的實踐方案,將新進的教學觀念真正帶入學生課堂中去。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文化的核心價值對人有著引導的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是思政教育的滲透方式之一。院校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校園文化當中,例如:可以舉辦建國70周年中國文化交流會,教師講解國家歷史事件,讓學生們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國家進步給現在的自己帶來了哪些便利,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院校應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使學生們從校園當中真正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闡述“互聯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認識到教育工作者在從教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對教學工作帶來的挑戰。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去更好的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以及“互聯網 +”時代下,對學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影響。并能實時給予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為未來更好的投身于祖國的經濟、文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汪娟,陳光臻.“互聯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76-80.
[2] 楊明月,段建雪.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J].智庫時代,2019(20):51-52.
[3] 胡愛琴.高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幾點思考[J].黑河學刊,2019(3):163-164.
[4] 李榮勝.新媒體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6(17):18-22.
作者簡介:張國欣(1969.04- ),女,漢族,山東日照人,山東醫專社科部黨總支副書記,本科,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