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啟生
摘? 要:傳感器及檢測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專業課程,為了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對畢業生的能力需求,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加強操作的實踐性,特別是結合企業需求的專業能力提升具有現實意義。而如何促使教學改革具有任務驅動性,加強“教、學、做”的學習流程的穩定性,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是改革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該文將針對高職傳感器及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進行具體內容的討論分析。
關鍵詞:高職傳感器? 檢測技術? 課程? 教學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29-02
傳感器及檢測技術課程是信息科學發展的重要分支,并且能夠與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以及通信技術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技術體系。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上,如何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實質性突破,并能夠與企業要求、社會招聘要求進行學生技能上的提升,這些都是專業老師所要思索的內容,也是該文所要探究的重點方向。
1? 加快對傳感器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認知
傳感器技術包括多項內容,是眾多學科所交叉的一個項目,其具有綜合性,并且屬于高新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主要學科,其涉及到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精密儀器、光學等[1]。而這門學科的特色在于具有高度的知識融合性,以及對技術實踐性的要求。傳統的傳感器技術課程更多關注的是理論部分的講解,缺乏實踐表現,對技術的認知過于老舊,因此,在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相關部門進行實習時,發現課本內容的落伍性,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的傳感器講解的教學策略也十分單一,以老師為主要輸出,學生則為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缺乏積極性。與此同時,難以符合高職教育的學生發展目標,在技術、技能的掌握上較差。
而在教育部的教學改革文件中指出[2],要強化教學的實踐性成果,具有開放式的教學策略,以及提升教學目的的職業性能。因此,教學改革需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注重實踐操作技能、新工藝新技術的學習,共同發展這門綜合性強的專業課程,并且有助于實現項目導向的發展目標,成為課程改革的必然之路。
2? 實現對傳感器技術課程改革的關鍵任務
2.1 加強調研,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確定課程學習目標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加強對企業發展前景、人才需求的調研,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方向,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這對于高職學生就業有著積極地保障作用。例如,在進行呼和浩特相關技術企業的調研中,我們認為其擁有產業集群,并在大量招收相關專業的學生[3]。因此,選擇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做好業務范圍、內容以及人才需求上的溝通、對接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確定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以便于學生適應市場的發展和變革。
在傳感器技術的應用上,需要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進行推進。首先是知識目標層面,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理論教程的學習,能夠掌握傳感器的基本原理、性能特點,工作流程,并可以對檢測方式進行學習,了解各個組成部分和測量方式。其次,則為能力目標,即在常用的儀器上進行傳感器性能分析,并能夠根據檢測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傳感器,能夠利用基本知識設計單元模塊電路,對其進行簡單測試等,這些內容更多的涉及到實踐操作能力[4]。最后,則是學生素質目標的建立,即在工作中具有嚴謹性,能夠具有合作、創新意識,能夠對自己的工作內容負責。
2.2 根據崗位調研,歸納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的核心能力
通過與企業之間建立聯系,可以更好、更準確的根據職位需求調整教學方內容。在改革下,我們認為該課程可以劃分為六個板塊進行系統的學習:溫度測量、力的測量、位移測量、轉速測量、典型控制、電力監測設備接線。通過教學專家的總結,我們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核心能力:第一,扎實的專業能力。能夠歸納傳感器的種類、特點、使用環境和使用方式。第二,能夠掌握電路調試的基本方法,能夠對系統故障進行原因分析,并排除系統故障。此外,對電力企業的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的接線方式有一定的認知度[5]。第三,具備學習能力。即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利用圖書、網絡資源進行技術材料的分析,能夠獨立制定工作計劃、并付出實際行動。具有自主學習傳感器知識的能力,具有開闊進取的思維能力。第四,社會合作能力。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書面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這也是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地方。幫助選擇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畏縮困難、具有自我管理、約束意識,并能夠保證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和人員安全。
3? 構建傳感器技術課程“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在傳感器技術的課程學習中,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學方式的變化,而不再以傳統的說教式為主。在新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融合職業標準和職業能力,以真實的工作項目為教學的落腳點,這對于畢業生參加工作具有積極意義。這就要求實現項目驅動式教學,即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六個步驟來開展教學活動。
以項目為引導,進行教學成果的檢驗,這也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典型傳感器的電路教學和分析測試中,可以將其分為多個項目任務,對每個任務進行實踐的有機結合,并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他們應該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認識到知識點的作用,為什么要進行這一部門內容的掌握,在明確教學計劃的基礎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知識傳遞的有效性。而不是盲目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是淺層的,不夠深入的。除此之外,加強對教職員工的工作考核也十分重要,這也是對新教學改革認可度的分析。
4? 完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實踐環境
教學資源和實踐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關于傳感器技術的教學,其所擁有的教材內容選擇性多,這就需要結合區域發展、教學目標來進行確定。為了更好地保障教學成果,體現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更新教材版本,選擇實用強的教材,能夠更好地支持教學內容的落地。在確定教材之后,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環境也十分重要,而引進企業現有設備,以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演示、指導,能夠促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進行教學內容的實踐。
5? 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教學也應該增加網絡化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知識的鞏固,以及深度上的挖掘。在職院校傳感器技術教學改革的探索道路上,其可以突破的問題還有很多,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策略都有待提升。高職傳感器及檢測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應該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方向,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道路的鋪墊,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張艷霞,鄭偉偉.高職院校傳感器技術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3):130-131.
[2] 何用輝.高職院校《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09(8):189-190.
[3] 李美鳳,賈偉偉.高職傳感器技術課程的教學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48-50.
[4] 賈海瀛.基于CDIO模式的高職傳感器技術課程[J].計算機教育,2010(11):118-119,136.
[5] 郁有文,常建,程繼紅.傳感器原理及工程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