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海
摘? 要:我國的服裝業為了更好的滿足市場所需,并且在國際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優勢,服裝產業除了提升工藝制作水準以及強化服裝設計以外,應該把培養與服裝行業相關的專業人才作為重點。與服裝相關的高校在新的市場局勢下,成為專業人才培養的主戰場。為了更好的培養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積極探討在服裝設計專業學習過程中學徒制的運用,對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和培養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模式具有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實踐? 高校? 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50-02
1? 學徒制概述?
13世紀前后開始興起了“學徒制”,是指師傅在傳授職業技能給學徒過程中,采取的是方式是工作實踐階段的言傳身教。簡言之,從傳統上界定學徒制是指師傅手把手把工作技能傳授給學生。不同國家的學徒制,因為不一樣手工業生產而有所區別?;诖耍煌瑖覍ΜF代學徒制的定義也不一樣。
從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層面分析可知,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但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實行學徒制的過程中,因為宗教文化和政治經濟的區別也有所不同。從中世紀時期開始,英國興起了學徒制,逐步發展成有關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到了上上世紀學徒制不僅僅在藝術工匠行業有所運用,并且開始運用到建筑、印刷以及一部分新興行業;把理論和技能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是德國學徒制的特色,在職業教育中學生不僅僅是工廠學徒,還是學校學生,為了幫助學徒掌握技能同時保證收入和就業,學校每一周會安排3~4d的時間,讓學生到工廠進行技能培訓;澳大利亞的學生完成中學教育以后,學校給不同學生安排不一樣類型和層次的培訓教育課程;大部分新西蘭傳統行業會采取學徒制,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在學徒制度方面,芬蘭和奧地利等都富有特色。
2? 現代學徒制的特征
2.1 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
現代學徒制界定為,為滿足企業用工所需,采用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的措施,以師傅、教師共同傳授的方式完成學生職業培養。從而促使勞動就業和職業教育兩個體系的進一步統一,在體制機制上的進一步改革,促進校企合作的縱向發展。
2.2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不管是教育環境還是教育資源,學校和企業都有天壤之別,因此在學生培養方面,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擬定和實行人才培養策略具有優勢。學生培養訓練過程中,把企業的設備、專家師傅等資源有效利用起來,企業在和學生簽訂了學徒合同以后,學生在企業接受師傅的教導和監管,完成相應的生產技能培訓,同時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認知企業文化,促使其職業更為規范化,并且能更好的把握未來的職業方向。
2.3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
職業教育持續深化下衍生出現代學徒制。是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的進一步改革創新,從崗位需求和社會需求出發,把用人單位崗位培訓與學生在校學習兩者有機結合,也就是說,學生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崗位從業人員,在真正上崗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了工作技能,實現學習和就業的無縫對接,讓學生畢業以后可以無壓力上崗。
3? 我國現階段教育領域運用現代學徒制的狀況
在整個國際市場中,我國外貿經濟的主要的產品是服裝,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我國對外經濟的服裝貿易中,雖說原創設計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持續攀升,但是創新型的專業服裝設計人才是服裝企業欠缺的。我國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教學措施過于陳舊,沒從我國國情出發,僅是照搬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加之本身我國自身設計教學水準不高,無法滿足服裝行專業人才的高需求。
其次,我國的學徒制度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歐洲等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區別,我國的教學過程往往以教師理論教學為主,很少涉及到實際課程教學。我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不一樣,課堂教學是主要措施。相較于傳統的理工科專業而言,服裝設計專業需要學生有更強的動手能力。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引導為主,很少涉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基于此,一旦學生正在進入到企業實習,企業的整體生產進度很容易因為學生動手能力的不足而被耽誤,大部分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很不希望學生參與其中。這種狀況也是導致教學存在滯后性的原因。
4? 現代學徒制在服裝設計專業中的實踐
4.1 現代學徒制的內容與目標
把傳統的學徒制與高校專業教學兩種模式融合在一起,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作為培養的重點,是現代學徒制的宗旨所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前提下,注重科學理論教學的同時,結合實踐教學,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定期邀請企業師傅到學校指導學生學習,檢查學生的作業和驗收企業產品,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企業的設計產品的檢驗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僅具備專業實踐技能,同時是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4.2 服裝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建構
擬定人才培養策略是創建服裝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前提條件,高校從企業發展需求出發擬定專業,企業與高校一起擬定招收學徒的策略,現代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教學過程學校起到主導作用同時企業為輔,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具體建構。
第一,學徒合同由學生、服裝企業以及學校一起簽訂,從企業的角度,依據打板、設計、研發以及制作等需求出發,擬定不一樣人才培養策略,比如企業在擬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也與企業的主營產品有直接關系。
第二,學校收取學生的學費的同時,應該支付相應的酬勞給企業師傅,以此同時政府為推進企業和學校持續有效的合作關系,應該在經濟上補助給企業。
第三,比如服裝設計的教學階段,實行設計實訓課程階段,應把教學課堂設置在企業,讓學生參與到下個季度產品的設計中來,學生依據企業師傅的指導,完成輔料、面料和配件的設計,同時制作出樣品。
學校進行質量評估工作,一旦學生通過評估,頒發畢業合格證書,徒弟的質量評估由企業和師傅完成,達標的學生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4.3 現代學徒制平臺的搭建
學校創建出“產業鏈對接模塊平臺”、“工作室平臺”等多元化平臺,依據對接企業產品方向,工作室平臺對工作室進行劃分,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選擇工作室平臺,通常情況下,從第二學年開始就要把課堂轉移到工作室平臺上面來,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深入溝通以后,擬定工作室和企業的課程時間安排,實訓課程一般是四十課時,企業和工作室都有二十課時的授課時間,老師完成工作室方面的授課,師傅完成企業方面的授課。
從第六個學期開始,開始創建“產業鏈對接模塊平臺”,以企業產品研發項目的主題,采用模塊的形式完成課程教學,比如說研發項目是內衣產品,內衣設計課程中就應該在選取面料、配色以及設計等方面,著手完成課程教學,一般是企業師傅和教師共同擔任指導老師角色,企業師傅的意見決定了學生最終定稿,完成內衣設計課程以后,緊接著進行內衣結構設計以及工藝制作的課程,最后把學生的產品在陳列展區進行展示,借助于“產業鏈對接模塊平臺”,學生在沒有正式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已經了解了服裝生產的整個過程,也能夠獲取工作各個環節所需的技能。
5? 結語
現代學徒制是應用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必然要采取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借助于校企合作、雙導師的培養方式得以提升,學生不僅僅有了不一樣的身份,并且產生不一樣的態度和理念,更為積極向上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只有學生、學校、教師、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才可以促進現代化學徒制的順利實施,并且推進應用型大學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冬梅.中職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97.
[2] 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5(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