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智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今社會對于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以及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也使得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的目標也隨之轉變。現階段,我國各類高校正處于改革和轉型的關鍵階段,而在改革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要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打造全新教學氛圍與課堂模式。該文將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教育教學?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150-02
眾所周知,在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諸多動力中,最核心也是最強大的力量源泉便是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其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動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步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我國各類高校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改革形勢。
1? “互聯網+”的出現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分析
1.1 實現了教學方式與手段的多樣化
我們都知道,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大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課本和教師,課本和教師代表的就是權威知識,教師按照課本內容教學,學生按照教師講課內容來學習知識,在實際課堂學習過程中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但是,伴隨著全新教學理念和先進教學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我國高校課堂教學方式也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關注到學生個體的獨特性,也開始尋求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設計與安排來調動和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開始逐漸放手,將更多權利交還到學生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在傳授知識、學習知識過程中又多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可以享受到全球性的知識資源,學生的學習也不必拘泥于課堂教學,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以及短板來完成針對性學習。
1.2 高校教育教學資源得到無限豐富與拓展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教學的時空局限性,互聯網可以超越時空的傳播特性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在全球范圍內搜尋自己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學和學習資源,而且獲取方式非常便捷迅速。現階段,我國各類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逐漸呈現出互聯網大眾傳播教育資源的發展趨勢,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們可以發現當前很多高校的官方網站都投放了專門的精品課程版塊,有些學校還單獨開設了精品課程網以方便學生學習;其次,一些商業網站專門開發了互聯網平臺,整合和傳播專業視頻或者課程講座,讓學生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從網上尋找到自己所需要了解的知識;最后,慕課形式的興起是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的重要代表性產物,學生在慕課平臺上可以更加系統、有針對性地學習和交流,也可以隨時隨地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了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2?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分析
2.1 高校教師隊伍創新積極性不高
縱觀我國當前高校教師隊伍的發展情況,與之前相比,教師隊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師資力量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當前高校教師隊伍中出現的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教師隊伍參與創新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我國高校中很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基本上都是從重點大學畢業的高質量人才,他們在畢業之后基本上就直接進入到了教師隊伍行列當中,很少有機會參與專業實踐,他們雖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踐和應用方面的經驗還是有所欠缺的,更多的只是紙上談兵,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還有待提升。
2.2 對“互聯網+”的思想認知不到位
“互聯網+”在高校教學中得以普及和滲透的思想基礎就在于教師和大學生的認知與肯定。目前,一些高校,上到學校領導,下到一線教師,對“互聯網+”的認知還不到位,對“互聯網+”自身的價值以及所能發揮的作用也不是很了解。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特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也在使用互聯網技術,平時也會應用到與互聯網相關的東西,但是在他們內心深處始終難以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這就使得“互聯網+”的影響力以及滲透力遠遠達不到預期的狀態,太多先進的教學工具被擱置,太多創新的教學模式也只能隨之流于表面,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且長此以往,其必然會影響到高校整體教學質量以及自身發展。
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探討
3.1 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徹底改變思想認知
不得不承認,在“互聯網+”不斷普及和滲透的過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的權威性和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戰和影響。但是,作為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的利益與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重新認知自己,明確自己的教學定位,促使自己盡快完成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身份的徹底轉變。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把控好教學分寸,要在堅持自己課堂主導地位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權利自主學習,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面去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積極走進學生群體當中,與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3.2 積極創新和完善高校教學內容
“互聯網+”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內容提供了非常豐富和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互聯網平臺上面凝聚著海量的知識點和信息資源,高校必須要充分利用起這一先進的教學平臺。此外,當代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興趣非常高,他們渴望通過互聯網能夠發現更多新鮮的事物,因此,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認識到大學生的這一需求,將互聯網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作為大學教師,在完善和豐富教學內容的工作當中,一定要積極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用心架構課堂教學的內容體系,合理配置可供使用內容比例,真正使得教學內容既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又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實際需要。
3.3 積極順應和準確預判高校教學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該要認識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非常之大,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會無限拓展高校教學的空間,其會將高校教學推向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也會開始從課堂學習轉移到課外學習當中來,單純地依靠課堂教學完成學習任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課堂外的學習和實踐將會占據大學生學習的更大比重。所以,高校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要開始嘗試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內容,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的轉型與改變,要確保學生學習形態的每一次變化都擁有著非常堅實的轉型基礎。高校一定要做到提前且準確預判課程轉型的方向,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未來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也必然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與力量。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必須要緊抓住每一次創新與改革機會,全面提升自身實力,更好地迎合社會發展對高校的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必須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緊跟社會發展形勢,積極致力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將互聯網更好地融入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為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鄢飛,朱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班教學模式探討[J].新西部,2018(26):146-147.
[2] 周凱,李萌,王莉利,等.“互聯網+”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計算機類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微型電腦應用,2018,34(11):95-97.
[3] 宋揚.“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交互式翻譯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