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 要:本文將介紹微課程這一探索的教學方法,微課程相對于實體課程教學來說具有較明顯的優(yōu)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課程質量,就目前來說各個領域都在進行微課程的制作與售賣講解。因此,本文將具體針對《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這一課程的微課程制作的相關開發(fā)技巧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 微課程; 開發(fā)技巧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125-001
一、對于五年制高職《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的課程說明
這一課程是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機械性,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性思維進行技術訓練。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對于相關目標的了解和具體知識的掌握評價以及相應的知識拓展來獲得相關的職業(yè)資格等級水平,總之這一課程需要專業(yè)教師進行準確的較新穎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才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微課程的相關特點分析
1.優(yōu)點方面
1.1課程時間相對較短。微課程的微主要體現在課程的短小精悍方面,會經過較短的時間內把所需要的課程內容展示出來并且相對來說不需要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去學習,而且老師也會相應的減少授課時間,這樣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學習講課的選擇,很大程度上都是對彼此時間的節(jié)約。
1.2學習地點的隨意選擇。微課程主要是以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在教室進行授課學習的方式,給予了學生很大的學習方式的選擇,不需要學生每天到達教室進行固定時間地點的學習,這種微課程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老師也是在不斷的變化著地點進行授課。
1.3對于課程的設計制作要求較高。微課程的制作需要耗費相關的精力去構想整個課程的流程,需要具有較流暢的教學步驟,能夠讓學生從開始環(huán)節(jié)就了解到自己這節(jié)課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是什么,哪些是重點,需要注意的內容是什么。這都是衡量微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2.缺點方面
2.1微課程選題過大沒有重點。有些微課程在觀看過后會發(fā)現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或者說講課人都不知所云。這是一種相對失敗和低效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是因為課程選擇的教學目標過大,導致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準確的掌握好課程的重點,因此學生無法掌握到重點知識點在哪一方面,而微課程的制作就是要根據重點知識點進行授課教學,因此這一問題就與微課程的制作目的背道而馳。
2.2微課程干貨較少。一般來說,學生對于微課程的要求就是希望時間短并且可以迅速了解到課程重點知識點,并進行快速學習,但是大部分的微課程并不能精準的達到這一目標,大多都是冗長復雜難以理解的狀態(tài),因此學生會相對討厭微課程。因為課程干貨較少,一些重點并不能反饋給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無用的闡述重復,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微課程制作的開發(fā)技巧
⒈選題明確,課程流暢
在進行微課程授課時,要把這一節(jié)課中要讓學生了解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重點進行概述,給學生一個指導方向。并且在較短的授課時間內有一個核心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快速了解掌握這一重點,不要有過多的無用的闡述,要多多提供干貨,這才是學生需要的,也可以體現出教師的講課水平高低,是衡量微課程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說在進行熟悉鉗工工種的分類,工藝范圍與特點,會制作加工和裝配工藝流程這一課時的授課學習時,就要讓學生知道具體的鉗工分類,具體的特點和范圍是哪些以及相關的操作流程和應該注意的問題。解決也就意味著課程的結束,其他無用的步驟,比如相對無用的課時介紹就沒有必要進行,只需在課程開始時就進行重點介紹,然后是授課,讓學生能看得懂,能理解,學得會,需要教師在課程授課中要聲情并茂,這種技術類課程是需要精準教學的,實踐性也很強,需要教師進行直觀的詳細的操作。因此,只要教師確定好目標,并且進行重點突破,這種微課程還是相對成功的。
⒉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
在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現下節(jié)課的結尾與上節(jié)課的開頭是不銜接的,知識的錯位銜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準確把握。這一問題在微課程制作中相對常見,會給學習者一種突兀的感覺。因此在課程的開發(fā)設計中可以在每一節(jié)課程的結尾設計幾個對于重點知識理解的問題,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的開頭進行解答,這樣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總結復習,又對課程進行了有效連接,不至于讓學生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這也算是微課程的一種成功。
對于《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的微課程制作主要涉及對象、行為、條件、標準這四個因素,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可以了解到課程的學習目標對象是什么,學生在課程中應該做什么,以及課程學習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最后對于課程的設計到底要達到哪種標準和水平程度。解決這些問題,微課程基本可以成功的運行,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不確定的問題,需要開發(fā)者們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基金項目:江蘇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職業(yè)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五年制高職《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微課程開發(fā)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XHYBLX2019072);淮安市職業(yè)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五年制高職《裝配鉗工實訓與考級》微課程開發(fā)應用研究”(課題編號:Hazy17009)。
參考文獻:
[1]薛瑩.微課程開發(fā)研究——以五年制高職《機械制圖》為例[J]科技展望,2017,27(1)
[2]羅雨滋,付興宏,王巖.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8(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