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飛
摘要:審美能力是個人藝術素養的重要體現,小學音樂學科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音樂學科的典型特征,巧妙恰當的開展審美教育,讓兒童在音樂學習之初就培養起對美的感知和創造美的意識,我們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應有很多事情去做。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199-01
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中實施全面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織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以及自身綜合素養,為小學生能夠從小接觸音樂、熱愛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了一下探析,希望能為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1.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直接的過程,音樂的審美要從學會欣賞、評價一首作品開始,了解歌(樂)曲所體現的審美特征。在整個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種類之齊全,內容之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教材。利用教材的這種刻意安排,充分發揮欣賞課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使音樂欣賞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1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強調作品的歷史意義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而要在生動地提供學生能夠接受而又必須了解的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的運用,進而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所有的音樂概念都應盡量用音響來體現。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賞時,可簡單地進行一些比較和聯系,區分不同作品的不同處理法及它們的審美特質。將學生觸過和了解到的音樂知識及技能使用到對作品分析中來,以訓練和培養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1.2 采取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講故事的方式、討論的方式、觀看同學上臺演唱(奏)等方式進行,增強課堂的氣氛和活力。例如:欣賞音樂作品時,老師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和聯想,使學生整體參與意識增強。參與和配合將會提高欣賞效果。
2.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如果說,體驗美與欣賞美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基礎,那么表現美與創造美則是它們的升華。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大膽的鼓勵、激發學生進行音樂的創造,讓他們用肢體或言語的創造,來表達對音樂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激活學生表現美的欲望和創造美的沖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在音樂教學中時常會發現一些孩子在聽到一首新音樂作品時,雖然他暫時還不明白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但他卻會隨著音樂手舞足蹈,讓自己沉浸在音樂中。雖然他們對音樂的感受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顯得比較稚嫩,但這卻是孩子最真摯的情感體現,是最原始的創造教師要鼓勵孩子的這種表現。當然,在音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作為老師應根據兒童好動、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表現,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與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外化的形式結合起來,既帶給別人美的享受,也讓自己獲得參與表現的滿足感。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善于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造,為學生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比如創編歌詞、創造節奏、自編動作、表演等等,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快快樂樂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世界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并受到美的熏陶。
3.在音樂美感訓練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課屬于美育范疇。我們既要使學生具有美的意識、美的觀念,又必須具備表現美的方法和技術,也就是說既要注重對美的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訓練,又要注重表現美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我們應明確學校藝術教育是非藝術專業的人才教育。可適當降低對學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對全體學生,讓大家都能夠接受,都能感受到音樂的美。一個學生想要有音樂修養,腦子里必須裝有大量的音樂旋律,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小學音樂課的每一環節,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都必須貫穿對美感的訓練。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音樂想象、音樂認知能力。讓學生充分理解感受課業練習中多種美的類別和特征,引導他們將各自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貫穿到練習之中進行應用,獲得藝術表現的愉悅和快感。
總之,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卻又能最深刻、最細膩、最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音樂審美要求學生不僅要理解音樂表層的含義,更重要的是音樂要觸動學生的心靈,有“心動”才能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音樂學科特點,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音樂素養為基點,豐富完善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情感態度,引導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象,深化審美理解,從而獲得審美愉悅,全面提高審美能力,樹立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周健.音樂課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J].學周刊,2016年22期.
[2]張春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