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龍
摘要:本文以探討現階段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現狀為出發點,分別從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為學生制定適合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為學生創造觀察情景這四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了重點探討,并總結了開展本文研究的重要意義,以求為現階段學生觀察能力提升的研究和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乃至其他學科教學的完善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 ? 觀察能力 ? 教學思考
隨著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教學逐漸引起研究學者與教師的重視,科技經濟飛速發展,如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服務于我國科研事業,成為了現階段人才培養的重點。小學科學的教學是奠定學生對科學理解、認知的重要階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啟蒙小學生的科研認知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將重點探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
一、有的放矢,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
觀察是通過自己的視覺感知有針對性的獲取被觀察對象的某個或者某一部分的特點,在觀察過程中如何沒有明確的觀察目標,就會造成觀察者僅僅進行了觀察物體表面膚淺的涉略,得到的觀察結果會十分的片面,進而無法有針對性的開展觀察。因此,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進而進行小角度的深入研究,避免盲目、被動的觀察。
例如,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光的特性的教學中,可以分別從光的作用、光的特點、光的起源等方面出發,有的放矢的讓學生明確在進行光的觀察實驗中,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并提醒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避免光對學生眼睛造成的刺激以及傷害。
又如,在進行物體的特征教學中,可以提前為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盤子,并根據班級的實際人數,劃分成3-5的學習小組,將不同種類的杯子發給各個小組,然后,提示學生從盤子的形狀、材料、用途等方面進行觀察,并將觀察探討的結果記錄下來,整理成表格。
通過上述方法就可以引導學生明確觀察任務的主要目的,并進行任務的合理規劃,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觀察和思考,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盲目、無目的性的觀察,不僅可以提升觀察學習的效率,還能夠有效避免自己在觀察學習中出現的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等現象。
二、因材施教,為學生制定適合的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是整個觀察教學的靈魂,缺乏適當的觀察方法將大大降低教學成效。在明確觀察目標后,需要學生能夠運用適合自己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技巧,進而開展觀察學習。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正處于起步階段,繁瑣、復雜的觀察方法較為不適宜,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分別有對比觀察、順序觀察、歸納總結。
對比觀察法的宗旨就是通過對相同事物的不同階段特征或者不同事物的同一階段特性進行差別的比較,最后進行總結歸納分析。比如,可以使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對蝴蝶成長的不同階段進行觀察比較,進而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階段的蝴蝶的外形特點。
順序觀察法的宗旨就是通過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增進觀察的深度以及事物的整體全面性。比如,在進行物體形狀特征的觀察中,采用由近及遠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近距離觀察橡皮,到遠距離觀察,并從不同角度方向進行由近及遠的觀察,并將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進而培養學生更加有條理的進行思考,增強其邏輯思維能力。
歸納總結法的宗旨就是引導學生通過不同事物的差別比較,概括總結并舉一反三、由此及彼,聯想到更多相同特征的事物。比如在進行青蛙與烏龜的觀察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二者生活習性、不同成長階段特征的對比分析,在歸納總結出兩棲動物的特點后,舉一反三,聯想到其他的兩棲動物,進而深入掌握自然界中的兩棲動物及其生活習性與成長特性。
三、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導師,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重要,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相比于其他階段的學生,更加的貪玩、多動,且好奇心十分強,如果在這一階段可以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就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這對于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觀察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制作教學PPT,在課上播放,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將課堂任務和相關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這樣可以將被觀察的事物更加鮮明的展示給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堂將要進行的觀察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為了深入增進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在確保全體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的條件下,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室外觀察活動,比如帶領學生進行花叢中昆蟲的觀察,如蝴蝶、蜻蜓、蜜蜂等,并為所有學生提供放大鏡,積極自然的投入到觀察活動中。
教師在學生進行觀察中要注重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因為鼓勵和肯定可以大大的提升學生對自我學習的認可度,激發學生對未來學習的濃厚興趣。在進行表揚獎勵中,教師可以分別從觀察任務完成的時間、觀察結果良好程度以及組員的分工配合合理程度對學生進行表揚,為不同小組進行打分,并記錄在冊,給前三名的小組頒發小紅花,并給予未獲獎的同學相應的指導與肯定,進而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四、多多益善,為學生創造觀察情景
情景教學可以拓展觀察的范圍,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觀察空間,增進接觸事物的途徑。在情景的創建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環境、教材以及網絡資源。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圖文并茂,為學生記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就可以增進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在腦海中呈現出想像的畫面。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在網上下載動畫和視頻,比如深海中的小魚、天空中的鳥兒,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視頻動畫中的事物進行觀察,使得即使課堂教學,可以增加學生進行外界事物的觀察,并進行適當的提問,提升學生的課堂聽講注意力的同時,培養學生不斷增進自己的觀察學習訓練。
在創建觀察情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室外觀察活動,豐富觀察的領域和觀察機會,引導學生進一步接觸實際生活,將所學知識循序漸進的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五、精益求精,進一步擴建師資隊伍
雄厚的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想全面提升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觀察能力,就必須擴建現有的師資團隊,為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學校可以引入科學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人才,為學校的小學科學教學注入全面的師資力量,增添新活力,通過新生力量帶動現有教育隊伍的發展壯大。學校可以組建教學研討團隊,以如何增進學生觀察能力為研討核心,呼吁校內師生都參與進來,共同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學生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將這些建議積極反饋給教師,供給教師教學參考。學校還可以聘請專家,在校內開展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學術交流會,為校內小學科學教學以及學生觀察能力培養提供嶄新的思路與方法,在交流會上,鼓勵教師都參與到提問中,并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訓分享給其他人,讓大家都可以在互幫自助的氛圍中發現自我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優勢,在未來的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改正和完善。在教師的培訓中,要注重對先進教學方法的培訓,引導教師增進對網絡資源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利用,全面增進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力度,使得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加貼合時代發展特點。
六、結語
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絕不能貪圖教學結果一蹴而就,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更是如此。在教師的實踐教學中,應該多多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方法的引導以及觀察結果的歸納總結,并恰當的給予鼓勵和肯定。本文開展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思考,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希望可以為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乃至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進而全面推動小學生教學的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少華,虞召峰.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04):41-41.
[2]繆美娟.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思考[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12):57-58.
[3]劉俊波.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28-28.
(作者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