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劍 王楠 高屹
摘要: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內建筑行業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建筑服務業作為中國服務貿易的優勢產業之一,其國際化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國際、國內建筑工程業主對于承包商的能力也不只局限于技術層面,而是越來越注重管理模式的發展。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以下簡稱EPC模式)以其顯著的優勢,在發達國家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全球國際工程建設項目中,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模式之一。本文從國內EPC模式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EPC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EPC工程總承包;現狀;發展前景;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6-0000-00
1 EPC模式應用發展現狀
1.1 國家政策支持發展EPC模式
2005年,建設部頒布實施《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GB/T50358-2017)明確:工程總承包(EPC)是指依據合同約定對建設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和試運行實行全過程或者若干階段的承包。《規范》從政策層面推動了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2016年,住建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建市〔2016〕93號),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辦〔2017〕19號),再次強調加快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展。
1.2 我國建筑業應用EPC模式發展空間廣闊
改革開放后,生產力有了一定提升,我國建筑市場逐步發展,但設計、施工企業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低,為解決施工事故較為頻繁,工程建設質量水平不高等問題,我國從歐美引入DBB(Design Bid Building)即設計-招標-建造平行發包的模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4年,我國正式下文開始實行工程總承包試點以來,EPC模式在房屋建筑、能源、水利、交通、電信等各大行業中應用比例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我國大型公司承攬國際工程業務能力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2018世界500強企業中,包括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建筑企業上榜,但是從工程總承包企業完成的建筑產值占國內建筑企業總產值的比例來看,仍然不及歐美等發達國家超過50%比例,EPC模式在我國建筑領域的發展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2 EPC模式的主要特點
基于國際和國內多年的應用實踐,EPC模式在多個方面具有顯著的優點。
一是參建各方責任主體明確。EPC模式中總承包企業對工程項目進行統籌協調,對設計、采購、施工各環節的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全面負責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和造價等方面,有利于減少建設過程中的推諉扯皮,厘清責任,便于在發生問題時追責問責。
二是管理壓力小,管理費用降低。工程項目整體發包給總承包企業,降低了工管理的工作量,減少了管理費用開支;由于總承包企業內部利益一致,也大大降低了企業內部設計、施工等各方的管理工作量,減少了總承包企業管理費用支出;而監理工程師主要與總承包企業協調工作,其效率將有所提高。
三是工程項目建設周期較短。EPC模式通常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總承包企業是優化建設過程的受益方,這將對總承包企業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促使其內部設計與施工等部門有機融合,激發內生動力,尤其是發揮設計部門在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對建設方案進行主動優化,推進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優化項目方案,縮短建設周期,提高項目經濟性效益。
3 我國EPC模式應用前景分析
3.1 發展EPC模式是我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需要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也躍入了新階段,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型經濟體,在經歷了21世紀初的“黃金時代”以后,原有的粗放式野蠻生長已經不再適宜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和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建筑行業相繼的迎來了“白銀時代”,向著更加集約高效、優質科學的方向進步。工程建設面臨著諸如規模大、項目總投資金額高、管理相對集中、工期要求更為嚴格等形勢,這就要求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更加的高效,管理過程更加順暢,建設周期更短,并且能夠有效降低發生腐敗問題的風險。
EPC總承包企業一般具有較高的資質以及較為雄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實力,對于業主建設目標的理解更加深入,更適合于建設規模較大、結構較為復雜的項目;企業內部利益、目標一致,激發了企業的內生動力,各部門溝通管理順暢,減少責任推諉,有效縮短建設周期;EPC模式能夠減少業主招標次數,降低在工程招投標環節產生腐敗的可能;前期設計階段對工程細節更加具體深入的溝通,能夠減少工程項目變更簽證,有效降低在設計、施工等環節的腐敗幾率。
3.2 發展EPC模式是我國戰略發展總體規劃的需要
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大力發展《中國制造2025》,需要在國內形成更加先進的完善的建筑產業體系和建筑市場,要求建筑企業在技術和管理能力上能夠滿足政府、開發商等業主的更高要求。
引入EPC模式可以更大程度的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其在設計、施工等方面管理的專業優勢,減少變更簽證的發生,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EPC模式能夠引導總承包企業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培養大量高水平的工程建設管理人才,提高企業內部管理與技術水平;通過優化產能,在政策上和法律上與國際接軌,EPC模式能夠增強總承包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促進大型國企、省企發展壯大,增加我國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份額,在建筑領域逐步實現制造強國的規劃目標。
3.3 發展EPC模式是我國建筑行業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生產力的發展必然需要新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我國建筑行業從上個世紀發展至今,生產力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各類新技術在全國工程建設領域逐步開展應用,要求新的工程管理模式與之相適應,國家供給側改革以及落后產業去產能的大力推進,城市化率提升,人力成本逐步上升,要求建筑行業向著工業化生產發展,倒逼產能低下的建筑企業提升自身競爭能力適應新的形勢。
在EPC模式下,總承包企業可以在滿足合同文件和國家標準及行業規范的基礎上,優化項目設計標準和施工工藝,獲得合理客觀的超額利潤,有利于促進建筑行業優勝劣汰,對于化解過剩產能,優化提升建筑行業整體質量有重要的作用;EPC模式能夠適應建筑行業的進步,對工程建設生產力的發展, EPC市場的培育塑造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 關于EPC模式應用的幾點思考
EPC模式優點較為突出,符合我國當前建筑業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但是沒有一種模式是完美的,EPC模式是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引進的,國內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市場認可程度較低等因素,EPC模式在國內的應用和推廣也同樣存在不足,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4.1 加強法規制度體系建設
借鑒國際工程中工程總承包模式應用的經驗,進一步補充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
招投標制度上要繼續探索積累各類設施的經驗數據和經濟指標,總結EPC模式的成功應用案例,優化EPC模式招標投標流程,完善EPC標準合同和招標文件條款,減少各類糾紛以及合同定價偏差等風險,為準確計價提供更加精準的可參考的數據庫,建立與EPC模式相適宜的投標制度;技術規范上要完善國家以及行業內各類標準和規范,為EPC模式下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4.2 推廣新技術,優化設計和施工方案
加強前期統籌策劃,通過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PIP(項目信息門戶)、裝配式建筑等新技術,在建設初期細化完善方案設計,直觀細致審查三維施工圖設計,充分預測考慮項目實施各個階段的風險,增強總承包企業對建設項目以及業主要求的理解,促進企業將施工方案具體細化優化到設計、采購以及施工的各個環節,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必要的變更,減少風險發生概率,為業主節約經費,為企業創造利潤。
4.3 加強監管,提高管理人員能力素質
更新業主和企業管理者的思維理念,使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工程管理模式,增強業主和市場對EPC模式的認可程度,培養適應EPC模式的綜合型管理人才,加強總承包企業各類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培養。
建設中期有效監管總承包方生產建設行為,把好關鍵節點,保證隱蔽工程和分部分項工程質量,竣工交付階段完善審計和紀檢監督流程,做好事后監管。
在工程監理層面,完善監理法規,讓監理在設計甚至初步規劃方面積極參與,切實發揮監理的職責作用,在業主放寬權力的同時確保監理權力的實施和責任的承攬,保證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
收稿日期:2019-07-04
作者簡介:沈劍(1981—),男,漢族,天津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