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可見幸福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當前,學校教育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也需要以推進幸福教育理論為指導,打造小學數學教學新課堂。本文從幸福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出發,探究小學數學幸福課堂的有效構建,主要從開設幸福數學課程,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美好;創設幸福數學課堂,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甘做幸福教師,讓學生可以從教師的身上獲得更多幸福的力量;為學生的終身成長謀幸福,讓學生全面成長等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幸福教育理論;課堂教學
幸福是一種主觀的心理體驗,是人的根本的總體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幸福教育就是要將教育的目的回歸到人自身的情感上,使教育造福于人。“幸福教育”是對幸福學習,快樂成長的詮釋,這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學校的持續、健康和長足發展,而人——(教師和學生)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其專業成長與發展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質量,也決定著學生全面、健康、和諧、幸福的發展。為此,用“幸福教育”的理念引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一、 幸福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分析
幸福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是以人的情感培養為目的的教育,是教育對人的發展,理解深化與詮釋。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出能夠創造幸福,擁有幸福的人。即以理想主義的態度擁抱當今中國教育從而構建教育的美好未來;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兼容并包各種優秀的教育理念;鼓勵學校和教師個人發揚個性,立足于本校本人優勢打造品牌學校和優秀教師,成就幸福的學校,幸福的教師,幸福的學生,最終實現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朱永新教授在他的作品《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中也提到:不管是微觀的教育細節探究,還是宏觀的教育發展思考,教育的理想都應該是“讓所有的師生都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以幸福教育理念落實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教學要著眼于為學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發展而創造最佳的環境和條件。
二、 幸福教育理論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構建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教授,更需要注意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從而可以讓小學生接受幸福而完整的數學教育。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理性的學科,小學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兼顧多個方面,從而可以更好地踐行幸福教育理論,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 幸福課堂從發現數學的美好開始
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都不夠濃厚,他們認為數學有很多枯燥的運算,而且數學也沒有語文那樣優美的語句,所以數學學習的過程比較被動。針對小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首先要學會認可和體諒他們,對于剛開始接觸數學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數學的認知就停留在書本和課堂。書本上呈現的很多都是題目,需要他們不停進行運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又在不停地強調算法,加減乘除每一項對小學生而言都非常困難,所以學生才會產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勁頭不足等問題,所以幸福教育理論的落實要從幫助小學生發現數學的美好開始。
1. 讓數學的內在之美溢于言表
對于小學生來講,數學是比較深奧難懂的,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僅僅停留在了計算。教師要從教學的角度,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之美,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數學的內涵之美溢于言表。以學生們最撓頭的四則混合運算為例,如果再加上小括號,可以說很多同學都會出錯,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從數學本身的規則性出發,讓學生們從頭腦中明確數學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結合一道非常復雜的文字敘述性題目,讓學生們先逐個列橫式解讀,考查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接著在學生們能夠正確解答的基礎上,教師教他們如何通過混合運算列式來有效整合梳理,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的解題方法,還可以進一步體會數學思維的嚴謹性與條理性,數學學習與探究的興趣也會進一步提升。
2. 讓數學的趣味雅致美多彩綻放
除了思維層面這種內因之美外,數學本身還包括多重直觀的趣味雅致之美,這些更可以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數學的對稱之美,對稱是數學外顯之美的一個顯著特征,一個普通的圖形因為對稱而變得規整;再比如數學的統一之美,變化與統一是數學極為顯著的一個外在特點,譬如加法和減法在外形上兩者表述方法不一致,但是從算理的角度來講,二者其實和諧統一,這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數學的創造之美也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簡單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在學生靈巧的雙手裁、剪、拼、接中,擺出一個個雅致的造型,讓數學的美得到最佳詮釋,學生的創造力更得到了有效培養。
(二) 幸福課堂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中有效成長
幸福的教育不是天天掛在嘴邊的,而是要讓學生個人可以切身感受到學習的幸福與成就感,這樣學生的內心才會充滿快樂的陽光。幸福的教育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教育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所以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要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學生才可以有效成長。
1. 換一個方式來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兒的要求學生你應該怎么樣,而是要換一種方式。通過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通過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通過進行合理的設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可以從心底愛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驗到學習與探究的快感,這樣學生自然就會主動學習快速成長。
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數學課堂上很多內容單純靠教師的言語講解學生們理解起來并不容易,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們近距離地去觀察、實踐、反思,進而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思維。以“幾何體視圖”這個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的課件制作的再精美,學生對于正視圖、左視圖、俯視圖也是分不清楚,這個時候教師只需要為學生準備不同的物品,讓學生們先親自去觀察,再讓學生們比照實物,親自動手畫一畫其正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樣子,這樣學生們自然觀察的更仔細,記憶也會更加牢固。
2. 換一個方式看待學生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難免會遇到很多學生,他們本身可能不是那么聰明,對待學習的態度可能也不是那么積極,甚至還會犯很多錯誤,課堂上也會有諸多的小動作,讓老師頭疼不已。針對這類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否定他們,更不能通過言語行為等,打消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而是要恰當的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進步,產生幸福的學習體驗。
譬如可以從最簡單的鼓勵開始,一個平時作業都非常馬虎的學生,因為教師的面談和嚴苛要求,第一次交上來整齊工整的作業,教師不能簡單評價“這還差不多!”而是要給予學生最真誠的鼓勵,這次作業寫得非常工整認真,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將他的作業投放大屏幕,讓其他學生一起欣賞他的改變,漸漸的學生就會對數學越來越認真,這種自豪感還可以督促他在其他方面也取得進步。
(三) 做充滿幸福力量的教師幫助學生締造幸福課堂
幸福是一種心理狀態,幸福也是可以傳遞的,如果教師本身充滿幸福感,那么他的課堂上洋溢的也是歡樂。相反,如果教師從一開堂就是帶著情緒在上課,那么學生也會膽戰心驚、小心翼翼,學習的效果自然也不好。真正的幸福就是看著自己的學生一步一步走向優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予他們幸福力量。或許他們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的人品道德都是優秀的,這個時候教師也要真誠的熱愛他們。
幸福的教師需要很大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對同學發脾氣,他們都是小孩子,如果他們不會犯錯誤,那還用老師教他們怎樣做人嗎?幸福的教師要學會融入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用心來關心你的每一個學生,不要吹毛求疵的要求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與創新。放開他們,讓他們創造屬于這個時代屬于他們的絢麗。給他們自信,給他們空間。鼓勵他們,這樣漸漸地你就會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教師真正的幸福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知識給講臺下一個一個飽含求知欲的學生。教師真正的幸福就是可以得到同學們的回應,當你站在講臺上時你的努力被大家所接受。
(四) 讓學生全面成長為其終身發展謀幸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一個緯度,而是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讓小學生充分體驗到在人生最好的年紀,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為自己的專業成長打開最好的通道,以今天的學習為明天的綻放奠定基礎,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們全面成長,為其終身發展謀幸福。
信息化時代除了課堂之外,教師要運用多維學習平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有效學習。課內資源本身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如課本,教師可以提前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導學案,配合課表來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這樣的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復習課本、閱讀課外書籍,借助教學教輔資料等實現有效學習;網絡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為學生推送的一些數學科普知識,如趣味數學、腦筋急轉彎、生活中的數學等各種各樣的趣味學習資源,讓學生逐步提升學習的興趣,養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學習軟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臺。如一起做作業,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們不僅可以接觸非常多的課內作業,教師還可以自主研究出一些訓練題目,上傳系統,而且一起做作業本身還有一些延伸拓展內容,方便讓學生課外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學習,這些都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結語
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著眼于教學過程,更需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讓每時每刻和每個空間都深刻地體會到他們正處在一個人生最幸福的時間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專業、完善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好知、善行、樂思,幸福、快樂的完成小學數學學習,達到幸福人生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阮雪蓮.尋覓幸福課堂的“阿基米德支點”——小學數學“36幸福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1).
[2]劉海云.感受教育的芬芳 享受教育的幸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58-59.
[3]袁茂初.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C].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1).
[4]李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幸福追尋[J].新教育(海南),2016(14):51-52.
作者簡介:
袁瑋瑋,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經十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