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學習情境與高效課堂是兩個概念,既相關又有差異。從狹義來認識學習情境指在一定教學環境中,創設學生形成積極學習愿望的場境景。高效課堂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
關鍵詞:化學學習情境;高效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指在教育教學效果或效率上有高效的目標達成度的課堂,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我們認識自然,創造美好未來的工具。化學的大門在初中階段為我們的同學們打開了!高效化學課堂,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及技能,從而有效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課堂是否高效,首先看學生能力增長、知識領悟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化程度;其次看是否通過較少的投入獲得性價比高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少教多學;還要看課堂上師生教學和學習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有效課堂的前提下,教學任務有效完成,高效達成既定教學目標,形成有影響力的教育教學。
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步引入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知識就在身邊,學習了知識就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化學知識來自生活,更利于創設實際的生活情境,有針對性地去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促使學生在生活的空間去體驗、探索、發現、創造。
一、 創設化學學習情境,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創設典型場景,結合認知和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化學學習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構建高效化學課堂,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就是知道我要學的東西有什么用,在什么情況下用,而應用能力無疑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就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習效率,理解要學的知識,明白化學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化學,能夠掌握化學知識及技能,從而有效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學得更明白,學得更輕松,掌握得更扎實,用起來更自如。
每堂課都有一個學習情境,目的是把學生引入“情境—探究—發現”的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學習情境確實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養成心理品質的重要載體,可以將現實生活與化學學習相聯系,特別是有效的情境,更能優化教學過程,有利于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創設初三化學學習情境可以提高課堂容量,減小課內外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效提高等。
二、 利用化學情境提升探究能力,優化化學高效課堂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課題內容的不同設計典型的課堂學習情境,“創設化學情境”可以形成化學高效課堂。
在一個實際的化學情境之中,學生置身其中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學生思考從問題出發,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有利于素質提高。
化學學習情境的創設來源可以很廣,如“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一中年婦女騎摩托車在交通路口等綠燈,身前也停有不少汽車,發現該婦女忽然昏倒。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她昏倒?”設置典型問題會讓學生進一步對汽車尾氣污染的深認識,從而意識到改變汽車燃料的研發前景。堅固的鋼鐵制品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中會有什么現象發生?為什么會生銹呢?如何防止和減緩它的生銹?這樣為什么就能防止和減緩生銹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制造問題”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品質。例如,對于“鈉”的教學內容,為了強調鈉不能置換出銅鹽里的銅這一問題時,可創設如下情境: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鈉排在銅的前面,請問鈉能否將硫酸銅溶液里的銅置換出來?如果能的話,反應過后溶液的顏色有什么變化?學生經過實驗驗證,對所學知識就大徹大悟了。
“設置化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問題的思考可以引起學生的投入與關注,當學生對化學問題感興趣,就會越學越覺得有意義,設置恰當的化學問題不斷的外在強化,能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強烈。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盡量設置化學問題,不但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
三、 教學形式多樣,變化學習情境,以多種形式的學習情境來促進化學課堂的高效
創設學習情境能促進課堂的高效。高效課堂不僅僅需要開門見山式的教學,更需要精心設計學習情境,思考怎樣的學習情境是有效的,考慮創設學習情境來揭示物質變化的內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的化學問題場景,猜謎語、欣賞詩歌、聽化學小故事、看模型或圖片、請同學上臺玩化學小魔術、做化學實驗、自編口訣……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提高了課堂效率。
謎語既有趣味性又有高度概括力。猜謎語的過程中能培養其聯想、推理、歸納等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謎語,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學磷的性質時讓學生猜“嫩皮軟質白蠟袍,一生常在水中泡;有朝一日上岸來,不用點火煙自冒”。又如,講固態二氧化碳讓學生猜“似雪沒有雪花,叫冰沒有冰碴,無冰可以制冷,細菌休想安家”。
化學教學可以很詩意,在講到金屬活潑性時,書寫小詩一首:“毓秀學子多才智,真金烈火貴堅持,火樹銀花六月時,鐵樹開花未可知。”既表揚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又分析為什么真金不怕火煉,如何在銅制成的“火樹”上開花,鐵制成的鐵樹如何開花等化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到金屬的性質時有小詩一首“煉鋼”:趁熱好打鐵,聞雞劍相投。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在趣味教學中,學生無形中學習了知識,課堂自然就會高效。
創設情境還可以以科學史實、小故事、實物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習化學的趣味性,學習興趣的提高,從而形成高效課堂。
利用展示實物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最直接地通過對實物觀察,迅速掌握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物理性質。另外,也可以用模型。例如,利用甲烷分子球棍模型作對比,教學甲烷分子的空間原子構型,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利用影像資料、模型來創設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學習“化學研究什么”時,展示拉瓦錫的測定氧氣含量的實驗圖片,播放我國科學家首次合成蛋白質的實驗和蛋白質結構模型等,讓每位學生深刻感受化學研究成果;通過展示“臭氧空洞”圖片,環保監測部門對地球污染監控的資料片,觀看高能燃料如何推進火箭發射以及汽車尾氣排放視頻、排放工廠廢氣而形成“濃煙滾滾”的現象等,都會讓學生有切身感受,認識到學好化學能更好地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利用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視頻等信息于一體,模擬微觀的運動,使微觀世界宏觀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變靜態為動態。使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論,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解可逆反應概念時,利用Flash課件模擬H2+I2→2HI這一反應過程,用“等大”的雙球代表H2分子,再用兩個一樣大小的較大雙球表示I2分子。運動時相互碰撞時小雙球、大雙球都斷裂,重新組合成“大小球結合”的HI分子;同時剛形成的“大小球結合”的HI分子還會同時部分斷裂,再次形成原來的小雙球和大雙球,代表了同一條件下HI分子分解生成H2和I2分子,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微觀反應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概念。
化學教學可以充滿魔力,神秘的物質讓笑臉出現,我吹吹氣,讓笑臉消失無痕。利用濃氨水的揮發性和酚酞試液遇到堿性溶液變紅的特性設計的小魔術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引導同學探究魔術背后的化學知識運用,有利于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再例如,突破俗語“水火不相容”設計的水中生火魔術和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水中點火儀式的化學原理分析,揭示了化學情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可以開發利用,利用化學情境教學,化學課自然就趣味橫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不少真實、有趣、生動、直觀的實驗現象存在于實驗過程中,利用預先創設的學習情境,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基本知識的鞏固,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以及探索新知的精神。例如,通過噴泉實驗,讓學生感興趣地發現并且掌握有關氨氣的主要性質: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氨氣溶于水后,溶液呈堿性等。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孩子,什么事情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根據孩子的這一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的設計一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富有挑戰性和思索性的問題,并且能準確地回答,讓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還能使學生通過努力思考獲得成功,而這種成功的喜悅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要創設充滿情境的教學,把教材中“死”的知識,用“活”的辦法呈現出來,以形象、生動、具體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化學課,不只是涉及教材上的知識,可以有豐富的情境引入,來體現化學學科的特點特色,這樣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形成高效的化學課堂,使化學教學豐富多彩。化學教學既可以有春之花、夏之葉、秋之果、冬之雪,還可以有詩情畫意。
總而言之,利用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習有針對性,情感在化學教學中取關鍵作用。教師在教學模式上可以精心營造學習情境,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認知和實踐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參與者,需要不斷思考如何使學生高效學習,如何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場景。作為初中化學教師,研究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更快地走進化學世界。設置化學問題場景時,應把課堂效率作為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有效學習。
課堂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的場所,在課堂中學生思維異常活躍,“高效課堂”可以在教學任務量、時間、學習效果等方面有突破,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當學生身處豐富多彩的學習場景之中時,學生的思維就能被啟發、調動。當有效的化學學習場景真正“活靈活現”起來時,學生自然就會“愿學”“愛學”“有效率地學”。學生在教師巧妙地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之中,能體會到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進入有效率的學習活動狀態,結果自然就是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梅花.關注課堂有效生成,構建有效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3(6).
[2]王榮橋.初三化學微粒觀建構的有效策略[J].化學教學,2019(2).
作者簡介:
李鳴,中學高級,上海市,上海市毓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