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為了讓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客體得到更深一步的發展與進步,其開始以一定的方式組建一個群體,我們將這一群體稱為班級。然而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有所差異,班主任為了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其承擔個體心理和行為上施加正確影響的重擔,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問題分析;對策探究
隨著時間的發展,班主任管理漏洞逐漸出現,若班主任管理導致學生脫離正確軌跡,這將不利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前行。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應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深刻意識到自身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約束學生、借助巧妙的手段來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相信在正確的發展目標導向下能夠確保學生呈現較為積極的精神狀態,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
一、 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學校為了實現統一高效管理,在學生初進學校時將其進行形式上的班級劃分。學生原本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經過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劃分組建成一個集體,班級雛形顯現。后期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社會化發展,學校為每個班級配置一名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以管理為依托排除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干擾因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得到預期性發展。班集體會經歷組建、核心形成、發展這三大過渡階段,班主任的最大功能就是引導培養,在班主任的組織指揮管理下建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結構和課堂情境結構,通過發揮班主任的主觀能動性來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通過管理來具體改變學生的認知,確保學生具有正確信念與價值觀。班主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由他律轉向自律,這是班集體發展階段成熟的標志。通過班主任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同學之間形成一股凝聚力,能夠充分體現集體的特征。全體學生是一個整體,能夠勁兒往一處使,學生共同學習進步。
二、 班主任的概念
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學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產生多種多樣的問題行為,班主任堅持統一管理的原則,其作為重要角色確保角色與職責的統一,為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與生活提供重要保障。通過調查顯示,學生容易受到家庭因素、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各大因素的影響,為了避免學生產生不良行為班主任給予學生清晰的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通過有效管理,確保學生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和消除問題行為。班主任具有多種角色。其既是教學的骨干力量又是溝通學生與學校的牽線人,更是學生的朋友。作為一名班主任其應當采用多種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獲取學生信息,通過分析收集上來的信息做好工作計劃,為后期協調各種教育影響打造堅實的基礎。
三、 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 缺乏溝通,難以形成新型師生關系
高中班主任難以從原有應試管理模式中走出來,其仍舊采用監督室領導方式。班主任只關注集體發展的進程,忽略了個人行為監督。更有一些班主任認為班內的學生較多,逐一溝通交流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其難以進入關注學生這一階段,不具有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系這一正確認識。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情感紐帶的力量呈現衰減趨勢。另外,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容易帶有個人情緒,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是獨立的人,是發展過程中的人,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遇到事情只會批評學生,然而高中階段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高中學生已經具有自己的思想與意識,較為敏感。教師的批評會給學生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學生對班主任的認同感降低,內心抗拒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難以形成新型師生關系,隨著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溝通頻率的逐漸降低,班主任陷入管理困境,其在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難以獲得理想的預期管理效果。
更有一些班主任將自身完全脫離于學生,同學生出現成績下滑、早戀的問題時班主任沒有分析學生問題的性質和后果,潛意識并不是要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而是采用較為偏激的手段打擊學生。學生是獨立的人,其不以教師的意志而轉移,學生沒有獲得一個良好的管理體驗,難以建立態度與行為的良性聯系,難以與班主任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產生消極對抗的內心傾向。
(二) 無法對學生一視同仁
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知識水平本身具有一定的差異,然而班主任還未走出知識本位泥潭,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班主任喜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對于學習后進生要求過嚴。在不平等對待下造成師生矛盾和沖突逐漸尖銳,一些學生難以從班主任那里獲得自我成就感。
另外,班主任在面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對象時其出于對成績好的學生的喜愛會刻意濫用懲罰手段,班主任在沒有了解事情根因時就盲目不分青紅皂白的懲罰,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受挫,這一插曲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增加了攻擊性問題行為的發生概率。班主任無法對學生一視同仁主要體現在排座位上,部分班主任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先選座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低頭被動選擇一些靠后靠角落的位置,長此以往,學生產生怨恨情緒,學生對班主任的印象已經整合到學生頭腦認知結構中,在后期管理過程中難以積極響應班主任管理。
(三) 班主任具有較大的工作壓力
現有社會環境下過于推崇個人,外加上學生的家庭地位不斷增強,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手中怕化了是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在家長的過度溺愛下學生過于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當他人進行管束時極容易出現對抗性逆反行為。
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班主任無意的言語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過度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在較大的工作壓力下逐漸降低自身管理要求,降低管理底線。
現有社會處于信息時代,學生行為問題類型趨于復雜多樣,學生將一些暴力行為延伸到課堂上來,班主任被溫和管理這一原則所限制,管理上不具有自主權,不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外加上學校將班級紀律文明程度作為評判班主任管理好壞的主要標準,其將班主任工作表現和其薪資待遇掛鉤。班主任在壓力下身心疲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自身難以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在長久的工作過程中缺乏自我認同感與職業幸福感,缺少管理激情,班主任的管理態度發生轉變,在面對煩瑣的問題時控制和條件能力下降,難以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容易出現管理失誤。
(四) 缺乏與家長的溝通
一些班主任過于神化自己,沒有意識到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只有尊重對方、接納對方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班主任缺乏一種正確的人性觀,不具有良好的溝通態度。態度往往決定與家長溝通的結果,然而班主任將自身與家長放在不平等位置上,最終導致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失調。家長回避教師,雙方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難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 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對策研究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為了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班主任應當及時進行思想調整,意識到只有成為學生信賴的朋友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班主任應當不斷反思,從自身與家人的相處經驗中推及到自己與學生的交往,要意識到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意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中的老師更是學生生活上的父母,用新的行為規范來規范自我,不斷改正自我,學習體會班主任進行某一活動時進行主觀判斷,這一判斷會影響學生對班主任的印象。班主任真正熱愛學生、關注學生,能夠更多的考慮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無形之中培養師生之間特有的情感。學生變得愿意親近班主任,愿意接受其管理約束,具有重要意義。
(二) 關注班主任需求,增強其歸屬感
學校方面應當意識到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職業壓力,難以投入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生的問題。學校主管部門應當盡量減少班主任的壓力,不能夠僅將眼光放在班級管理成效上,應當深入班主任群體,了解班主任的具體表現,通過滿足班主任需求來激發班主任的積極性。另外應當設置班主任心理治療工作室,通過專業手法指導來改變班主任自身某些特點,增強其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當班主任發現自身有職業倦怠癥狀時能夠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分析壓力來源,變得不再消極。另外,應當設置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培養班主任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確保班主任能在面對復雜工作時具有工作動力,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支持系統確保學校是我家這一思想深入人心,在強烈的歸屬感下班主任能夠明確日后工作任務,樂于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三) 轉變管理理念,加強制度建設
班主任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得到良性發展應當良好的管教動機,在先進的理念武裝下采用民主性領導方式,擺脫原有傳統的壓抑性管教。班主任應當意識到高中階段學生情緒還不穩定,強硬的命令要求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激發學生的對抗性心理。意識到學生的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相互關聯,為了長久維持班級優秀狀態、更好地解決班級問題,班主任應當尊重學生本性成長規律,加大制度建設的關注與重視程度,班主任利用情感溝通來形成規律組織管理,在正面管教下學生在班主任懲罰前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自覺分析自己在行為方面上的不足。
為了提高學生對制度的認同感,班主任可以以校規校紀為依托鼓勵學生自主發言,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制度制定當中來,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自身參與建立的班級管理制度,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管理格局。
(四) 通過建立班干部群體來維持班級秩序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本身具有年齡差異,其難以把握管理技巧。因此班主任應當注重建立核心團隊,尋找一批積極分子來協助自身開展管理工作。班主任將繁雜的任務分攤給各個核心成員,成員成為管理主體,在情感和態度上占有較大的優勢。其能夠真正找出學生的問題,能夠收集學生提供的不同反饋對班主任進行提醒和暗示。班主任無須投入大量的精力維持班級秩序,真正確保了寬松與嚴格的有機統一。
高中階段學生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為這些有志之士提供表現的機會,班主任可以與具有此方面才能的學生簽訂合同,懇請學生協助自身進行管理,在班主任和優秀隊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班級建設。另外,班主任應當讓這些學生意識到班干部名稱并不是其保命符,班主任要設置競爭機制,著重培養班干部群體的責任感,將班干部打造成為懂得人文關懷、正確處理問題的先進隊伍,這些成員獲得滿足感與歸屬感,盡心盡力的幫助班主任處理相關問題。
(五) 尊重每一位學生
班主任應當從關注某一位學生轉向關注全體學生,在管理過程中避免添加自身的主觀情緒,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應當發揮自身能動性,具體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狀況,懂得肯定每一位學生的進步的同時采用言語技巧指出每一位學生的缺點。在班主任恰如其分的評價下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變得由己推人,能夠約束自己,盡量不給班主任造成負擔。
為了讓學生消除個別差異感,教師可以評出勞動、衛生、紀律之星,建立起榜樣機制。這些學生發現自身價值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參與班級建設的過程中來完成自我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班主任可以在確保學生能夠良性發展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選擇座位選擇同桌,不再將學生的成績作為標準,在班主任的肯定下學生意識到整個班級的進步與個人發展有著較大的聯系,無形中增強了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使得學生能夠消除不良心理。
五、 結束語
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應當研究和分析管理過程中的困境,充分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應當擺正自身心態,重新進行工作定位,在管理過程中懂得吸收借鑒其他優秀管理者的經驗,并結合本班級學生特點走出自己獨特的管理之路,在正確的管理方向下確保學生良性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浙西.高中班級自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討[J].亞太教育,2017(11):51.
[2]張麗霞.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30):23-27.
作者簡介:
王林春,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