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帶動三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擴大經營規模、加強基礎性建設的同時,必然會產生大量資金需求。因此,研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梳理近些年尤其是2012年以后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的含義和類型、需求、障礙和制約因素、模式、支持等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就未來該領域進一步研究提出展望,這對后續開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0-0082-03
2012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的文件中首次提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到2012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才正式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至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隨后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列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的政策支持文件。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服務。”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鼓勵發展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新近,黨的十九大歷史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強調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然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骨干力量,對于帶動三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由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規模大、投入成本高,必然會產生大量的資金需求,進而需要通過借貸來解決外源性融資需求。同時隨著國家的高度關注及理論界高度重視,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研究的理論探討也逐漸多了起來,但卻鮮有學者對該方面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和評述。基于此,本文對國內近些年尤其是2012年以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評析總體研究狀況,并指出現有研究的不足及問題所在,以期對該領域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涵義及類型研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在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基礎上,隨著農業不斷發展進步,農業生產分工不斷深化,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必然產物。張照新等(2013)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定義為:具有相對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和經營管理能力,勞動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產出率較高,以商品化生產為主要目標的農業經營組織。前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2014)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立于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之上,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從事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經營,組織化、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并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周揚(2017)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是資金的供給主體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資金使用價值的單方面有條件的讓渡行為,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資金供給主體獲得有償資金的行為。如果按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類來劃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類型主要包括:種養大戶信貸、家庭農場信貸、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農業龍頭企業信貸。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研究
闞立娜等(2016)研究認為,大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強烈,且不同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滿足程度不同,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滿足程度高于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華中昱等(2016)通過研究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發現,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擔保類信貸需求旺盛、需求規模大、用途多元化,但融資服務滿意度低,融資需求難以得到全部滿足。王薔等(2017)通過對四川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調研發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意愿強烈,其中69%被受訪者近期存在借貸意愿,且融資需求具有融資額度大、借貸期限長、融資渠道單一的特點。羅振軍等(2016)通過對種糧大戶借貸行為調研發現,被調查對象中有70.39%的種糧大戶存在融資需求,反映出調研地種糧大戶借貸需求強烈,但融資約束程度較高,借貸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羅振軍等(2018)通過研究黑龍江省種糧大戶借貸需求及差異表明,不同規模種糧大戶在借貸需求金額、融資期限、借貸利率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經營規模越大,其融資需求額度越高。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障礙和制約因素研究
闞立娜等(2016)對陜西省楊凌示范區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研究發現,由于金融機構供給不足、市場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及抵押物缺失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規信貸約束較為嚴重。王文獻等(2008)研究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困境問題,認為引起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困境的因素較多,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制度缺失、金融供給體系不健全、國家政策支持不到位是最主要原因。余麗燕等(2011)研究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的原則存在缺陷、人員結構不合理、經濟實力較弱、財務管理不規范、從事行業的弱質性是造成其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建議通過加強合作社自身建設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共同解決合作社融資難問題。林樂芬等(2015)研究江蘇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困境問題,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行業的弱質性、金融機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需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到位、信貸風險擔保機制不健全、信用補償機制缺失等是造成其融資困境主要原因,應從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和管理能力、完善涉農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體系、加強政府的支持、創造良好的信貸融資環境等方面著手尋求解決。劉冬文(2018)研究認為,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建設不規范、資金實力弱和股權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導致合作社外部融資困難,建議通過合作社規范管理、合作社自身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和融資能力的提升,來緩解融資困境。王吉鵬等(2018)研究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境的原因,認為是融資成本過高、貸款門檻偏高、貸款擔保和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等是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境的主要原因,應從確定合理利率水平、降低貸款門檻、完善擔保和風險分散機制、擴大財政支持等角度出發尋求具體的解決路徑。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模式研究
余麗燕(2012)以福建廈門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為例,研究認為非正規金融是有效解決專業合作社融資困境的重要融資模式。周月書等(2018)以江蘇省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樣本,研究了產業鏈融資對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影響,認為產業鏈融資有利于提升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生產效率。江維國等(2015)研究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認為P2P、眾籌融資、大數據小額貸款融資等能有效彌補傳統金融對我國農業發展支持的不足,同時互聯網融資模式也拓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需求的新渠道。林樂芬等(2016)研究認為,家庭農場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有強烈需求。董■等(2015)研究認為,供應鏈融資能夠有效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是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融資形式。趙凱(2011)研究了我國農民合作社的融資模式,將其歸納為三種模式:“三方協議+互保聯貸+統一賬戶+貼息保險”、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的資金互助社和通過合作社內部擔保來構建銀社合作三種融資模式,并比較分析了三種模式的優勢、機制、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魯釗陽(2017)利用西部10省調研數據,分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困境,闡明了傳統融資不能很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認為P2P能更好地彌補傳統金融融資能力的不足,且家庭特征、戶主年齡、文化程度、區域特征等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接受P2P融資有顯著影響。
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支持研究
張貴年(2018)全面總結了中國農業銀行晉中分行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探索和實踐,晉中分行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上創新推出了惠農e貸、惠農e付、惠農e商的新產品,并建議今后應在差異化擔保、加強農業保險、構建“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完善信貸體系等方面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汪艷濤(2014)研究了農村金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認為政策性支持、正規金融支持、社員自有資金支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具有顯著影響,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合作社的補貼力度、降低貸款門檻、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著手,促進合作社健康成長。蘭勇等(2015)對我國家庭農場的金融支持進行了研究,認為我國農村現有金融體系體系已滿足不了家庭農場的發展需求,表現在信貸支持力度不夠、農業保險覆蓋率不高、農業期貨發展滯后等方面,建議完善家庭農場金融支持基礎,加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完善農業保險保障體系。
六、研究評述及展望
1.簡要述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現,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和重視,已從感性認識逐步深入到理性認識,這必將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問題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另一方面,雖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我國提出已有7年之久,但相關研究無論從數量上還有質量上都顯得相對薄弱,亟待進行深入研究。具體表現:第一,信貸需求上,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的信貸需求學者們做過研究,且成果不多,但是單獨研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信貸需求的文獻很少見。第二,信貸制約因素上,學者們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角度做過研究,且成果有限,但分主體從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研究的文獻很少見。第三,信貸支持上,學者們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角度研究過,且有代表性文獻不多,但很少有研究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信貸支持的文獻。第四,信貸經濟效果上,以往研究中多集中在信貸需求、模式、支持等方面,卻很少有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經濟效果研究的文獻。
2.研究展望。根據已有文獻在研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方面的不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信貸需求上,在增加已有對象研究的基礎上,應加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方面的研究。第二,信貸制約因素上,在增加已有對象研究的基礎上,應加強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方面的研究。第三,信貸支持上,在增加已有對象研究的基礎上,應加強種養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方面的研究。第四,信貸經濟效果上,已有文獻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應著重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經濟效果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照新,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境擺脫及其體制機制創新[J].改革,2013,(2):78-87.
[2]? 陳曉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上的致辭[J].農業經濟問題,2014,(1):4-7.
[3]? 周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和信貸約束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7.
[4]? 闞立娜,李錄堂,薛凱文.農地流轉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及約束研究——基于陜西楊凌農業示范區的調查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4-111.
[5]? 華中昱,林萬龍.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狀況分析——基于甘肅、貴州及安徽三省的6個貧困縣調查[J].農村經濟,2016,(9):66-71.
[6]? 王薔,郭曉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問卷分析[J].財經科學,2017,(8):118-132.
[7]? 羅振軍,蘭慶高,于麗紅.糧食主產區種糧大戶的借貸行為及影響因素——以黑龍江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6,(9):72-79.
[8]? 羅振軍,于麗紅.種糧大戶融資需求意愿及需求量的差異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3-106.
[9]? 林樂芬,法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深層原因及化解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5,(7):150-156.
[10]? 余麗燕,鄭少鋒.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問題與尋求破解的探索——以福建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1,(3):52-56.
[11]? 王吉鵬,肖琴,李建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境、成因及對策——基于131個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貸款貼息項目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8,(2):71-77.
[12]? 劉冬文.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困境:理論解釋與案例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8,(3):78-86.
[13]? 王文獻,董思杰.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問題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農村經濟,2008,(12):75-77.
[14]? 周月書,俞靖.規模農戶產業鏈融資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8,(4):65-79.
[15]? 魯釗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P2P網絡借貸的接受意愿分析[J].財經論叢,2017,(2):58-66.
[16]? 林樂芬,俞涔曦.家庭農場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潛在需求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191個非試點村的調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1-81.
[17]? 江維國,李立清.互聯網金融下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模式創新[J].財經科學,2015,(8):1-12.
[18]? 董褕,鐘真,孔祥智.農民合作社提供供應鏈融資的影響因素研究——來自百余家合作社的證據[J].農村經濟,2015,(5):66-71.
[19]? 余麗燕.非正規金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模式的探索[J].東南學術,2012,(6):116-123.
[20]? 趙凱.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模式的比較研究[J].農村經濟,2011,(5):75-78.
[21]? 張貴年.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研究——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視角[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2):46-48.
[22]? 蘭勇,周孟亮,易朝輝.我國家庭農場金融支持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5,(6):48-56.
[23]? 汪艷濤,高強,茍露峰.農村金融支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的影響[J].財貿研究,2014,(6):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