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育琪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產生,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相繼出現,這些全新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改變了職業院校舊有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即以老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互聯網+”環境下進一步提高了應用文寫作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應用文寫作;自主學習
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同時也促進了學習方式的不斷變革。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風靡全球,引發了國內外教育教學領域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在我國教學中的應用起步比國外晚,目前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本文將從翻轉課堂的定義特征入手,以應用文寫作為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研究翻轉課堂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互聯網+”環境下翻轉課堂的定義
在2011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大學的孟加拉裔美國教育工作者薩爾曼可汗在TED(技術、娛樂、創設)會議中發表了吸引全球教育界注意力演講,即“讓我們用視頻重塑教育”的主題演說,他認為現有的網絡信息技術使課堂“翻轉”成為現實,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師白天在教室授課,學生晚上回家寫作業”模式,而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意識,依照自身的學習情況先在家里上課,再到課堂上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解決難題。
翻轉課堂中的翻轉是對傳統課上教學、課后作業這一模式的翻轉,它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提前將講課視頻錄制好,制作成微課來取代傳統的課堂知識教學,然后上傳至網絡。學生需要在課前通過自主觀看視頻進行學習,教師利用課堂時間來集中處理學生在自主觀看教學視頻時所遇到的困惑以及難題,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簡而言之,翻轉課堂就是把原先在教室中開展的授課活動調整至學生的自由時間,再通過課上的時間處理學生個人或者小組的問題,進行討論或實驗。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翻轉課堂里,知識的學習已不再是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而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網絡終端在課外完成,知識的理解吸收過程則是在課堂里通過教師的幫助以及同學的團隊協作來完成。
二、目前職業技術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剖析
(一)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教育意義
依照最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規定,中職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以及思維的發展,強化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素質的形成和未來學習發展奠定基礎,以培育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在未來工作中,應用文寫作技能是學生必備的職業素質,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用文作為社會生產活動里傳遞信息、處理事務等工作經常使用的文字工具,具備實用性這一特點,小到借條、申請、通告,大至工作報告、市場調研、銷售報告等,都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從目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應用文寫作已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必備技能,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提速與愈發頻繁的經貿往來,應用文的作用更顯重要,從這樣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少職業院校都開設了應用文寫作這一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以及溝通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的要求。
(二)職業技術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剖析
應用文寫作這門科目雖然具備著極強的實踐性,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此的興趣不大,主要由于職業院校學生長期抗拒文章寫作,同時也缺乏社會經驗以及工作經歷,缺少應用文寫作的外界情境與寫作經驗,在寫某些公文類的應用文時,僅僅會依葫蘆畫瓢,并沒有真正地做到靈活寫作。近幾年來,不少教師對應用文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與創新,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仍舊難以脫離理論教學與寫作練習的授課模式,大多數學生常常是今天寫、明天忘,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成效不好,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教師程式化教學,不重視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例如應用理念—特征—模式—例文—寫作的授課程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有的老師閉門造車,對學生的實際專業知識以及第二課堂的日常活動所知甚少,脫離了生活實際,導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第二,教學評價體系單一,缺少科學合理的量化標準去測試學生應用文寫作的水平。因為絕大多數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沒有相關寫作經歷,難以進行跟蹤評判,而且很多學生會通過“百度”等網站下載抄寫應用文,逐步陷入了輕視應用文寫作的誤區之中。第三,相當一部分具備應用文教學經驗的教師會把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希望實現教學方法上理念與實踐的一體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為沒有改變教學方式,所以效果也是有限的。
三、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于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教育意義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顛覆了傳統授課模式和教學流程,強調幫助學生通過自身實踐獲取更為靈活主動的教學條件。
(一)改革原先的授課模式與時間安排
在應用文寫作的翻轉課堂里,教師需要把課堂教學重點知識錄制成微課并上傳至網絡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并在課前進行理論知識的預習,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主要針對某一個主題進行交流探討,再依照每個學生的實際需要開展差異化的探究性授課。
(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互聯網+”環境下的翻轉課堂打破了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成為了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的領路人,而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把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轉化成以學生合作探討、教師給予指導的全新形式。
(三)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教師可以把整理好的教學資料、教學課件、翻轉課堂教學視頻等上傳至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共享,這有利于其他教師設計應用文寫作教學方案。同時通過搭建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中下載教學資料,由此有效地減輕老師的備課壓力。
四、“互聯網+”環境下翻轉課堂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科學合理地制作教學視頻
教學視頻是實現翻轉課堂的必備條件,教師應當依據教學要求和學生整體水平錄制合適的教學視頻,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剪輯網絡資源,對網絡資源二次組織。每個視頻針對一至二個特定的教學要點,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學視頻需要盡量控制在5至10分鐘以內,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做到突出教學重難點,同時還應當生動有趣,吸引學生主動觀看。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教學視頻的側重點、次數以及視頻播放速度等,更為高效地學習新的知識點。當他們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可以隨時重復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通過網絡中其他的教育資源拓展知識,也可以通過微信、QQ等和教師、同學及時有效地交流討論。以應用文寫作“計劃安排”這一內容為例。可以讓學生觀看如下情景:當某個工作人員未能將活動的措施、步驟記錄清楚,致使全體職員烏龍百出,產生了一系列的笑話與麻煩,最后該工作人員在其他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重構思路,明晰活動計劃的各項安排、步驟,再次擬定新的計劃,活動才得以順利進行。通過這個情景,學生能夠初步理解“計劃”的知識點,意識到“計劃安排”的重要性。
(二)幫助學生實現獨立自主學習
由于翻轉課堂的天然屬性,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需要學生自主開展課前自學、完成任務、達到要求,學生在個人時間里觀看微課和教學視頻進行獨立學習,教師在課上針對學生所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重點講解。若是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不理解某些知識,還能夠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從而深化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教育內涵。
(三)設置課前任務
設置科學合理的課前任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參與度。以應用文寫作“計劃安排”這一內容為例,老師可以結合學校即將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根據“計劃安排”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的自學水平,設置課前自學任務,通過網絡平臺將任務發給事先分好的各個小組。學生在結束教學視頻的觀看后,按教學任務的具體要求去搜索、整理相關資料,并總結“計劃安排”的寫作技巧和相關要點,完成課前任務,這有利于學生檢查自身對寫作知識的掌握情況,內化理論知識。
(四)引導學生靈活有效運用“互聯網+”翻轉課堂
互聯網給應用文寫作教學提供了足夠方便的溝通途徑,隨處可見的移動網絡極大地提高了應用文寫作學習的靈活性,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可以通過微信、QQ或教學平臺等網絡途徑進行溝通探討關于應用文寫作問題,教師能夠隨時對學生在課堂內外產生的問題困惑作出解答,并且能夠及時評價,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任務完成情況;學生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和老師、同學合作探索,分享各自的知識、心得與資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個人的空閑時間登錄網絡學習平臺開展自主學習,科學合理地按照個人的學習能力及時調整學習時間、學習重點。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與完善,可實現師生之間隨時隨地的交流合作,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自主權,有利于創設自由高效的學習氛圍,同時還擴大了學生的社交范圍。
五、結語
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并對課堂時間的安排作出了重新組織,大量實踐證明,對于技能性強、內容枯燥的課程教學,翻轉課堂有著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養成自主獨立的學習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進一步發揮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敏霞.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翻轉課堂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8,(8):85,87.
[2]侯敏霞.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翻轉課堂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8,000(023):P.85-85.
【本文系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課題“‘互聯網+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實踐改革研究”(GCZY18KTS0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