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艷 解永進



摘要:當前我國物流業發展速度快,但物流整體發展水平仍然比較落后,高素質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約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如何培養出適應時代和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就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物流人才培養對策,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物流;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物流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從2009到201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從96.7萬億元攀升至283.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0%,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物流規模擴展的同時,物流綜合實力也在不斷提升,社會物流需求總體上也呈增長態勢。但是,我國目前物流費用高(2018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為14.8%,發達國際平均水平為8%-9%),物流服務質量較低,法規制度、技術、人才、環保等方面也比較落后。在當前物流行業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高素質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大,已成為制約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物流學科的研究和人才培養相較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現代物流理念本世紀70年代末引入國內,經過多年的發展,人才培養體系已經相對完善,中職、高職、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等都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形成了從實踐操作到理論研究的一套完善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但總體來說我國物流管理仍然是年輕的專業,物流人才培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文章僅以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樣本,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廊坊師范學院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專業簡介
廊坊師范學院是一所河北省教育廳直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成立于2003年,主要致力于高職物流人才的培養,2014年物流管理本科正式招生。截止2019年7月,物流管理系專職教師13人,在校本、專科生209人,已畢業本、專科學生數量1000余人。
(二)人才培養目標
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使命,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充分就業為目標,明確了物流管理專業主要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三)主要課程
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程有物流管理概論、物流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運籌學、采購與供應管理、物流中心管理與運作、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物流法規、供應鏈管理等。
(四)特色優勢
1.課程實踐教學。制定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實踐教學包括教師課堂案例討論、參加科研活動、沙盤模擬等形式,通過組建精英班、開設創新創業項目、舉辦物流比賽和互聯網+大賽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專業實踐教學。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每學期1-3周時間,采用企業講座、現場觀摩、現場實踐等形式參與企業實踐,通過與京東物流、順豐速運、菜鳥物流等20多家知名企業深度合作,協同育人,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3.畢業實習。物流管理專業始終將“以實習促就業”作為工作重點,堅持以集中實習為主,每年學校以校企合作雙選會的形式為學生和企業搭建實習和就業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學生發布企業詳細資料及招聘崗位信息,在實習期間為每一位畢業生安排校內和校外實習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實習結束后根據雙方意愿簽訂就業合同,通過畢業實習帶動就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五)畢業生培養質量
從廊坊師范學院兩屆物流管理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分布(圖1和圖2)來看,就業單位的類型有企業、學校和機關事業單位等,物流企業成為學生首次就業的主要選擇,兩屆畢業生服務于物流企業的平均比例為44%,其中包括順豐速運、京東物流、德邦物流等國內知名物流企業,通過實訓實習帶動就業效果明顯。
學校通過與畢業生實習和就業單位實地座談、電話溝通等方式,對本科畢業生質量從總體素質、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實際工作能力、外語實際水平、靈活和應變能力、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和合作精神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反映出在總體素質、開拓創新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
二、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物流管理專業成立于2003年,有十幾年的物流高職人才培養經驗,2014年開始本科招生,物流本科和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區別,但積累的經驗仍然十分寶貴。目前,在物流本科生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設置缺乏核心競爭力
不管哪種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都需要制定培養目標,目前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物流應用型人才,但并沒有真正做到結合區域特點,與行業的實際發展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
物流系統構成要素十分復雜,物流產業涉及行業眾多,目前國內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設置上,只有少數具有行業背景的高校開設具有行業特色的課程,大部分高校都提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但在課程設置上普遍存在雷同現象,缺乏特色。要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和適合自己學校特色的培養模式,才能真正體現本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實踐環節面臨限制和挑戰
實踐環節是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優勢之一,但隨著環境的變化,也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和挑戰。一方面,目前校企合作的企業里,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比較大的仍然是以電商企業為主,但近兩年隨著電商熱度的下降,以及智能物流的發展,對物流基礎操作人員的需求開始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學生對與物流專業對口的實踐環節認可度和配合度較高,對非物流專業的實踐比較抵觸。因此,目前物流管理專業面臨著繼續開拓新的合作單位和崗位的重要任務。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滯后
近些年,物流發展速度很快,物流新技術、新理念不斷出現,國內物流管理類教材普遍存在滯后性問題,物流專業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課堂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因此,教學內容和方式都需要進一步創新。從師資團隊建設方面來說,團隊科研實力近幾年有一定進步,但整體實力不強,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沒有與國內外其他院校建立教育合作機制,參與國內外物流相關的教育學習的交流溝通、深造、會議機會也很少,相對比較封閉。
(四)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1.從企業角度來看,校企合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校企雙方需要在各方面不斷融合,部分企業合作時間較短,對校企合作缺乏實踐經驗和戰略規劃,企業領導重視度不夠,在校企合作中處于消極與被動狀態,與學校的合作僅局限于短暫實習安排等,這種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2.從學校角度來看,雖然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但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學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鞏固已合作企業從而進一步加深合作,同時還要開發新的合作企業,為學生不斷開拓新的實習和就業領域,而目前校企合作相關工作都是各專業教師在承擔,壓力大,時間上也無法充分保證。其次,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很多因為沒有形成制度約束,使得合作關系松散,企業人事變動相對學校更加頻繁,一旦企業合作的主要負責人離職或調崗,就會對合作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出現合作終止。另外,對學生的管理方面,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要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特征,要不斷了解年輕一代的思想和特點,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是培養和教育學生的基礎。
3.從學生角度看,與校企合作有一定的目標沖突。一方面,企業追求的是生產和經營的利潤,很多企業傾向于解決短期用工問題,對于實訓和實習學生不夠重視,因此,投入與培訓也會有所保留;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訓實習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培訓,對企業認可度和滿意度就會下降,從而影響畢業時的擇業。這樣帶來的后果是學生沒有得到實際鍛煉,企業也留不住人才。
三、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改進對策
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二是人才培養的過程,主要包括專業的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過程的實施和管理,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手段等;三是人才培養的評價制度,包括科學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評價等。針對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當前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專業核心競爭力
在“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機遇與挑戰并存,應該進一步明確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物流管理專業所在固安校區緊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機場的建成為區域物流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對物流人才需求量也會增大,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但本身綜合實力較弱,如何迎接未來的挑戰成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問題。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實施教學過程中應該緊密結合所處區域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特點,以本區域社會和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找準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定位,這樣才能打造出專業特色,建立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加強師資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科研和實踐能力
教師的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廊坊師范學院十分重視高素質人才引進,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科研能力逐漸提升,但整體實力仍然較弱。物流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行業發展速度和技術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在師資團隊建設方面除了引入高素質人才提升科研實力,還應該積極邀請政府、企業、其他高校等與本校發展密切相關的單位走進校園,加強交流,為師生提供學習機會。另一方面,教師實踐經驗較少,學校應該鼓勵,并在政策上充分支持教師走出去學習深造,深入企業實踐,參加會議交流,提升自身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
(三)循序漸進,從多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
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充分結合本校實際和學生特點設計培養方案。首先,重視學生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入學教育、軍訓、導師制、黨員教師聯系宿舍等形式,了解學生訴求,關注學生心理,樹立學生紀律意識,磨練學生意志,激發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引導大學生進行學習和職業規劃。其次,注重專業素質,扎實地學習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提升專業水平。對學生嚴格要求,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物流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通過小學期實訓,讓學生走出校園接觸職場,了解企業和社會,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鍛煉人際溝通能力,增強抗壓能力。通過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社會活動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熱情和提高學生技能。最后,鼓勵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就業指導和感恩教育。鼓勵部分學生加入“校企合作精英班”,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拓寬學生就業思維,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回饋社會,回饋學校的感恩之心。
(四)進一步加強專業優勢,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和實踐教學,是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最具特色的優勢,多年的積累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較好的效果,因此,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和實踐教學的優勢,并持續深化。
1.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以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把課堂延伸到企業實踐當中,根據物流專業特點,制定培養方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了解并掌握物流設施設備和技術、物流作業流程、物流規劃、物流管理方式等,進一步提升理論水平,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
2.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訓和實習過程管理。實訓和畢業實習的管理過程如下。
(1)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訓管理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設立實習主任崗位配合系主任開展相關工作,每學期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實訓計劃,因為實訓時間短(1-3周),學生比較集中,由系主任和實習主任主要負責實訓期間的溝通聯系、任務布置、效果反饋等,在學生實訓期間,由企業分配資深員工擔任導師對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專業教師也會去企業進行現場指導。
(2)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實習主要以頂崗實習為主,管理工作過程如圖4所示,制定畢業實習計劃,聯系用人單位確定崗位需求和用人需求,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實習動員,籌備并召開校企合作雙選會,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確定實習單位,校企雙方簽訂實習合同。由于畢業實習時間長,學生分散,學校分配專業教師擔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同時企業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共同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指導工作。實習結束,需要提交實習報告等資料,由指導教師根據企業反饋和學生綜合表現給出實習成績,學校對實習工作進行總結,并對優秀畢業生及優秀指導教師進行表彰。
畢業頂崗實習相比實訓更加復雜,管理工作難度也更大,這兩項實踐工作是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如何把工作做到位,需要教師付出大量心血,只有持續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才能積累和進步。
3.重視和加強實訓和實習效果反饋工作。目前,廊坊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在實訓和實習效果反饋方面的工作比較簡單,反饋結果主要通過學生提交實訓和實習報告、師生座談、企業座談等方式獲得,缺乏系統性的量化評價,獲取的反饋信息有限。可從通過制定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教師和企業進行調研,可獲取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通過調研結果可深入了解企業、學生需求,對今后的工作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 鄒毅峰,謝如鶴,劉廣海.物流類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比較研究與優化設計[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55-159.
[2]? 董欣欣.青島黃海學院物流人才培養研究[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
[3]? 潘燦輝,段麗梅.智慧物流時代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市場,2019,(21):161-162.
[4]? 李平.地方本科院校物流專業“1+3”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高教學刊,2019,(13):152-154.
[5]? 賈妍. 面向現代服務業的高職物流人才培養[J].河北職業教育,201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