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摘 要】 新課程提出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自思考的能力。作為小學教師,要注重學思合一,倡導學生探究討論,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對有利于推進課堂進程的互動式教學進行了淺析,研究目的主要是更科學地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教學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 互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新課程秉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提出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可以是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并且傳遞信息,互動教學模式對推動教學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日益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思想,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體現“交互性”,突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主性。
一、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
1.在傳統教學課堂上突出單向傳授,一味地教學和填鴨式的知識輸出使得學生沒有機會與時間鍛煉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課堂互動缺乏真正的活力,即使是在公開課中偶爾的自主合作也存在形式主義的嫌疑。這不僅影響了教學結果,更為學生埋下了思維封閉的隱患。大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這對于學習能力較低的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日益消減、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不利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2.師生課堂互動在小學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缺少高效的師生互動或者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難以獲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師生之間缺少實時的信息交流,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多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各項數學知識,卻沒有真正融入其中,難以在初級教育階段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性教學的實踐應用
1.巧妙運用趣味故事
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低年級教學課堂中,可以運用聯系生活實際、寓言故事、模擬對話等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將數學知識生動化、形象化,既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緩解學生的畏難心理。
2.高效利用信息技術
對于小學數學教育,如何在把控課堂教學進度的基礎上,調動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科技力量不斷深入課堂,各類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的教學軟件進入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的形成。如,在進行教材“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老師便可以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設計“迷宮逃脫”的游戲,在屏幕上為學生直觀地展示方位的變化,讓學生在興趣指引和知識運用的結合中逃出“迷宮”。這種現代科技與教學游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融入課堂、提高參與感,同時營造積極熱烈的課堂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師可以巧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及便利的教輔設備,吸引學生注意力,借此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3.適當進行翻轉課堂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以實現“翻轉課堂”的效果。通過讓學生備課講解知識點、提出問題、探究解決方案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膽量和氣魄,實現全方位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4.創設游戲互動場景
為了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游戲環節,將數學能力的培養融入各種各樣的游戲互動中,運用競爭和比拼的形式,增強課堂的緊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同時結合課后鞏固復習,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5.充分利用小組合作
互動性教學除了包含師生互動之外,還可以是在學生之間進行的小組合作互動學習交流模式。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討論、全班匯報展示等互動過程中,主動填補知識的缺失,發掘個人在集體中的潛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分享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如在學習“平行線的判斷”時,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究判斷平行線的多種解題思路。當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到第一條判定公理后,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通過交流討論,推理出兩條直線平行的結論。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但完成了教學目標,還讓學生拓展了思維,通過自主學習探究了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教師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特點等因素在過程中進行引導和協調,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熱烈投入的課堂氛圍,以取代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壟斷性知識傳輸。
本文在新課改逐漸成熟的時代背景下,總結出互動性教學的具體課堂實踐方法,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學習參考材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互動性教學的方式,強化“以生為主”的教學對象,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師可以利用上述方式改變小學數學教學的傳統模式,學生能夠擴充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同時也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具備調整課堂節奏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進行自身能力的提高,不能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應當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助者和互動交流的指路人。與此同時,也要求學校的硬件設施緊跟改革要求更新換代,使學生擁有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使教師獲得創新教學模式的發揮空間。
【參考文獻】
[1]鐘曉流.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42.
[2]閻曉林.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狀態的調整與優化[J].基礎教育研究,201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