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的高頻熱詞,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議題,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片面注重知識的單一化傾向,應與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并重,立足學生的思維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學生
2016年9月,國家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讓學生逐步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當成貯存知識的容器,教師將知識直接灌輸、講解給學生,禁錮著學生的思維,極不利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的形成,這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顯得背道而馳。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將以往的“知識課堂”轉變為“能力課堂”“素養課堂”,實現知識與能力并重,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探索、學會數學表達,真正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一、創設生活之境,培養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入手。教學實踐證明,數學意識既可以反映學生對數學的態度,也可以反映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生具有了數學意識,自然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社會問題,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立足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將學生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下學習數學,捕捉生活問題中所蘊含的數學特征,感悟數學的有趣、合理、有用。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為學生引入了這樣的問題:兔子輸了比賽,心中很不服氣,要和烏龜再比一次。這時教師趁勢在屏幕上出示了兩塊草坪,一塊是長方形的,一塊是正方形的,并拋出問題:這場比賽公平嗎?學生隨即對問題展開了思考,有的學生認為這場比賽很公平,認為烏龜和兔子跑的路程一樣;也有學生認為這場比賽不公平,認為烏龜和兔子所跑的路程不一樣。學生開始爭執起來,但無法說服對方,怎樣從數學的角度解答這個問題呢?問題驅動學生思考,有學生提議可以算出它們的周長,然后進行比較,教師趁勢揭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6米,寬是2米,而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3米,它們的周長應該怎么計算呢?學生進入了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師面對相關的教學內容,并沒有直接進行講解,而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旨在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提煉數學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
二、優化學習方式,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沒有了思維,也就沒有了數學學習。思維能力是人類智慧的集中體現,是數學核心素養最核心的成份,也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是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為后續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物體的體積”時,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了雞蛋、小石塊、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新課伊始,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然后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水桶,讓學生進行實驗活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將小石塊放入一個杯子,然后將另一個杯子倒滿水,并把盛滿水的杯子往放有小石塊的杯子中倒水,學生很快發現了問題,水不能全部倒進去,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自然心生疑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顯,是因為小石塊占了杯子中的一些空間。但這時就揭示體積的概念,還是顯得有些牽強,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將石塊取出,并將兩個杯子加滿了水,然后將雞蛋和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子中,待水開始溢出后,再將雞蛋和石塊取出,學生發現一個杯子剩的水多,一個杯子剩下的水少,因為雞蛋占去杯子的空間大。教師趁勢揭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體積。
上述案例,面對抽象的概念教學,教師沒有直接告知,而是為學生設計了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顯然,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融入數學思想,提升數學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將“雙基”修改成了“四基”,而“基本思想”就是“四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數學思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美國也將學會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有數學素養”的標志,俄羅斯將形成數學思想方法列為數學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務之一。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引入了這樣的問題:“一根長繩可以圍成一個長8米、寬4米的長方形,如果將它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道題目如果直接讓學生列式解答,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但教師并沒有急于告訴學生解題思路,而是向學生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詢問:“通過圍的過程,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想到它們的周長沒有變,都是繩子的總長度;但形狀變了,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正方形。要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首先要算出長方形的周長:(8+4)×2=24(米),然后算正方形的邊長24÷4=6(米),最后算正方形的面積:6×6=36(平方米)。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幫助學生深化了認識: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是相等的。
平面圖形是小學數學課堂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上述案例,教師巧妙融入數學思想,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順利地解決問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
總之,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關乎學生的一生,也是推動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將課堂變成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經歷有價值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