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桂梅
【摘 要】 每一個班級中都會存在學困生,新課標背景下倡導“關注每一個學生”,為此,關注學困生這個弱勢群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不可忽視。文章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進行探討,促進“面向全體”的真正實現,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興趣培養;對策分析
大部分學困生多是后天形成,他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沒有毅力,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教學中教師給予關注,就可以實現“差轉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轉化學困生應從興趣的培養入手,激發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轉化達到預期的效果,促進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學困生興趣激發的策略問題,談幾點思考。
一、注重溝通藝術,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緊密相關。為此,在關注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時,首先應走進他們,注重溝通藝術,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這是轉化工作的關鍵。
課前,教師可以先走進教室,尋找交流的時機,和他們主動交談、溝通,如問問前一天的作業是否完成順利、遇到了什么困難;和他們交流一下家中有幾口人,爸爸、媽媽是否外出,平時的課外作業誰監督完成等,和他們說說課間走出教室,和同伴好好玩,上課好好聽、積極參與;發現個別學生的精神狀態不夠好時,問一問哪兒不舒服,是否吃藥了等;教師也可以根據孩子們喜歡玩的“吃雞游戲”“王者榮耀”等找到交流的突破口,讓他們知道老師也對游戲略知一二,同時也要告訴他們玩游戲要適度,否則影響學習;課間,幾個學困生在一起游戲,教師也主動參與其中,和他們一起跳繩、擲沙包,并有意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如低段的學生跳繩時,教師給出問題:老師跳48個,小紅跳66個,小紅比老師多跳多少個?……課間,與孩子們促膝交談、與孩子們一起游戲,并巧妙設計問題,這樣不斷強化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間與學生溝通需要藝術,課堂教學更需要與學困生有效溝通。如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出問題、設計活動后,多數學困生會靜坐不語,此時,教師應關注他們的動態,主動走到他們跟前,督促他們積極參與。對于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從學習、參與中獲取成功體驗。
二、設計操作活動,深化學困生的學習體驗
學困生雖然處于劣勢,但是他們喜歡動手,針對這個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操作性的活動,以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
如《時、分、秒》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制“時鐘”;教學《升與毫升》時,對于兩個刻度的杯子,讓他們猜猜哪個容量大,然后讓他們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于是,他們會想出方法——用水試,通過倒水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為了強化他們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邊操作邊講述方法: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再將這個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個杯子,如果倒滿,并且正好水也倒完,說明兩個杯子容量一樣大;如果倒滿,而杯子里還有水,說明第一個杯子大;反之,如果倒不滿第二個杯子,說明第二個杯子大……這樣,他們邊想、邊做、邊講,獲得學習的體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再如“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中,對于公式的探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置操作的活動。而學困生獨立完成這個探究活動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讓學困生在優秀生的帶領下積極參與,深化學生體驗,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三、注重學法指導,增強轉化的效果
小學階段的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除了需要激發興趣之外,學法指導更關鍵。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收獲學習的快樂,從而更加激發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習動機。為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法的指導,增強學困生的轉化效果。
首先,教師應注重指導他們有效預習,提高其自主預習的熱情。學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淡薄,為了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展示環節,對于基礎知識,如概念、公式類的問題,組織他們交流,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提高參與的樂趣。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中,課堂上,教師先給學困生表現的平臺,讓他們進行展示和交流,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掌聲,強化他們自主先學的動機,從而促使他們愛上數學。
四、設計層次問題,提升學困生學習自信
因材施教、層次教學是幾千年來的教育思想,也是目前“為了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需求。班級中的學生基礎不同,能力各異,態度、興趣等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力避“一刀切”,在提問、設計練習等時應注重層次性,通過層次性問題的思考和練習的完成,提升他們學習的自信,強化學習興趣。
如“加法運算律”的教學中,為了強化運算律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填空題:
(1)a和b表示兩個數,加法交換律可以表示為_______;
(2)有a、b、c三個數,加法結合律表示為_______;
(3)48+52=( )+48,142+115=115+( )。
也可以設計計算題,如“72+48+28=?”等,顯然,這些問題對于學困生而言難度不大,容易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應以興趣為導向,注重興趣的激發,從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設計、活動的開展以及練習的設計等,全方位突破障礙和困境,幫助學困生愛上數學,將引導作用發揮到最大,促其轉化,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慶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J].學周刊,2016(20):182-183.
[2]李小紅.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