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 ?要: 國家大力提倡集大眾之力創業,聚萬眾實施創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全國高校開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專門開設“雙創”課程,但是尚處于鉆研階段。現在,翻轉課堂興起,在世界范圍內受到歡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受到業界的熱切關注。本文對此進行一些有益的研究。
關鍵詞: 翻轉課堂 ? ?教學模式 ? ?大學生創新創業 ? ?能力培養
引言
國家大力提倡集大眾之力創業,聚萬眾實施創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全國高校開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專門開設了“雙創”課程。但是,具體教學過程實施尚處于鉆研階段。現在,翻轉課堂興起,并闖入了高校的眼簾。該教學模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堅持以生為本,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現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歡迎,業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面受到了業界內的熱切關注。本文對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及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
翻轉課堂是比較熱門的教學模式,一經出現就受到廣大教育人士的熱捧。
1.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打破在學校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由學生在家自學或者利用網絡完成一些知識的學習,而后在學校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的問題交流與討論,在彼此互動中進一步解決問題、鞏固知識,極大提高學習效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比傳統課堂教學效果更顯著,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能夠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1]。
1.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非常符合當下高校人才的培養模式,順應了當今時代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現今高等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與就業教育加強彼此聯系,但是,目前我國創新創新創業能力存在功利化、簡單化傾向,因此大力發展創新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必要性、緊迫性,應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教育、正規教育融合起來[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一味潤滑劑,能夠加速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從而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促使他們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起來,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檢驗專業知識與技能。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社會必要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施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三點,下文分別從經濟、教育、人才培養三個角度論述:
2.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產物。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生產力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人才不僅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全面的技能,還需要具備極佳的綜合素質,能夠在遭遇各類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合理解決。社會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使高校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不斷提高。因此,高校必須不斷優化教學策略,與時俱進地改進人才培養教育模式,適應社會對各類人才的剛性需求,使人才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實踐證明,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極大提高人才素質,然而,將人才全部輸送至崗位就是對人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么?答案是否定的,人才就業并不能改變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格局,只有大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創新,開拓新的知識經濟模式,開辟更好的商機,我國經濟發展才能獲得巨大的助推力。基于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產物[3]。
2.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選擇。
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是教育,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落實人才培養時,常常習慣于采用固定的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正由于教學思路千篇一律,導致教育工作培養出來的人才千篇一律,人才缺乏完善的知識結構、沒有創新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問題不斷暴露[3]。人才素質難以契合社會發展需要無疑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大敗筆。因此,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培養具備綜合素質,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大學生的管理、規劃等能力,讓他們感知世界發展的趨勢,調整自身素質的發展熱望,主動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在探知與改造自己的過程中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無疑契合了世界教育發展的未來走向。基于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選擇。
2.3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大學生團體作為一個接受過優質高等教育的團體,擁有極為豐富的、潛在的社會價值。他們就像豐富的地下礦藏,如果只是埋沒在地下,無疑是資源的浪費。同樣,當今社會如果不能將大學生這筆優質人才資源予以合理利用,我國社會發展與經濟實力的提高無疑將失去質與量的助推力,以此造成社會財富損失。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為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提供了可資借鑒利用的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有益于大學生將所學知識投入于社會實踐中。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在各種層面接觸與創業相關的各類問題,創業能力會大幅度提高,有益于大學生發展成為優質的創業型人才。基于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徑[4]。
2.4現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還未廣泛開展。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為提高大學生就業,高校會在大學生畢業來臨之際開展相關的就業與創業培訓教育工作。在這種創新創業能力模式下,教育者向學生傳遞與招工企業相關的信息、各類崗位職業發展的未來前景等,從整體角度來看確實能夠發揮出一定的成效,但是從范圍來看,上述創新創業能力模式還相對較為狹窄。主要表現包括兩點:第一,未能有效覆蓋大學生整體;第二,未能貫穿大學生教育始終。正是由于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缺乏時間的延展性、空間的廣泛性,以至于一些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難以取得期待的結果。
3.翻轉課堂在大學生創新創新創業能力中的措施
隨著社會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已經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渠道還是教學過程。高校應發揮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師對學生成長的推動作用,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能力素養[5]。
3.1加強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科學化設置。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創新創業課堂教學應有三維目標,一是向學生傳遞實用性的知識,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專業性知識內化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思維;二是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營造適合創新的教育環境,并模擬現實為他們提供創業的平臺和機會,以此總結經驗與教訓,強化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敢想敢做,富有激情和膽識,并具備耐挫能力和止損能力。
3.2加強課前任務的精心設計,規范他們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課前學習不應是脫離課堂教學內容的自由選擇學習,而是教師將一些富有理解性的概念性內容錄制成微視頻,通過班級微信群抑或QQ群上傳到網上,讓學生在家中或者學校自主學習,或自我消化,或上網沖浪學習,或生生間線上與線下交流,實現基礎性知識的自我突破,并記錄下自己不理解的疑點和困惑,提交給教師,以便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具備了一定的目的性與規范化,不再是盲目的自主學習。在完成教師安排的課前任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理性選擇一些課外學習任務,進一步提升自己。
3.3教師要精準組織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打造高效課堂。
為強化創業創業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形成數人一組的創新創業小組作為一個團隊,模擬現實中的公司,向他們提出創新創業課題研究解決,從中體驗與學習創新創業的具體過程,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消化專業知識,形成創新創業的思維與能力,并向更高層次前進。團隊間可以實施競爭,模擬破產與上市,讓他們體驗市場競爭體制下的殘酷性,借此提高他們的理性,日后走上社會具備一定的防風險意識與能力。
3.4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首先,建立教育師資建設保障計劃。由于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工作中普遍缺乏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師資,因此國家方面應積極制訂創新創業能力師資保障計劃,幫助高校有效增加創新創業能力師資數量,提高創新創業能力質量。在具體落實時,可以鼓勵高校現有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或前往其他學校借鑒經驗,也可以鼓勵高校加大師資力量的引入力度,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二,建立學生創業保障機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政府財政款項之中設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嚴格落實專款專用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盡可能消減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負面因素,幫助大學生順利創業。第三,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心理輔導機制。各高校應該尊重大學生樂于創業、敢于創業的心理訴求,聚集備受大學生關注的創業問題,尊重大學生創業的思維誘因與導圖,健全與完善大學生創業心理疏導與課程理論體系的有機建設,幫助他們正視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冷漠態度,建立強大的創業自信,改變落后的心理自知,悅納新我。
結語
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要善于利用社會力量努力構建強大的教育合力,為全面提高我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王霞.向曉寒.基于翻轉課堂教育的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好家長,2018(66).
[2]王麗娟.高志宏.論我國創新創新創業能力理念的創新[J].江蘇社會科學,2012(05).
[3]葛紅巖,陳炳亮.上海高校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6(07):208-209,239.
[4]向純潔,黃娟,張玲,鄒衛敏.武漢地區大學生自主創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2):41-44.
[5]申作青,方懷鋒.淺析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杭州商學院學報,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