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紅
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水平,也拉開了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現狀及加強和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時代意義,結合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下稱“陜西人藝”)開展“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闡述了加強推動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措施,并闡述了作者自身在參與“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的感悟。
關鍵詞:群眾文化;演藝;加強和創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要以增強文化自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文化事業為著力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加強和創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成為各級文藝工作者的緊迫任務。這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時代責任,更是文藝創新的新機遇,我們要扛起責任、緊抓機遇,做好群眾文化工作,講好新時代的新故事。
一、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發展更加迅速。截止目前,大多數的鄉鎮都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具有綜合功能的文化活動場地以及專門的群眾文化活動室,能夠基本保證基層群眾有了寬敞的活動場所,而且很多鄉鎮還組建了各種各樣的演出隊伍,經常下鄉組織一些群眾演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現在也越來越豐富。基層群眾文化開展成效明顯,但是還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就是基層文化設施仍然不足。群眾文化生活的開展是需要一定的活動場所以及活動器具,但是很多鄉鎮都不能提供,群眾沒有地方開展文化活動,或者很多鄉鎮的運動器具或者音響設備都存在不能使用的情況,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更重要的是很多縣、鄉文化隊伍素質不高,缺少專業的文藝骨干,沒排演出來較高水平的文化演藝節目。直接導致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沒有創新,千篇一律,簡簡單單的演演小節目、跳跳廣場舞,這對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起不到什么本質的影響,反而會導致人力物力的浪費。長此以往,也會導致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倦怠,積極性下降。
二、加強和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時代意義
1.對于人民群眾的精神調節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在擁有豐富物質條件的情況下,人們同樣也需要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得到充分滿足。群眾文化具有自娛性,這就使得人們能夠在高壓下放松心情,在精神上獲得舒緩,從而使生活幸福指數得到提升,例如近些年來比較盛行的廣場舞等。起初只是一些老年人閑暇之余聚在一起打發時間的活動,但隨著廣場舞不斷地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并且廣場舞在種類上也變得更加豐富。通過此類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人們之間溝通交流,還有利于身心上的疲憊得到良好的調節,達到心情愉悅的效果。能給基層群眾,有計劃的送去一些高水平的文化藝術產品,群眾文化的精神調節作用可以讓人們的身心更加健康,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
2.對于基層老百姓的宣傳教化作用
群眾演藝節目主要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可以充分起到道德教化以及先進思想宣傳的作用。例如孝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其與群眾文化相互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就能使其教化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群眾演藝節目主要來源于群眾,與那些具有較高標準的演藝產品相比更加通俗易懂,貼近人們的生活,切實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進而深受群眾的喜愛。
3.對于基層人民普及文化知識作用
群眾文化在內容上非常的豐富多樣,文化知識含量高,因此其對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普及作用。通過現代劇目將知識經驗進行廣泛的傳授,讓人們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知識,進而使自己的不足之處得到彌補。社會作為廣大群眾匯集的地方,對于個人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教育作用,群眾文化是人們獲取以及傳遞知識的重要媒介途徑。
三、加強推動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措施
1.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編排好劇目
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努力給當地居民建立一個比較好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包括農村的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以及文化設備的安裝等。做好農村的文化活動開展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同時,還要給群眾文化活動準備好優秀劇目。截止2019年4月,陜西演藝集團及省內專家先后四次到涇陽縣、三原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實地調研當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發展情況,挖掘當地文化創作要素,針對當地文化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目前結合鄭國渠的旅游文化編排情景劇,結合云陽鎮紅色文化編排旅游情景劇,結合三原縣紅拳文化進一步提升紅拳賽事,擬將其打造成品牌賽事,提升影響力。
2.開展“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創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隊伍
加強文化演出可以充分地展現群眾的生活情境。這就需要創建一支具有創新思維的隊伍,進而創作出的基層群眾文化演藝才能有新意。具備創新條件的隊伍不僅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充分的掌握,還必須具備創新思維,能夠做到即興編舞,這樣就需要創新隊伍在日常的生活中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不斷積累經驗,并從中尋求創作靈感。作為文藝工作者,必須要善于思考問題,發現事物間的不同之處,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領悟其內在不一樣的演藝文化元素,將其編排成各種形式的演藝節目。上述情景劇中將擁有地方文化色彩的元素充分展現出來,這樣可以使群眾參與文化演藝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激發他們主動地進行舞蹈的創新。
在加強文化演藝隊伍的建設,努力提高基層演藝工作者的專業素質過程中,認真對照本年度“三區”工作實施方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推動“三區”文化服務活動及提高“三區”藝術人才業務水平。讓這些傳播人員成為文化傳播的中堅力量,他們是最能接近群眾的人,也是和群眾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努力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鼓勵他們去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從而能夠更好地調動群眾參與進來。
3.開展“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積極提升演藝活動的表現力
群眾文化演藝要在創作題材上突出其與眾不同,充分展現廣大群眾真實的生活寫照,并且是積極向上的、樂觀熱情的。創作演藝節目必須要滿足群眾的切實需求,只有這樣群眾才會積極主動、充滿熱情地參與到演藝活動中。我們陜西人藝與受援地涇陽縣、三原縣文旅局協商,我們采取培訓與創排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提升當地文藝節目藝術水準,針對當地實際文藝演出需要,結合當地地域文化特點,為當地創排、提升修改了一批具有藝術水準的原創節目,并結合當地大型活動在活動組織、策劃方面給予支持,旨在提升當地大型活動中的組織編導水平。截止2019年9月,我們共為涇陽、三原兩縣創排、提升舞蹈合5個,小品4個,聲樂4個,詩朗誦8個,共計21個節目;幫助完成當地大型活動的提升培訓5個,包括涇陽縣4.23全民閱讀朗誦會、三原縣5.23群眾秦腔大賽開幕式、三原縣“掃黑除惡”文藝演出、三原縣第十四屆全國紅拳大賽開幕式、三原縣文創大賽的初賽及復賽,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四、“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計劃的感悟
2019年度陜西人藝“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行動,繼續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導向,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為基本原則,采取長期培訓與節目創排相結合,短期項目服務跟進相結合的方法,在咸陽地區文化扶持,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感悟到:
1.傳統培訓辦法達不到預期效果
最初因基層縣實際情況,沒有表演團隊、專業人員,工作開展難度大、培訓沒有連續性、培訓積極性不高,未達預期效果。
2.因地制宜,開展工作
因此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如“脫貧攻堅”“藍天保衛戰”及群眾大型文化活動需求,編排培訓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作品,既提升了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水平,又為當地留下了高水平的文化作品,同時滿足了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通過群眾文化活動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層次。
3.創排節目的基礎上,每年舉辦三區工作展示匯報演出
通過展示匯報演出,讓陜西演藝集團的藝術家們和三區當地群眾同臺演出,為受援地群眾送去文化大餐。既繁榮了受援地文化活動,又提升群眾的藝術欣賞水準。
4.參與指導當地重大文化活動
通過參與指導當地重大文化活動,提升當地自身文化創作能力,提升自身文化活動的造血機制,擴大受援地文化活動影響力,推動當地文化、旅游事業發展。
總之,通過“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活動,專業演藝劇團支援“三區”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取得實效,“舞動鄉村”的面貌基本形成,每到傳統佳節或,各縣會組織各鄉鎮搞一些一些文藝演出活動,受到群眾的一致歡迎,在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比較先進、科學的思想,“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思想觀念業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