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才
摘要:從剖析湖南民辦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要素入手,根據網絡輿情的一般屬性和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特殊性,將網絡輿情劃分為弱型網絡輿情、強型網絡輿情與波動型網絡輿情三大類型,分別提出相應的策略。弱型網絡輿情采取“淡化式”“萌芽式”應對策略,強型網絡輿情則采取“強力式”策略,波動型網絡輿情則靈活采取追溯式和重塑式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職 網絡輿情 性質分類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026—02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輿情概念變得更加復雜,類型劃分更加多元化。按內容劃分,可將網絡輿情分為“政治性網絡輿情、經濟性網絡輿情、文化性網路輿情、社會性網絡輿情和復合性網絡輿情”[1];按網絡輿情形成的過程來劃分,又可分為自發(fā)網絡輿情和自覺網絡輿情。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性質具有一般網絡輿情的共性特點,又體現出高職院校自身個性化特點。通過對網絡輿情的要素分析,闡述網絡輿情分類標準體系的構建,最后針對不同類型的網絡輿情,提出相應的措施。
一、網絡輿情的要素
網絡輿情的性質分類需要精準把握網絡輿情的要素。目前對于網絡輿情的要素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劃分的角度不同,網絡輿情的要素不同。綜合當前網絡輿情研究成果,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從構成要素分析,一般將網絡輿情分為三大要素,即網絡輿情產生要素、傳播要素和變動要素,這是依據網絡輿情發(fā)展的程序進行分析的;從網絡輿情的演化層面分析,主要包括網民群體要素、網絡媒介要素和輿論內容要素。陳強則進行了細化闡述,將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演化要素具體劃為“刺激性公共事件、網民共同經驗、活躍的關鍵人物、大眾傳播媒介和相對隔離的網絡空間”等要素。[2]盡管目前對網絡輿情的要素劃分不同,但是綜合當前研究方向和形成的結果,基本上涵蓋以下三大要素,即網民要素、內容要素和媒介要素。
二、網絡輿情分類標準體系構建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分類標準體系的構建主要遵循網民要素、輿情內容要素和網絡媒介要素。網民群體對于網絡輿情直接產生作用,他們不僅是網絡輿情的傳播者,也是網絡輿情的受影響者,具有雙重身份;輿情內容涉及多個要素,既包括事件要素(事件的主體、話題等),又包括輿情信息數量要素,輿情信息態(tài)度要素等;網絡媒介要素對網絡輿情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網絡輿情傳播的載體,也是網絡輿情傳播的重要路徑。
基于上述輿情要素作為網絡輿情分類標準體系構建的依據,將輿情主體和輿情傳播進行有機的綜合,以實現對網絡輿情的性質分類的簡單化處理,分為弱型網絡輿情、強型網絡輿情與波動型網絡輿情三大類型。
弱型網絡輿情。從刺激性事件的主體行為分析,行為主體一般為非政府,從傳播過程分析,在網絡輿情傳播過程中沒有形成大的傳播影響力,參與傳播的網民和媒介有限,參與度明顯較低,因此也不會造成網上行為向網下行動的擴展。
強型網絡輿情。從主體行為分析,往往是由政府作為主體,網路輿情指向具有明確性,直接指向政府,對政府的公信力和國家政治安全形成危害,從傳播過程看,網民參與數量多,關注率高,形成熱點事件,網絡輿情背后往往潛藏著較多的矛盾沖突,容易從網上向線下行為擴展。
波動型網絡輿情與上述兩種類型相比,具有復雜性,不能簡單地用“強”“弱”來定性或者劃分,它隨著網絡輿情演化,體現出變化性特征。
三、網絡輿情類別化應對策略
應根據其類型,采取差異化的對策,因地制宜,提高網絡輿情應對的有效性,切實維護校園穩(wěn)定和和諧。
1.弱型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弱型網絡輿情由于參與主體單一化以及傳播過程影響力較低,在應對時可以采用兩種應對策略。
第一種是“淡化式”應對策略。主要是針對刺激性主體而言,當主體表現為非政府、非高職院校的情形時,高職院校各個部門可以采取不介入的處理方式,讓網絡輿情保持自發(fā)的狀態(tài)。淡化式處理策略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校不作為,而是讓事件主體自己采取策略,在必要的時候高職院校參與其中。具體應對的方式包括三種,一是高職院校或者協(xié)同政府部門參與矛盾沖突處理,采取說服、調解和追究責任等手段;二是借助司法影響力,利用法律手段化解危機;三是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對網絡輿情進行制度化規(guī)定。
第二種是“萌芽式”應對策略。這種策略是在網絡圍觀已經出現,但是較為微弱的情況下實施的一種策略,高職院校的參與和介入是為了避免網絡輿情的進一步擴大。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網絡輿情通報,協(xié)同相關部門發(fā)布事件真相。同時,做好網絡輿情監(jiān)測,避免網絡輿情后續(xù)次效應的出現,從而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有序。
2.強型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鑒于強型網絡輿情性質,需要采取不同于弱型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通過“強力式”措施達到預期效果。
“公眾認為信息越重要,而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傳播的速度就越快。”[3]在網絡輿情爆發(fā)的初期,網民對事件有著極強的了解需求,包括了解真相需求、質疑等,如果不能及時滿足網民的信息知曉需求,就會給網絡流言、謠言快速傳播的機會,從而引發(fā)重大的網絡輿情事件。
“強力式”措施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實施:一是權威信息發(fā)布。高職院校(必要時協(xié)同權威部門)在第一時間發(fā)出聲音,回應網民的信息需求,及時發(fā)布事件的真相,從而消除網民的疑慮,不給謠言、流言傳播的機會,掌握網絡輿情的話語權;二是明確立場態(tài)度。高職院校要堅持客觀的立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并結合調查及時公布調查的數據、結論,以及高職院校和相關部門的處理方法,從而避免網絡輿情的進一步發(fā)酵和次生網絡輿情的出現。
3.波動型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波動型網絡輿情由于相對復雜,需要靈活地采取相應的對策,將追溯式和重塑式策略有機結合起來。
“溯源式”策略,“是指對事件的追本溯源,不僅要對事件進行徹底調查,還原事件真相,追究相關主體責任,更要針對事件反映出的社會問題進行深挖,消除現實隱患。”[4]波動型網絡輿情背后往往潛藏著較為復雜、典型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會對政府政治安全造成危害,但是具有潛在性的風險,通過追溯式策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問題和多層次的原因,從而降低網絡輿情反復性出現的頻率和次數,提高高職院校管理效率和辦學品位。
“重塑式”策略是指基于維護和重塑政府、高職院校形象所采取的一種網絡輿情應對策略,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在網絡輿情中的應對態(tài)度和應對主動性對其辦學形象會產生很大影響。波動型網絡輿情由于具有反復性和變化性,需要采取多樣化的靈活策略。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控,及時全面地了解校園網絡輿情生態(tài),加強溝通和了解,以維護和重塑院校與相關部門的形象。
三、結語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湖南民辦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強化網絡輿情認識,做好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性質分類,針對不同性質、不同類別的網絡輿情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切實維護高職院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團結。
參考文獻:
[1]邢云菲,王晰巍,王鐸.基于信息熵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負面網絡輿情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J].現代情報,2018(8):90-92.
[2]賈玉韜.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收集和引導[J].新媒體研究,2017(4):34-3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