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琨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主要方式,人們對旅游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服務質量成為旅游行業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的旅游心理學課程對加強旅游服務人員的心理素質、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服務技巧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在分析高職院校旅游心理學課程弊端的基礎上探討教學改革策略,堅持以人為本,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旅游心理學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B8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219—02
旅游心理學是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學科,以心理學與旅游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規律及旅游從業人員的應對策略。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了解旅游者、旅游服務者的行為規律及應對方法。目前,高職院校的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已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改革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在原有認知水平基礎上注重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關注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從業心理素質。
一、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選擇不恰當
目前的高職旅游心理學教材理論多,實踐少,心理現象描述較詳細,而實踐環節少且單薄。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雖然薄弱,但是對實踐操作感興趣。在學習旅游心理學課程時,學生還沒有進入實習環節,沒有工作經驗,教材中過多的理論知識闡述讓學生覺得難以理解,最終失去了學習興趣。
2.教學方式不新穎
旅游心理學由于理論知識較多,教師多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以突出理論知識重點,卻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這種傳聲筒式的教學的弊端并不明顯,但是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3.考核方式單一
課程考核的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旅游心理學教學的目是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然而一次閉卷考試的成績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能了解學生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考前好好復習,基本是可以取得較好成績的,待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因沒有實踐支撐,就會慢慢遺忘。
二、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1.優化教學過程
課程講授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應用多種教學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學結構,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一,利用講授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講授模式主要是教師利用口頭講授向學生描述教學內容,通過事實來論證原理及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模式主要流程是“復習舊課—講授新課—理解知識—鞏固練習—檢查反饋”,是目前課堂講授的主要方式。講授模式可以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沒有旅游心理學知識基礎的情況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旅游心理學相關概念、原理等。如在講授旅游者心理時,教師可以先講授心理學相關知識,再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講授模式主要以啟發為主,使學生主動接受知識,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利用模擬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旅游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置真實場景,通過情景模擬旅游活動,讓學生在模擬中扮演不同角色,以體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旅游企業親身體驗導游工作,并引導學生根據所學旅游心理學知識進行游戲線路、廣告的設計,從而增強旅游心理感知。模擬教學模式比較適合旅游服務職業心理的塑造,在模擬教學時,教師要事先對教學進行精細設計,考慮服務環節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第三,運用案例教學法,實現師生互動。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旅游心理案例的融入,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以掌握旅游心理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設計案例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選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以提升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搜集并講解案例,如在講授感知規律時,讓學生搜集旅游廣告、規劃旅游線路,并要求學生用感知規律分析和解釋,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交際能力。
第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模式是現代技術發展的產物,其靈活性強、交互性廣,能全面、形象地延伸課程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并通過大屏幕展示。如在講授知覺理解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著名景區的圖片,并讓學生說出圖中是何處,如果學生說不出來,那么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去提示,并聯系學生已有認知進行講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在平時要收集經典旅游心理學案例,并融入相關課程內容,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最后,利用自學筆記和問題,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自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教材和相關參考資料進行的學習。高職旅游心理學教學任務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尤為重要,自學可與讀書筆記和問題結合,由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自學,并記錄筆記,教師對學生的筆記和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并作為考核內容之一。如在講授旅游者游覽中的心理特點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要求學生將旅客游覽中的心理特點和導游服務的對策一一對列,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理解學習旅游心理學的意義,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
2.優化考核機制
旅游心理學教學評價要將師生互動、教師主導及學生主體地位等體現在評價體系中,并根據教學實踐的目標構建以知識應用為核心、以技能鍛煉為主的考核、將平時形成的階段性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考評結合,由多種評價共同構成旅游心理學考核評價。
首先,要重視日常學習過程評價,學生平日的課堂發言、回答問題、課堂筆記、課后資料查詢等都要記錄在日常考核上,并與日常作業一起成為考核的一部分,期末考試成績占一部分。這種評價方式能激發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督促學生制定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能力。
其次,注重考查學生對旅游心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期末考試時,可以出一部分開放題型,如案例分析等,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型人才,旅游心理學要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強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優化教學過程和考核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叢曉芳.試論高職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診斷與改進[J].河北職業教育,2017,12(6).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旅游心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3]陳定樑.旅游服務心理素質與職業發展能力訓練教程[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