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園園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實干人才的需求,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高度重視,采取種類多樣的方式與措施來促進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與進行,因此“眾創空間”策略的提出將作為大學生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來進行。也為高校開展藝術教育提出了新契機與新要求。本文通過對眾創空間與藝術教育進行的關系以及如何開展進行了闡述,望能對高校的藝術教育提出新的思想為有效拓展創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藝術教育;眾創空間
藝術教育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進行審美活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達到凈化人的思想靈魂的教育活動,目的使人們正確看待社會、人生、生活,來讓人們提高審美化的人生境界。
在高校中藝術教育多以文學、美術、音樂等的藝術內容和手段進行審美教育活動。藝術教育通常作為提高藝術素養、普及藝術基礎知識、培養健全人格、促進本專業發展等的功能價值。我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特點主要包括經典性、創造性、愉快性、生態性、人文性等五大基本特征。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融合了德育、體育、美育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其內容包括藝術理論、藝術創造和藝術感知。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表演、攝影、美術、舞蹈、書法、音樂、播音等,還有相關理論知識。但當前我國對藝術教育的研究集中于教學手段、方法和內容等方面,而沒有對其價值功能的延伸與應用。導致對藝術教育功能價值及特征理解的欠缺,美作為人的實踐的產物。對于審美活動來說,實踐具有兩個功能,一是創造了審美主體,二是創造了審美對象。然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再是單一的專業需要,而是綜合性人才,而藝術教育通過實踐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著學生綜合能力,藝術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如舞蹈學習與編排、硬筆書法等,使藝術基礎知識得以傳播。使其通過藝術教育特征的應用研究為藝術教育教學提供依據,明確教學特點與教學內容,教與學相互融洽后通過實踐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
因此把實踐與藝術教育進行結合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美的價值與其功能。因此本文對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功能價值和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的認識,促進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發展。
一、藝術教育下眾創空間的興起
作為高校建立眾創空間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有:設立投資基金或聚集創投機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和融資服務;完善的基本服務設施,能夠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開放式辦公空間;具備能滿足創新創業者需求的專兼職創業導師隊伍,以及能夠提供研發設計、成果交易、科技中介、認證檢測等專業化服務,通過讓眾創空間與第三方資源協同合作,提供相應服務,達到藝術教育的功能。據相關資料采集顯示。按2015年至今,全國先后有2批,總計462家模式新穎、服務專業、運營良好的眾創空間通過科技部審核備案,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服務體系。眾創空間建設浪潮正在高校中興起,2016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各地的眾創空間已經超過了2300家。通過藝術教育在眾創空間的運用將會不斷發展。
二、藝術教育需要創新創業
當下創新創業作為眾創空間的主要途徑越來越被高校所接受。同時高校藝術教育面臨著課程體系不健全、學科邊緣化、教師創新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制約了高校藝術教育的轉型發展。應轉變改革藝術教育課程、藝術教育理念、優化藝術教師隊伍,加強藝術實踐教學、以培養更多創新創業型藝術人才。
高校藝術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畫家、音樂家、舞蹈家等,而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最終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型高素質藝術人才。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把以往對藝術教育的陳舊思想摒棄,重新審視藝術課程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推進高校藝術教育的繁榮發展。
確立藝術教育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入學考試、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向藝術教育傾斜,提高教師和學生對藝術類課程的重視程度。針對專業課程的建設提出設置突出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系統性與結構性,突出專業課程“設計”的特點。加強專業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性強的課程的操作能力。同時推進增加學生未來就業相關的課程如企業策劃與管理等課程,提高學生的未來就業能力,使學生最終掌握理論與實踐知識。為人才目標的實現與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探索藝術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方法策略,更好地推進高校藝術教育改革。將“藝”和“術”有機結合起來,在開展藝術技能訓練過程中,促進其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師生互動、實踐活動、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藝術感知、藝術體驗、藝術創造、藝術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可以用創新創業理念指導藝術教學,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知識融入藝術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其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創新創業與藝術教育的結合
在藝術教育教學中,一些高校將其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割裂,較少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從此點出發應加強高校人才體系建設,建構以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創新思維為教育目標的藝術課程體系。在藝術課程設置上,應打破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之間的專業屏障,達到多樣的藝術課程的學科進行融合,較好的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藝術視野;改革“為藝術而藝術”的課程理念,將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課程知識融入藝術課程體系中,實現藝術課程與人文課程的深度融合,較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人文精神;提高舞臺表演、工業設計、美術設計、音樂創作、廣告制作等實踐課程在藝術課程體系中的比重,也可開設DV制作、動漫制作、廣告藝術、攝影藝術等實踐課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加強藝術社會實踐,開展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創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為價值目標而進行的教育活動。藝術教育是以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活動,它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其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育資源、教學模式等方面是互促互通的。因此,從創新創業視角審視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問題,能夠更好地找出推進高校藝術教育轉型發展的策略。
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高校可根據地域特色和年度藝術教育主題,確定校企合作的重點,并與相關演藝公司、音樂公司、設計公司、美術館等藝術機構進行深度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平臺,以更好地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學校可以與企業開展以“藝術走進生活”為主題的文藝表演繪畫展、攝影展等,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中鍛煉自我;可以組織藝術專業學生到演出機構、音樂工作室、文化創意公司、廣告設計公司、影視動漫企業等實習實訓,在實習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采取校外實習來達到提升藝術教育的目的。校外實習作為藝術教育培養計劃當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對階段性課程綜合理論知識的實踐認知與深入研討,并為后續專業課程及畢業設計進行信息知識儲備。開展分班、分專業、分公司進行企業實踐。做到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做到四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學校滿意、公司滿意。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多目標綜合化教學保障模式,建構以拓展教學深度、培養體系完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為目標的質量保障模式,形成從內容、項目到過程的多層次、多目標的校外實習架構。
總之,“眾創空間”的戰略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藝術教育的價值功能也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帶來了良好機會。達到高校真正的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文婷.淺析設計藝術教育在如今高等藝術教育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31(01):182.
[2]黃喜雨,范冰玉,侯利霞.高校設計藝術教育改革與文化創意產業培育研究[J].藝術教育,2017(Z7):111-112.
[3]范偉,孫炎.現代設計藝術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評《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7(05):145.
[4]周廣超.包豪斯設計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延續與發展研究[J].今傳媒,2017,25(0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