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玉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扶貧工作已經成為安徽省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互聯網+農業”這一精準扶貧模式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凇盎ヂ摼W+農業”的發展模式,系統討論并分析金寨縣的精準扶貧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互聯網+農業”精準扶貧模式下土特產的銷售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精準扶貧;土特產;金寨縣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067-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精準扶貧”新方略以來,中央先后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以此推動脫貧攻堅方針的實現。但隨著我國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扶貧工作已經進入了攻城拔寨的艱難階段。
安徽金寨位于大別山腹地,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物產繚繞、資源豐富,大量生產六安瓜片、特色板栗、金寨翠眉等土特產品。但由于金寨縣年輕勞動力外流,從業人員年紀較大,農民營銷觀念淡薄,使得產品難以外銷,經濟發展落后。
通過分析金寨縣土特產精準扶貧情況,評價其扶貧績效,并提出可行的建議,以期促進該地區脫貧工作的進行。
對于土特產品的銷售模式,國內外的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1)從銷售鏈條方面著手。L.Ruiz-Garcia、G.Steinberger、M.Rothmund[1]提出,顧客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查看產品物流狀況。
(2)從政府機構方面著手。Ritu Agarwal,Viswanath Venkatesh[2]認為,政府可搭建官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以確保電子商務的安全。
(3)從產銷整合方面著手。郭湘如、江友農[3]等人認為,以“O2O”模式實現線上篩選產品或服務,線下購買或體驗,亦可在網上預約購買產品或服務。可見,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密切關注著“互聯網+土特產品”的銷售模式,在研究中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但在新的貧困形勢和精準扶貧背景下,如何更準確有效地進行扶貧工作,是當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研究此問題,不僅可以使金寨縣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特色農產品資源,還能使“互聯網+農業”模式更好地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人民富裕。
2? 金寨縣資源現狀及特點
2.1? 自然資源豐富
金寨縣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金寨縣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金寨縣已建立板栗、山核桃、杉木、竹材、油茶、木本中藥材等6大高效林業基地,形成了以山核桃、茶油、木耳、板栗、天麻、葛粉、靈芝、松脂、西洋參等林副產品為主的林業產業鏈條。
其中,除10大歷史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飲譽中外,還有中藥材1 300余種,素有“西山藥庫”之稱,板栗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1,油茶、山核桃、高山蔬菜的面積和產量居全省之首[4]。
2.2? 區域位置優越
金寨縣位于大別山主脈北坡,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西與河南相鄰,南與湖北毗鄰,209、210省道縱穿南北,梅山水庫和響洪甸水庫常年通航,交通建設狀況良好。
滬漢蓉快速鐵路和合武高速公路貫穿全縣,與滬陜高速公路和商景高速公路交匯,寧西鐵路和312國道擦縣而過,距寧西鐵路葉集站6 km,距合肥新橋機場不到100 km。全縣公路“四縱四橫”主骨架已基本打通,交通網絡大體成型[5-6]。
3? “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
3.1? 國內電商發展狀況
互聯網是“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我國網民數量持續增多。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其中,農村網民達到2.25億,占比26.3%。隨著農村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農村網購市場急速擴張,農村電子商務也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
2018年,全國淘寶村網店全年銷售額超過2 200億元,活躍網店數量超過66萬個,提供了180多萬個就業崗位。全國約1/5的淘寶村位于貧困縣,其中43個位于國家級貧困縣,約600個位于省級貧困縣。淘寶村不僅使當地產業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還帶動了相鄰村鎮和周邊經濟的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近年來,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實施和“互聯網+”的普及,各級政府正積極推動國內的農業信息化規劃與建設。但是,各種問題的不斷涌現也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方面,互聯網在農業中的普及推動了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但由于中西部信息化、智能化低于東部,使得中西部農業效率和農業產值較低,造成了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距較大[7-8]。
另一方面,農村缺乏素質高、技術強的勞動力,無法支持“互聯網+農業”在農村的長遠發展。此外,在物流體系和市場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投入和發展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
3.2? 金寨縣電商發展現狀
金寨縣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擁有優質且豐富的各類農產品。但是,傳統的銷售模式因流通環節較多,不能有效地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服務流的“四流合一”。傳統購買模式一般是“趕大集”“逛超市”等耗時耗力的活動,消費市場較小。人們無法購買其他地區的產品,本地產品也銷不出去。如果只依靠傳統的銷售模式,金寨縣產量較大的商品勢必滯銷,嚴重阻礙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金寨縣多次開展電商培訓,大力發放電商創業貸款,以促進電商、網商數量和電商創業人數的增加。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不斷推進,金寨縣不斷涌現安態茶業、嘉禾農業、上街去等知名企業。
5.4? 加強物流體系建設,提高市場效率
高效的物流體系是實現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基礎,直接關系著消費者的滿意度。我國農村物流設施建設不完善,物流體系不規范,使得農村電商的物流成本較高。而農產品附加值較低,高額的物流成本降低了買賣雙方的利益,不利于農村電商的發展。
(1)應加大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物流倉儲建設,從而滿足各個時節、各種特色農產品的存儲需求。確保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能夠合理有效運行,同時降低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不必要的成本。
(2)將地區的物流企業進行重組,將效率不高的物流企業淘汰,以此實現物流企業的規?;洜I和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的管理體系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物流企業實現低成本運行,從而真正實現“互聯網+農業”土特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的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L. Ruiz-Garcia,G. Steinberger,M. Rothmund. A model and 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for tracking and tracing agricultural batch products along the food chain[J]. Food Control,2008,21(2):112-121.
[2]Ritu Agarwal,Viswanath Venkatesh. Assessing a Firm's Web Presence: A Heuristic Evaluation Procedur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Usability[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2):168-186.
[3]郭湘如,江友農,朱元華,等.“互聯網+土特農產品”整合營銷的問題探討——以安徽金寨為研究對象[J].商業經濟研究,2017(3):87-89.
[4]楊紅萍.“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的農產品促銷研究——以土特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0):145-146.
[5]鄒琴,張雪梅.“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上行探析——以泉州市洛江區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18(11):87-89.
[6]尹若萱.“互聯網+”背景下農業品牌建設的研究——基于金寨縣的實地調研[J].農家參謀,2019(2):25,63.
[7]戴云晶.“互聯網+”土特產電子商務戰略研究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農村實用技術,2019(5):72-73.
[8]趙欣.“互聯網+”背景下山西省農產品F2F電商模式及其發展策略研究[J].江蘇商論,2019(6):22-24.
[9]商務部發布《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J].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8(13):22-23.
[10]郭永平.互聯網+時代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7(2):125-126.
[11]雷遠征.基于“互聯網+農業”精準扶貧應用研究——以湖北省房縣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9(9):91-92.
[12]易楠.“互聯網+現代農業”助力區域產業扶貧對策研究——以西安市鄠邑區農業電子商務為例[J].西部皮革,2018(6):61-62.
[13]彭泰中,廖文梅.信息不對稱理論下的農產品市場風險研究——從農民承擔的風險視角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7(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