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平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思想。分析了目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以河南省為例,探討了貫徹執行生態文明思想的路徑。
關鍵詞:生態文明;現狀;道路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10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22? ? ? ? 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一系列講話和著作中經常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其中展現出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要深入學習,更加堅定走綠色發展道路。
1? 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生態文明思想,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①從世界各國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得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②從人與自然這對矛盾統一體來看,二者是生命共同體;③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④生態環境治理的好壞直接決定普惠民生福祉質量的高低;⑤深化對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科學的理解與運用;⑥繼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大執法力度;⑦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中;⑧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價值觀[1-2]。
2? 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
2.1? 爬坡期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領域正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向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化的過程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正發生深刻變革,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進步成果和各種矛盾問題也逐漸凸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生態環境惡化與經濟快速發展間的對立尤為嚴峻。新老環境問題交織,生態系統穩定性較差。2017年以來,全國生態環境指標顯示,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平均比例為29.3%;我國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4%;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積分別占陸域國土面積的31%和30%;生態環境質量“較差”和“差”的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33.5%;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下水水質較差級高達51.8%。按照我國目前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每個5年規劃期削減10%的減排速度,落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減50%指標,大約要進行20年。
2.2? 攻堅期
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制造業產出能力世界第一,但提供人民群眾滿意的質量上乘的生態環境產品的能力卻不強。自然災害頻發,影響范圍廣,局部損失嚴重。生態環境遺留問題解決難度加大,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2.3? 窗口期
目前,我國已具備持續推進生態治理的解決條件。①2010年以后,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有能力提高生態環保投入。②億萬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和綠色發展舉措,培育了一大批生態環境治理力量和人才隊伍。③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逐步筑牢。
3? 河南省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路徑
3.1? 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
河南省構建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的核心內容,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確保能落地、可操作、見成效。各相關部門積極履行生態文明建設職責,落實明確清晰、環環相扣的“責任鏈”,層層傳導壓力,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國內外消費市場提供優質產品,使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加快綠色產業構建、加大清潔能源比重、優化國土安全戰略部署,從生態環境保護起始階段上真正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3.2? 全面倡導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引領行動,價值決定方向。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把握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不斷提升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凝聚人民群眾最大共識,發揮最大合力。積極動員、深入開展建設綠色家園的全民行動,讓以生態文明價值理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在全社會成員中生根開花結果。
3.3?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色富民、綠色惠民戰略
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經過實踐證明,“只要戰天斗地,改造河山,就一定能夠從大自然中得到更大回報”是錯誤的,“改造自然”得到的回報遠遠低于大自然給予的懲罰,有時“改造自然”帶來的禍害,用幾代人的努力都很難根治,也恢復不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寶貴的原生態一去不復返。人們對待大自然,不能只講開墾、改造,不講順應;不能只講利用、賺錢,不講保護;不能只講濫伐、賤售,不講尊重。
3.4?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使生態環境惠及民生福祉
河南省生態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污染源保護、垃圾亂堆亂放等生態環境破壞現象等問題時有發生,已成為人民群眾心頭之痛、民生之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降低了社會效益和質量,引起政府和社會成員高度重視。必須持續打好生態環境攻堅戰,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加強污染源排查、污染量減控,加大生態環境承載力,提高綠色生態容量;②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同步進行,缺一不可,打造一體化綠色生態家園;③強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強化獎懲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國家、社會和個人綠色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識和治理能力;④動員全社會力量,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⑤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最根本的出路,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從源頭抓起,既有量又有質,強力推動綠色生態發展[3]。
3.5? 打造綠色生命共同體
深刻把握山、水、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哲學理念,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積極構建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河南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綠色生命共同體,具體做法如下。
3.5.1? 加快構成黃河中游綠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
該地域包括三門峽、洛陽、鄭州、焦作、濟源5個市和22個縣(市、區),屬黃土高原丘陵地區,氣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綠色生態建設的重點是在干流和支流兩岸營造護岸固坡林和水土保持林,特別是在支流上游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使黃河中游地區形成以河道為主的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涵養林河。
3.5.2? 淮河流域綠色生態環境建設
該地區包括信陽、周口、商丘、開封、許昌、漯河、平頂山、鄭州、駐馬店、洛陽、南陽等11個地市的66個縣,荒山面積大,生態環境復雜多樣,同時年降雨量較多,水資源較充沛,且光熱同季,水熱資源較豐富,但保水保土能力差,人均耕地較少,旱地坡耕地較多。綠色生態建設的主攻方面是建設大別山地區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桐柏山淺山丘陵區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伏牛山東部丘陵區水土保持林等骨干工程建設,進行封山育林,建設荒山綠化、平原地區的植樹和農田林網化,加快山、水、林、田、草建設步伐。
3.5.3? 長江流域綠色生態建設
該地域包括唐河、社旗、方城、新野、宛城、臥龍、鄧州、鎮平、南召、內鄉、西峽、淅川等縣(市、區),水資源充沛,但保水保土能力差,坡耕地較多,土地分布零星。主要是加強丹江庫區、鴨河口市區和唐河、白河、湍河流域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護岸護灘林的保護和建設。
3.5.4? 太行山綠色生態建設
該區域包括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濟源5個市的10個縣(市、區),這里是河南省綠色生態條件最差、自然災害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由于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大量巖石裸露的山地,加上常年干旱少雨天氣,自然條件惡劣,是綠色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建設的重點應是太行山東部生態經濟林形成的水土保持林體系和太行山東南部以干果為主的生態經濟林基地。
3.5.5? 黃河下游及海河流域綠色生態建設
該地區包括濮陽、鄭州、開封、新鄉、安陽、鶴壁、焦作等7個市的22個縣(市、區),干旱缺水和土地沙化嚴重為其特征。綠色生態建設的重點應是加強荒山荒灘造林,營造防風固沙、農田林網和防風固堤林為主。利用黃河沿岸宜林地,營造防風固堤林帶;故道區建設應以3倍體毛白楊為主,多樹種合理配置,集綠化帶、經濟帶和旅游帶為一體的綠色長廊。
3.6? 加強依法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深化綠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
提高文明素質,增強思想道德和法治觀念;加大政務公開,增加執法透明度;加強法治宣傳力度,提高企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責任和法治觀念,形成良好的保護生態環境意識,遵守社會環境法制。健全綠色生態發展行為方式和法治體系,建立綠色生產,加快法治社會消費的政策導向。改革綠色發展道路監管體制,及時制定新的改革方案,強化綠色發展環境保護修復和對污染防治制定統一監管、統一政策的規劃標準,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強化制度執行,建立制度的剛性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3]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