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普鴿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桎梏,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堂主動權,進而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是素質教育觀念深入推進下的產物。簡單來說,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育中對學生主體觀念的忽視。它通過改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在原有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個性化的改變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即整合具有相同主題的多篇閱讀文章,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教師高效的閱讀方式,并培養和建立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進而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除了在提升學生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有助于提升班級整體氛圍,并能夠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良性互動的交流渠道,大大提升了課堂氛圍,營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觀念的提出,各個小學都在著手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革新,從當前的課堂實踐情況來看,很多學校和教師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但是傳統教育的長時間限制,讓很多教師仍對創新性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教學方面,仍有一部分教師不重視閱讀教學,或者仍采用機械式、流程化的教學方法,這種落后教育不僅僅影響語文教學效果,還影響學生對其他科目的理解程度,所以說提升和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如何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朝氣蓬勃”,以期為教師改革提供參考,并最終服務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一 課文主題融合,發揮閱讀意義
使用“主題”將新舊知識進行連接,是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主要作用之一,這種方法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打破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阻隔。主題融合的概念不僅僅指內容主題相同的進行整合,還涉及到寫作手法、寫作順序等多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說從教學的立場出發,回歸到教育的大目標,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基礎上,復習舊知識,并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1]。
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主題可以分為內容、情感、寫作技巧等幾個方面。從以內容為主題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進行安排,例如“春天”單元下有兩篇閱讀文章,分別是《春天的手》、《插秧》,以春天為主題,分析文章中富有生機的段落,培養學生對四季的熱愛之情。從以情感為主題的角度出發,例如在學習《植樹的季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插秧》這篇閱讀文章,因為這兩篇文章所表現的情感非常相似,都表現出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也是充滿希望的時節,對學生來說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即告誡學生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收獲。從以寫作技巧為主題的角度出發,借物喻人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寫作技巧,在閱讀教學中也非常常見,特別是涉及到一些童話故事,經常借動物的行為、語言等來告誡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將《葉公好龍》《畫龍點睛》放在一起,進行同一主題教學。
二 一篇合并多篇,提升閱讀層次
一篇合并多篇是群文閱讀最主要的特色,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有針對性的搜集相關的閱讀文章,并在解決課程內容、問題等內容后,推薦學生閱讀其他文章,并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課上學習的閱讀技巧、模式等知識,進行自主閱讀,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拐杖”,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綠色的千島湖》章節時,教師需要先對文章的中心、寫作技巧、布局安排等方面進行講解,為了深化學生對千島湖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資料,在課上做一個簡單的課前導讀,并安排學生在課下自己找資料,進行摘抄和分享。除了能夠在內容上進行深耕,教師還應該看到文章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教育意義,特別是近些年環境污染嚴重,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法,播放相關水質污染的紀錄片,并引導學生在課下搜集資料、閱讀的時候,總結一些治理污染的方法,讓學生在感受到千島湖環境之美的同時,也培養起學生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
三 拓展課外閱讀,彰顯閱讀魅力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而課本上的內容設置比較局限。小學生有想要拓展課外閱讀的意愿,但是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的引導力不足,或者引導的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生將這種課外閱讀的熱情轉嫁給漫畫、小說等讀物,壓縮了對中華經典文學的接觸力度。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多多地接觸課外讀物,并做好引導工作,實現課外讀物和課內讀物的有機對接,讓學生愛閱讀、愛閱讀經典文學,摒棄低俗審美趣味,彰顯閱讀魅力[2]。
例如在學習“我們去旅行”單元時,因為學生對自然的風景十分向往,并且課本也介紹了《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隊》兩篇文章,所以教師可以相應的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地理》雜志、《會飛的教室》、《平凡的世界》、《地心游記》等等,這些相關內容的書籍能夠加深學生對自然的向往,并且也開拓想象力、激發了探索精神。
除了與課內內容相貼近的文章閱讀,教師還要布置長篇書籍的閱讀任務,并且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制成筆記本,將平時的閱讀心得、生字詞、優美的句子等等記錄下來。教師還可以每兩周安排一次讀書交流會,以小組為單位,精選出想要與同學分享的內容,做到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發揮共享學習成果的效果。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塑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適應了素質教育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讓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翁”,避免學生產生棄學、厭學的負面情緒。但是我們在看到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青年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把握程度不深刻,老教師對新事物的掌握有短板,因此學校應該擔負起教師專業素養培養和提升的任務,讓教師能夠在堅持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應對和學習新事物,并使用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致力于推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愛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模式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82-83.
[2]王菊香.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9(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