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在練習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方法,建議通過緊扣對應的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基本經驗等設置多樣化練習,使用設定目標、啟發回顧、指導實踐、關注反饋等策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活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樣化練習 課堂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122-02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把握準學生的認知最近發展區,緊扣對應的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基本經驗等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練習,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觀察思考、嘗試探究和合作學習,使數學練習課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讓學生體驗到練習的快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并在練習中豐厚數學素養,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
一、設定目標,激發參與
練習課不是新授課的簡單重復,也不是機械的訓練鞏固,而是幫助學生領悟知識要領,形成技能、經驗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積累等。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明確練習課的基本目標,設定過程與方法、把握準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等多維目標,設計新穎的模式、創設詩意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到練習課中來,讓練習課充滿情趣,充滿活力。
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商不變的性質》練習課目標設定:一是界定準知識與技能的基本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準商不變的性質,能探究商不變的規律并準確地運用在除法計算之中。二是把握準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指導學生在自主練習、合作學習等活動中學會理性思考,能夠用數學語言解釋商不變的規律,表達出除法計算中商變化的特征,從而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概括等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三是明確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研究、探索活動之中,學會設計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發展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針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可以設計對應的教學流程:
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并寫出一組有代表性的算式,以此來揭示“商不變的性質”的規律。如學生自主寫出:2781÷27=(2781÷27)÷(27÷ ?),7200÷80=(7200 ?)÷(80÷10),24÷8=(24÷ ?)÷(8 ?)……通過自編習題,一邊考查自己的學習復習情況,一邊考查同伴。這樣的教學活動,既有利于知識的喚醒,又能豐富練習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
其次,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鞏固新知學習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學校圖書室有600本圖書,準備借給部分班級。分別借給6個班、12個班、30個班、60個班,每個班能夠借得多少本書?一邊組織學生自主練習,一邊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列式,思考被除數、除數、商三者之間有什么特征?再組織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所列算式的基本特征,在分析中發現問題,在比較中總結規律。
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思考,不僅能改變練習課單一訓練的模式,開啟人人參與、主動參與的模式,使數學練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一種需求;更有助于同伴互助學習的開啟,學生在自編習題、合作研究等過程中能夠有效吸納他人的經驗與智慧,能夠豐富自己的感知,使練習成為一種融入思考、融入他人智慧的創造活動。
二、啟發回顧,夯實基礎
要上出一節高效的數學練習課,基礎是保障。因此,練習首先要直面基礎的積累,保證學生有厚實的基礎支撐,為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經驗、技能、獲得數學思維方法等提供最直接的支持;其次要關注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發揮,讓練習成為學生樂于去做的一件事。當學生樂于參與知識梳理、回顧以及運用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他們的思維活力就會倍增,那么數學練習課就不會枯燥乏味。
如,《小數加減法計算》練習課教學中,教師一要引導學生梳理小數的組成及意義的復習,旨在更好地把握準小數的構成特點,為加減法計算提供更可靠的基石保證。二要引導學生出一組自己熟悉的小數加減法計算題,然后交換習題練一練。三要指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特別是那些有問題的計算過程。通過逐步闡述計算過程使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得到強化,使基本算理得到固化。四要組織歸納總結,使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計算算理條理化,并形成穩固的記憶。
面向基礎,讓所學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是數學練習課的基本著力點。所以教師要創設有意義的練習情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梳理和鞏固之中,并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以及同伴交流等途徑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加速認知的建構。
三、指導實踐,拓展延伸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是數學練習課的基本任務之一。教師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指導實踐,在研究問題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生的數學智能,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在《三角形的認識》的綜合練習課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一邊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要點,一邊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制作三角形的認識的思維導圖。最后指導學生解讀思維導圖,說清每一個層次,理解透相關的每一個知識要點,并解決自己小組編寫的和其他小組編寫的練習題。
教師要力戒機械、單一的練習模式,以本班學生的學情為基準,把所學的知識置于更廣闊的背景關系中,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力求形式多樣,新穎有趣,做到以“動”促“思”,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在詳實的活動中使所學知識得到延伸和升華,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應用意識。
四、關注反饋,反思升華
練習課不僅內容要優化,形式更要優化。重視學習反饋,關注學習質態,無疑能改善練習課的結構,讓練習課更有助于學生科學建構認知,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技能,掌握數學活動方法和經驗,發展數學思維。
一要重視練習中的比較分析。在練習中教師要發揮好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更要關注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一是設計一些比較類的習題,讓學生一邊做一邊思考題目的異同,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知識的本質,加速認知的建構,也有助于學生辨析能力的發展;二是設計一些自主探索類習題,誘使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去研究、去探索;最后組織學習匯報、學會交流與學習互評等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要重視學習講評與小結。評講練習不僅能有效調節課堂的節奏,改善課堂的學習狀態,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煉知識,總結經驗與方法。重視練習前的講評,它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喚起學生注意,使學生能夠規避顯性的錯誤,起到前饋控制的作用;練習中的點評,它是即時反饋,能夠凸顯練習中顯著的問題或共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更加關注學習,保證練習有效性的增強;練習后的評價,則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它能夠引發學生更深刻的討論,當更多的“為什么”出現之后,學生的理解會愈加透徹,對知識的領悟更加深刻。
總之,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需要教師的深思熟慮,也需要教師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創設練習情境,喚醒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合作學習意識,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整理、練習的設計、學習的評價之中,使得數學練習課新穎,充滿情趣,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讓他們在主動參與的情況下達到“樂練”的境界,讓數學練習課洋溢著智慧的色彩。
作者簡介:李麗萍(1975— ),女,廣西北流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教學教育。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