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林
摘要:在開展科學性學科的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實驗”入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尤其是在研究生命科學的生物學科中,我們更需要以實驗為基礎。對于高中生物教師而言,我們教授的知識帶有極強的專業性、科研性,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構建堅實的知識體系,當然,我們還需要讓學生擁有探究科學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理論”轉變為切切實實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操作”轉變為“科研行動”。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開展好實驗教學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優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
在開展科學性學科教學時,筆者建議,我們要將“實驗”教學作為根本。通過參與專業化的探究活動,通過參與一次次質疑、驗證、辨析進而生成“科研精神”、“科研探究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感知“生命的魅力與神奇”,還要讓學生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奇跡”。在這一方面筆者提出的建議是,我們要注意借助“實驗”的優勢。因為實驗是最能展現“科學性”的活動,也是學生應用個人能力參與科研探究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中筆者就對優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分析。
一、讓學生自己進行先學活動
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還存在著“副科”認知,他們很難成為主動性的學習者。在這種學習氛圍中,我們如何才能讓學生認認真真的完成學習任務呢?筆者認為,就需要改變學生的認知與習慣,讓學生參與先學活動。不僅僅讓老師做到不打無把握之仗,學生也努力做到不打無把握之仗。如我們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時,學生就提前泡好了花生種子;我們做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這個探究實驗時,學生提前自己查資料認識各種土壤小動物,并了解其生活習性。由此可見實驗前學生一定是認真預習并做了充分準備的。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每次實驗課前教師必須親自動手,掌握實驗全過程,規范自己的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教師可以預見學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及時提醒與規范指導,把握實驗成功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
二、組成學習小組
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學生必然需要親身參與實踐探究活動,但是,高中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親身參與體驗是必需的,學生積累交流體驗也是必需的。對于需要抵御高考壓力,需要快速成長起來的高中學生而言,小組合作模式的構建可以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對于學生生成能力發揮出極大地價值。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我一般選知識比較扎實、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共同參與實驗課的管理工作,幫助教師實驗前準備材料用具,實驗時協助教師,指導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達到人人都能操作的目標。每個小組搭配各層次的學生,實驗之前小組長組織學生預習,并在小組內探討實驗的要點及可能出現的情況,以便在實驗時及時解決這些問題。
三、引領學生不斷地“發現”
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科學知識的發展來源于一次次的“發現”。要想獲得“發現”,就需要精心的準備,細心的觀察,不斷地質疑并提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實驗教學發揮的價值無法取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將“發現”作為主要目標。讓學生不僅僅看到、經歷,還要不斷地生成感悟、有所發現。如我們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時,看到試管里不是預期的紫色而是藍色,究竟是哪里出錯了呢?就我了解的情況大多數就是因為操作不規范或者根本就是錯誤的操作導致實驗結果跟預期不一致。我要求學生重新做直到得到正確結果。通過反復操作,學生發現滴加雙縮脲試劑B液時多了才會出現藍色而非紫色。這時學生反而會思考為什么雙縮脲試劑B液加多了會出現藍色呢?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正確的操作方法,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愛實驗課了。同時,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形成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嚴密的思維習慣。
四、教師發揮出主導價值
相比其他學段的教師,高中學段的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最接近“專家”。所以,高中學段的教師往往最容易得到學生的信服。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我們需要學生放開自己的思維,展現出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實驗探究中不斷地有所得,但是,我們并不希望學生“胡打亂撞”的盲目探究,教師需要在其中積極地發揮出主導價值,進而讓學生參與的活動可以“事半功倍”的產生效能。如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各小組的情況,以便及時指導學生操作。實驗中一些直接影響實驗效果的關鍵步驟,以及某些技巧性較強的步驟,教師需精心指導,并讓學生反復練習。例如顯微鏡是生物實驗中使用最多的儀器之一,必須熟練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會使用顯微鏡時有充裕的時間觀察所需觀察的標本,提高實驗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從“苦學”的學習者轉變為“樂學”的學習者,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從“學會”的學習者轉變為“會學”的學習者,學生才能擁有核心素養。在這一方面筆者建議,我們要讓學生首先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如一個完整的實驗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進一步探究,而在實驗探究過程可只包含一個或多個要素。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相互之間交流探討,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生物實驗,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在落實高中生物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實驗”教學是根本。從“實驗”入手進行設計,高中生物教學才能回歸“科學性”,高中學生在科學領域的學習活動才能回歸“探究性”。基于此,筆者建議,即使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不足,學習節奏極快,我們也需要積極地開展實驗教學。從優化實驗開始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江松青.淺談構建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3(11).
[2]陳泰.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參與“教”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