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苗 楊磊



近幾年教育界新興的“微課程”,為教育領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使傳統教育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教學形式發生轉變、教師教育方法優化、學生接受及處理信息能力提高。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教師在操作演示與講解后,仍有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并且教師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逐一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同時,操作內容通常具有連貫性,知識掌握情況會影響連續學習的效果。微課程通過視頻形式再現教學過程,有效解決了學生指導需求與課堂時間和教師精力有限的沖突,增強了學生本課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筆者依據教學的實際問題和微課程設計原則,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園林設計基礎》的任務3 掌握園林設計之律,對該單元中的“任務 3.1 造園要素及其布局”中的園路設計的要點進行微課程設計。
一、前期分析
教材中對于知識的講解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現,操作步驟結合圖片和文本框,一些注意事項以提示對話框的形式呈現。總體來說,教材已經以最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學習內容展現出來,盡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對于園林設計這種注重操作的學科來說,單純以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來展現學習內容需要學習者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方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而通過多媒體展現,結合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彌補教材的缺陷。
教學對象是黑龍江省伊春林業學校18級園林專業學生,中職學校學生在學習動機、知識基礎等方面有不足,但思維比較活躍,動手能力強,對新事物接受較快。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完成了“園林地形”、“園林建筑”以及“園林植物”三個任務的學習,對整個園林要素的整體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課程目標分析及課程內容模塊化
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學生學習需求以及課堂教學內容分析,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及學習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也會有明顯提升。表1是對《園路設計》這節課的內容進行目標分析與課程內容模塊化。
三、教學過程腳本設計?
在對微課程進行教學過程設計之前,筆者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分析,從課程內容的分類、學習目標層次分別做了定位,避免在微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偏離教學內容主體思想,如表2所示。
在上述對微課程進行內容分類和學習目標層次分析后,筆者針對知識點“園路設計的要點”進行細化。如表3所示。
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新課導入、知識講授、操作練習、答疑解惑、課程總結、作業布置。在微課程的教學中,主要是針對知識講授環節進行視頻的錄制,在“園路設計的要點”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微課程的時間為 5 分 14 秒,教學過程如表 4所示。
四、教學媒體的選擇?
微課程資源主要以視頻形式呈現,在視頻中還應考慮到不同媒體素材的整合,包括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通過不同媒體元素表達知識點可以使視頻內容的呈現形式豐富,優化教學效果。不同媒體素材及特點分析如表 5所示。
在“園路設計”這一節課中,主要技能的培養是實踐操作與實際應用,在微課程的視頻中,主要使用文本、聲音結合視頻的錄制,文本主要是對教學任務的呈現,聲音主要是對課程內容的講解,視頻的錄制結合這兩種媒體素材將課程內容生動展現,滿足學生視覺、聽覺的需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